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煜:三峡水库水质总体没问题
2009/8/24 7:50:39 新闻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陈祖煜院士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张锦旗 摄
下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数十位专家将围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的地质灾害防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关注三峡多年,日前接受采访时,就地质灾害防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畅谈。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表示,关于库区生态问题,国家要投入相当一笔资金进行治理
总体来说,三峡水库水质没有问题,这是有数据证明的,就是有问题是在这些支流上的,可能需要治理。
三峡工程
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
记者:今后,我们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综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确保三峡库区近2000万人的平安?您认为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挑战,我们该如何科学地筹划才能安然应对?
陈祖煜:这恰恰是三峡后续工程里面,我们要着重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建设起来的三峡地质灾害防治的系统。我把这个系统总结为几条:一是可以有条件的搬迁、避让,我经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你如果有条件搬,有可能避让,不用花很多代价,搬迁避让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二是监测预警,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对滑坡进行监测、预报,但主要问题就在于它面太广,那么大的区域,要建设起这样一个网,目前还没有达到。三是工程治理,对于一些没有条件避让同时又有滑坡危险的,我们要进行一些工程治理。当然工程治理有一个问题就是耗资非常大,所以必须要看准,如果确实需要,我们就要花力气进行治理,地质灾害是可以控制的。
记者:您认为三峡水库的水质有问题吗?
陈祖煜:富营养化水质的问题现在只局限在一些支流上、一些山村。但是总体来说,三峡水库水质没有问题,这是有数据证明的,就是有问题也是在这些支流上的,可能需要治理。
三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回游性的鱼,这个问题始终在进行研究,因为它过不去了,本来要游到上游产卵,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科研项目想办法解决。谈到这些生态问题,我想总结一句话,所有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三峡后续工程里,国家要投入相当一笔资金进行治理的。
就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大部分地震是难以预报的,但是大部分滑坡只要工作到位,都是可以预报的。
滑坡预报
大部分滑坡可以预报
记者:根据您多年的研究,您认为山体滑坡有没有规律可言?
陈祖煜:滑坡问题是全世界科技工作者关注的大问题,这几十年来,一直在开展研究工作,规律应该说是确实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是发现那么多的滑坡?还出现那么多的地质灾害?原因首先是面积太大,这么大范围的面积,目前还没有非常先进的遥测遥控卫星来全部探测。
我认为可以投入力量分期分批进行治理,而进行治理的时候要进行勘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能够有足够的投入,我们是可以保证不滑坡的,道理在哪儿呢?是因为我们对一个点完全可以投入力量,进行勘探、治理。
所以规律是有的,但是需要投入力量才能较好地认识它。
记者:您能把滑坡和地震两个灾害做一个比较吗?
陈祖煜:就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大部分地震是难以预报的,但是大部分滑坡只要工作到位,都是可以预报的。首先,因为地震所包含的岩石破碎过程是发生在地下十几公里,甚至于几十公里。那么,我们没有办法通过常规的地质勘探或者测试手段来了解地下的过程,但是滑坡是发生在地下十几米或者几十米范围,我们有种种先进的手段,了解到这一范围内发生的灾变过程。
其次,地震是一个能量突然释放的破坏过程,前兆是不明显的。而绝大部分的滑坡在发生和发展过程当中,比较缓慢,在大滑坡发生以前,通常会出现地面裂缝、掉石头,甚至冒热气等种种现象。灾害发生以前,山体已经滑移了几十厘米,甚至几米。
一般说来,地质构造的时候一定是形成的地面以后有一个弯曲、褶皱的地质构造运动,所以大部分的山体层面不可能是水平的,恰恰重庆是一个少见的水平。
回到重庆,你们就能发现山有露出面的地方,可以仔细看看都是水平的。
重庆地质
特殊地质结构保主城安全
记者:今年6月,重庆武隆发生了山体垮塌事故,8月初持续的强降雨导致了重庆部分地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于重庆来说,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的应对和处置地质灾害,确保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
陈祖煜:我想首先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山上选择了这么一个城市,而且规模不断地扩大,变成那么现代化的一座城市,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至今,作为重庆城区来说也没有见到比较多的群死群伤、规模非常巨大的滑坡。
因为重庆山城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层面是水平的,重庆地层的岩石叫沉积岩,在很漫长的年代后一层层经过地质构造变化了岩石,变成岩石以后一层层导致滑坡的剥落面。一般说来,地质构造的时候一定是形成的地面以后有一个弯曲、褶皱的地质构造运动,所以大部分的山体层面不可能是水平的,恰恰重庆是一个少见的水平的。
回到重庆,你们就能发现山有露出面的地方,可以仔细看看都是水平的。正因为这个特殊原因,因为岩石本身漏水,所以下大雨进来以后也可以比较快的排走。这就说明重庆的城区为什么总体来说是稳定的,但是毕竟是一座山,山总是要有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如果没有这个层面,岩石也有很多裂缝,未必说绝对没有滑坡。
记者:您对重庆防灾的工作有什么建议?
陈祖煜:重庆市搞地质灾害防治的领导和技术干部,可以去学习一下香港的经验。香港比重庆降雨量还要大,都是山城,只不过地质条件不一样,香港以火山岩为主。过去香港也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地方,举一个典型例子,1972年6月24号降雨程度达到24小时560毫米。
在这个时候,它前后发生了2次灾难性的滑坡,第一次是在宝珊道摧毁了一座4层楼的楼房,61人丧生。第二次发生在秀茂坪,掩埋了一座楼房,71个人丧生。这两起事故促进了当时的政府,痛下决心开始治理,现在形成我们全世界公认的滑坡治理得非常好的地方,基本可以做到零伤亡。 作者:周睿 罗强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