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怒江建坝遭遇不当质疑?
2009/3/13 17:20:19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www.hydropower.org.cn   日期:2008-04-05
 

  特约撰稿人 石潭

  《凤凰周刊》2005年第12期,4月25日出版

  由于在生态环境、移民安置、地质灾害、泥沙淤积等方面遭到种种质疑,历时5年多、各种专题论证费用合计已超过500万元的云南省境内怒江中下游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方案正吸引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目光。怒江流域的现状到底怎样?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在煤电油运普遍紧张的今天,怒江开发与否对我国的能源战略意义如何?近日,记者随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电力专家陆佑楣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等两院院士和有关学者,赴云南对怒江中下游流域进行了实地考查。

  震惊:生态极度破坏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麓西藏那曲境内,穿越西藏和云南后,在云南潞西县流入缅甸后被称为萨尔温江,然后通过缅泰边境,流入安达曼海,是一条较大的国际河流。

  反对怒江建坝的一条重要理由是,水电开发会破坏这条“处女江”的“原生态”,危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大雪山和小黑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记者在怒江中下游两岸并没有看到茂密的森林、参天的大树,目力所及竟然大部分是光秃秃裸露的山体和小块挂在陡坡上似乎随时要滑下来的田地,偶尔可以看到一些稀疏的次生林、用材林,滑坡、泥石流、崩塌到处可见。

  据介绍,怒江两岸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原始森林已经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已遭受严重破坏,“三江并流”等自然保护区都在2000米高程以上,其中动植物保护都在2300米以上,核心区在海拔2500米以上。而云南境内目前规划中的最高蓄水位是马吉水电站的1570米。

  生态恶化使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急剧下降。根据1999年详查,云南省怒江州水土流失面积达3933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6.75%。怒江流域的泸水、福贡、贡山三县调查统计地质灾害隐患点达300多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功能不断降低。

  事实上,怒江早已不是一条“处女江”。怒江-萨尔温江流域,特别是两岸世代居住的千百万人都在直接开发利用着河谷地区的土地、动植物和矿产等资源,这条河流的“原始生态”早已被改变。

  西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在比如县怒江上游干流上建设了装机4千千瓦的比如电站,之后又相继在怒江上游的4条主要支流上建设了那曲、聂荣、索曲、和夏曲等电站。曾支藏十多年的云南省移民局局长杨骏说:“从87年到02年,我在怒江上游建设了11座小水电站,不建不行,必须以电代柴,不然老百姓把树根,甚至草根都挖掉烧了。”

  另据了解,缅甸计划在萨尔温江开发三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50千瓦,其中装机360万千瓦的大山电站已经开工建设。西南林学院副院长杨宇明认为怒江建大坝对植物多样性没有影响,因为怒江河谷地区已经被过度开发,海拔2000米以下已没有什么植物。可能造成影响的是水生生物。他表示,对于在怒江中游产卵的洄游鱼类,如果缅甸水电站建立了过鱼通道,我们也可以考虑修建,如果他们没有建,我们建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小标题)痛心:群众极其贫困

  导致怒江生态恶化的根源是穷困,是为了解决温饱。怒江人民太穷了。

  溜索是怒江两岸沟通的主要交通工具,为了到对面的村子去采访,记者亲身体验了溜索的惊险。一块草编的垫子,周围简单地系着四根粗麻绳。人坐在垫子上,将麻绳从身体两边拢在胸前并套在一个类似滑轮的铁钩子上,一手握住麻绳,一手抓住钢丝索。坐好了,手轻轻松开铁索,滑轮便靠着向下的惯性,顺着钢丝索向对岸滑去,速度越来越快,双手被震得奇麻,钩住滑轮的麻绳似乎马上就要脱手而出。耳边只听到呼呼的风声和滑轮尖利的摩擦声,汹涌的江水从身下流过,望之令人晕眩、惊悸。

  村里有一个女孩16岁了,没有上学。因为上学要每天溜索到对岸去,家里人怕她出危险。在另一家农户光线昏暗的木头屋子里,靠墙放着两筐土豆和一筐玉米粒,墙上挂着一串干鱼,地中间燃着一个铁架子的“火塘”。所有的家当,“一担就可以担走,不值5块钱。”

  云南省发改委主任和段琪至今忘不了自己30多年前在丙中洛种地的知青岁月。“第一年烧一片林子,开出一片地。种地时左手抓住草根防止滚下坡去,右手用小锄头在地上挖出一个个小眼,点上玉米种子,让它自己去生长。等第二年再烧一片,再种。”正是这种“游耕”式“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使怒江在解放后的30年间跨越了几个农业发展阶段,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怒江两岸98%以上的土地面积是高山峡谷,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6%,老百姓只能靠陡坡垦殖、广种薄收的方式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原始的“刀耕火种”居然是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一路走来,记者时不时看到两岸的山坡上浓烟滚滚,烈火熊熊。那是当地农民在烧荒。由于土地贫瘠,又买不起化肥,老百姓只能用这种方式给土地增肥。陡坡地水土流失严重,一块地种上几年就要放弃,需要重新烧林、开殖新的陡坡地。

