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内蒙古成为领跑全国的绿色能源 “引擎”
2009/12/9 11:22:44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24日电(记者任会斌)驾车行驶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不时有一排排乳白色的“大风车”映入眼帘,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

  这仅仅是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富油有气,遍地是煤”的内蒙古,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资源也极为丰富。“据初步测算,全区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约占全国的40%;年太阳辐射量约为每平方米4800焦耳至每平方米6400焦耳,仅次于西藏。”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林莉说。

  同时,内蒙古的荒山、沙地适合生长沙柳等灌木以及甜高粱、文冠果、蓖麻等高油作物,全区的林木生物质储量约为6.6亿吨。此外,每年还出产秸秆0.25亿吨。

  “十五”以来,内蒙古加快由传统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基地转变,新能源产业迅速壮大。至今年9月末,全区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300万千瓦,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预计到今年底,内蒙古的风机吊装量将达到500万千瓦。从东到西,一条绵延近4000公里的风电产业带正在形成。根据国家规划,到2015年、2020年,内蒙古的风电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00万千瓦和5000万千瓦。届时,在内蒙古草原上将崛起“风电三峡”。

  在太阳能开发领域,内蒙古伊泰集团与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合作建设的我国首座沙漠光伏示范发电站,采用了先进的数倍聚光跟踪光伏发电技术,功率为205千瓦,于2007年11月并网发电。与传统的平板光伏电池相比,该电站的发电效率提高了25%以上,发电成本降低了约50%,光伏电池寿命期内的发电量也提升到了耗电量的10倍以上,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来源:新华网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 任会斌)驾车行驶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不时有一排排乳白色的“大风车”映入眼帘,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这仅仅是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富油有气,遍地是煤”的内蒙古,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资源也极为丰富。“据初步测算,全区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约占全国的40%;年太阳辐射量约为每平方米4800焦耳至每平方米6400焦耳,仅次于西藏。”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林莉近日说。

  同时,内蒙古的荒山、沙地适合生长沙柳等灌木以及甜高粱、文冠果、蓖麻等高油作物,全区的林木生物质储量约为6.6亿吨。此外,每年还出产秸秆0.25亿吨。

  “十五”以来,内蒙古加快由传统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基地转变,新能源产业迅速壮大。至今年9月末,全区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300万千瓦,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预计到今年底,内蒙古的风机吊装量将达到500万千瓦。从东到西,一条绵延近4000公里的风电产业带正在形成。根据国家规划,到2015年、2020年,内蒙古的风电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00万千瓦和5000万千瓦。届时,在内蒙古草原上将崛起“风电三峡”。

  发展一个产业,构筑一个集群。内蒙古新能源产业的壮大带动了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内蒙古已有风机整机和部件制造企业26家,年整机设计产能达600万千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