  有限的耕地承载着过量的人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所辖4县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州长欧志明介绍说,全州总人口50万人,20万属于贫困人口,72万亩耕地大部分是挂在陡坡上的“大字报地”,每亩地的产值回报仅为33元,至少5亩地才能养活一口人。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70元,是全国的三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至今还有5.7万户农村群众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占全州总户数的48.7%。

  由于农村能源结构单一,百姓只有靠砍伐树木来满足基本的燃料需求,全州仅农村生活用材量就达每年50万立方米。记者沿途只看到在江边有一片几乎90度垂直的峭壁上长着几百米原始森林,“太陡了,人上不去才留下来的,不然早砍光了。”欧志明介绍说,现在甚至70度的坡地都有人耕种,经常发生人、畜坠落事故。

  “山上潮湿阴冷,农民家的火塘一年365天是不灭的,再珍贵的树木被砍回家都和普通薪柴没有两样。烧荒时,再珍稀的植物也和普通野草没有两样。他们得生存。”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马晓佳说。

  怒江州环保局局长高翰星认为,利用水电工程可以将山上的农民迁走,以电代柴,慢慢恢复植被,这是改善已经失衡的生态、保护环境的最好方式。如果不开发,依原样发展,怒江流域生态会越来越恶化,生态恶化会延伸到山顶的原始森林,几十年后山上的林子恐怕也要被砍得差不多了。

  论证:历时5载耗资500万

  2000年12月,原国家电力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院”)和原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华东院”)通过招标,受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原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委托,分别承担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工作,并于2003年7月完成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推荐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方案为两库十三级,即松塔(水库)、丙中洛、马吉(水库)、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光坡十三级开发方案。该报告的第6章《环境影响》,是依据《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而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有140多位专家参加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评审会,会议通过了怒江中下游两库十三级开发方案。该规划梯级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年发电量1029.6亿度,淹没耕地58996亩,需要安置移民48979人。

  2003年9月1日,《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根据国家环保局文件环发(2004)98号文的规定,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属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按照水电总院“水电规划(2004)0002号”文的要求,北京院、华东院委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地面站、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国内权威科研机构,依据《环保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土地管理法》、《环发(2004)

98号文》等三十多部法律法规,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河流水电规划编制规范》等十几项规程规范,进行了“水生生态环境评价”、“陆生生态影响评价”、“水温预测”、“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等专题研究,最终做出《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这份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环境保护目标有六条。一是应当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怒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应当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相协调,促进“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三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怒江中下游流域的野生稻资源和其它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好怒江的珍稀和特有鱼类资源。四是促进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小黑山省级自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五是通过水电开发和移民,使移民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得以改善和提高,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六是充分重视并统筹兼顾下游国家的水资源保护利用

的需求。

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局在北京组织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会议,推荐近期开发4级。

  面对外界的种种指责甚至猜测,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规划部主任顾洪宾说他心里感到很难过。“中国80%的水电环保项目是由我们技术把关的,我本人已经从事了十多年的水电环保工作,很多环保项目是我主持审查的。中国的三门峡水库,确实是教训,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吸取教训,中国水电是最早引入环境评价的行业,从80年代开始,中国所有大水电项目都要做认真环评,没有一个不是经过国家环保局审批的。云南省的所有小水电,也都有环境报告书。怒江规划的同时就在做环评,综合考虑了防洪、灌溉、供水等科学合理利用以及环保、移民的承受等问题。审查会上绝大部分部门都同意我们的报告。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我们完全是做得到的。”

  承诺:5万移民妥善安置

  在北京就听说,按照两库十三级规划,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县城将被淹没。

  来到贡山县城已是黄昏时分。这个只有5千居民的县城,背靠怒江,安静而略显破败,从一头走到另一头10分钟就够了。贡山县的独龙族县长高德荣说:“贡山县的县城本来在丙中洛,解放后因为交通不便才搬到这里来的。丙中洛平地广,条件好,当初人们就很不愿意搬下来,我们早就想搬回去,但是没有钱。如果水电开发,我们正好可以利用移民款搬回去。”

  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马晓佳说:“由于怒江州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稠密度低,怒江水坝工程中要搬迁的移民数量不多。整个工程涉及到5万移民,平均每兆瓦移民人数为2.3人,相当于全国同类工程平均移民人口的12%。而且,怒江流域的水库属于山区水库,群众生活本来十分贫困,通过工程移民和异地开发扶贫、生态移民相结合,移民将成为库区群众摆脱贫困的一条较快途径,库区群众很愿意移民。”

  陆佑楣院士表示,实事求是地讲,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建坝没有很好地安置移民,但改革开放以后建坝都是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的。“以三峡工程为例,计划移民113万,一部分外迁,一部分重新安置,现在已经完成了90%,移民的生活质量普遍比以前大大提高了。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在继续认真解决,总体情况的确是比较好的。”他建议云南省政府,总结过去移民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完善利益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生态移民与水库移民结合,把高山上的农民请下来,水淹区能外迁的尽量外迁,促进怒江水电开发、环保和脱贫协调进行。

  怒江州就如何处理好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移民后续发展等问题,向上级政府提出了五条政策建议。一是在每度电中提取1分钱,作为水资源费,用于水土保持等建设。二是在每度电中提取1厘钱,建立生态保护基金,有效解决生态保护长期投入问题。三是每度电中提取5厘钱,作为生产扶持基金。四是在总电量中,留出3-5%作为扶贫电量,以成本价供给当地农民以电代柴,有效解决农村因能源结构单一造成的生态破坏。五是库区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一定30年,以解决移民后期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另外在资源开发中坚持市场经济生产要素分配原则,以土地、林地、河滩地及部分其它征占用地入股的方式,根据不同开发项目,按照1-3%的比例在总投资中计股,参与资源开发收益分配。

  “移民减轻怒江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是我们多年无钱实施的希望。国家和省政府研究的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政策即将出台,云南省水资源费已全面征收,云南省生态保持基金正在研究。”马晓佳说。

  鉴于怒江水电开发对国家能源发展和怒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充分尊重怒江各族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依法行使自治权,开展了《怒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条例》立法研究工作,通过立法来调整怒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结合怒江实际,认真研究移民后期补偿和生态保护机制。该《条例》已通过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议审查,并报请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列入云南省2005年民族立法计划。

  欧志明介绍说,水电开发后,当地政府将有能力建立起“怒江开发与保护立体建设模式”,包括三大块内容。“山顶封和禁”:海拔2500以上山顶生态相对完好区,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采取封山保护的最严厉措施,禁止一切牧、耕、猎、伐等活动,严格保护原始自然生态景观。“半山移和退”:海拔2000至2500米生态脆弱区和水库淹没线至2000米生态恶化区,以国家易地安置扶贫和退耕还林为重点,采取移民和退耕的措施,集中治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缓解人地矛盾,同时辅之以封山育林和生态林、经济林建设等措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着力恢复生态。“河谷建与育”:1570米以下河谷开发区,以怒江水电开发为重点,建设国家水电基地,培育水电支柱产业,着力构建基础平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通过建立怒江生态保护基金和实施“以能代赈”,“以电代柴”政策,解决保护的投入问题和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从根本上形成保护与开发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长效保护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问题,有力支撑半山和山顶两大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对于“怒江州政府主要官员都有两套豪宅、六、七十万元豪华轿车”的质疑,欧志明认为纯属无稽之谈:“我们都是交流干部,住的都是前任搬走后空出的公房。”著名主持人司马南说:“这么大的工程出几个腐败分子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因此就不开发了,我们国家的许多经济活动是不是都要停下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媒体所要做的,是监督他们兑现承诺,公平、透明地决策。”

  抉择: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大局

  怒江的水利资源异常丰富,在我国境内,干流天然落差4848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258万千瓦,是我国尚待开发的大型水电基地之一,也是2015年至2030年“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

  “全球已经进入拆坝时代”的汹汹舆论是许多人“天然”反对怒江中下游开发的重要原因。而陆佑楣说,这种舆论是一种误导。

  2003年9月陆佑楣院士访问美国垦务局局长约翰·凯斯(John Keys),特意问他美国是否处在传言中的“拆坝时代”。“局长说没有的事。美国现有7万座坝,从建国以来几乎每天建一座。美国确有数量极少的水坝被拆除,那都是早期修建的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5到8米的低坝。比如西部开发时,某个农场需要水源,同时解决用电,就修一个小水电站,现在大电网几乎覆盖了全美,这些小水电站自然就被淘汰了。中国现有8万座水库,其实也在不断地有拆有建,那种低坝,中国比美国拆得多。”

  2004年5月在三峡召开的水力发电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大坝委员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席罗宾·查伍德(Robin Charlwood)告诉陆佑楣,美国在建以及未来5年要建的水坝有55座之多。“必须看到,美国的水电开发程度是70%,我们只有25%。”

在法国,几乎每一米水头都得到了充分利用,比如法国的罗纳河上,几米水头就有一个坝。境内没有大江大河的挪威,电力的99%以上是水力发电,靠的是在山间打隧洞引水形成一个个高落差。

  “与之相比,怒江水电开发条件太好、成本太低了。”陆佑楣说。“不管是水电、风电、煤电,任何工程的施工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我们要综合考虑利弊。水坝是一种为解决人类用水需要而采取的工程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文明的标志,中国不可能无坝,也不能乱建坝,要对河流进行总体规划,在认真论证环境、人居等承受情况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的水资源都应该充分利用。我国水电建设有失败的例子,如三门峡水库,但干错了不能止步,我们已经吸取了教训。今天中国掌握的技术完全可以克服泥沙、地质等问题,中国建坝的技术水平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

  2004年全国消耗了19亿吨原煤,其中发电烧掉了11亿吨。“怒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开发,每年可以减少燃煤约6千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亿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0多万吨。水电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煤炭则有持续长期的污染,而且储量有限,不可再生,应节制使用,能替代的应尽可能替代。”陆佑楣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