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金沙江从工程水利走向资源水利
2009/6/22 10:26:32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2006年05月31日
“水电是清洁能源,集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于一体,其防洪、排灌、航运等综合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应加大开发力度”。这是我国“十五”规划对水电的客观描述。根据这一总结评价,我国当前的电力发展的方针仍然是:大力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新能源。根据国情把水电开发放在国家电力发展的第一位,这是我国能源现状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世界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越采越少,能源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升,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的石油储量不足,进口困难,而且价格一路攀升;煤炭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是产能不够,矿难频发,社会各界一致呼吁,我们不能再烧带血的煤炭。核能发电除了成本和安全性的问题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铀矿资源储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核能无法在我国电力能源中担当重任。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恐怕就在于应用可再生能源。
目前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技术不够十分成熟,开发利用效率低、成本较高,一般还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市场化需求。我国目前从资源上、技术上可以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资源就是水电。我国水电资源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目前的开发利用程度(按发电量计算)还不足五分之一。像金沙江这样的水电富矿至今还在沉睡之中流逝。
“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环境治理、防洪和航运。建设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和溪洛渡、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这是“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水电工作的具体论述。
一字千金的“十一五”规划,短短的几句话当中,就把金沙江水电开发以及溪洛渡、向家坝工程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可想而知,金沙江水电开发在我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金沙江是我国十二个水电规划中最大水电开发基地,是世界罕见的水电富矿,金沙江的开发无疑将会使我国的水电开发又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为落实“十一五”规划,金沙江的水电开发汇聚了我国最强大的水电开发主体。提前9个月出色完成三峡大坝建设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凭借在三峡建设中取得的巨型电站建设经验和资本效益,挥师西进,开始对金沙江下游进行滚动开发,承担了溪洛渡、向家坝等金沙江下游巨型水电站的建设。由华能、华电、大唐等大型电力集团公司,强强联合组建的金沙江水电开发公司将负责开发金沙江中游。整个金沙江开发囊括了我国最具实力的国家级电力开发企业。这一流域综合开发的联合、分工、协作、滚动开发,本身就是我们“有序开发”金沙江水电的充分体现。
目前,装机1260万千瓦的溪洛渡巨型水电站,已经正式开工建设,向家坝以及金沙江上中游的一系列水电站也在紧锣密鼓的规划筹备当中。金沙江的水电开发,将构成我国能源战略中西电东送的主要输出电源。全流域规划的12个梯级电站,装机总容量可达75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近3500亿千瓦时。加上金沙江开发后对下游长江三峡等水电站的补偿效益,整个金沙江水电开发后相当于每年能给国家提供近二亿吨原煤,相应的环境效益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亿多吨、二氧化硫三百余万吨,少排放粉尘约四千余万吨,每年减少酸雨损失、人体健康损失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损失约数百亿元。
除了能源的方面的作用,金沙江开发对于下游的防洪、水资源、环境效益也是无可替代的。金沙江水电的建设将大大减少三峡水库的泥沙入库量,提高三峡的使用寿命和效益;金沙江流域规划的各级水电站,总库容可达800多亿,建成后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长江的中下游防洪能力,而且还可以调节长江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为南水北调工程以及云南昆明等城市增加水资源保证。
然而,水资源开发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给全流域带来巨大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水库淹没带来的损失。而且,往往工程的正面效益越显著,就需要有更大的水资源储备能力,因而引发的水库淹没矛盾也就更为突出。因此,对于开发建设者来说,每一个具体的水电站开发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如何最大程度的兴利除弊的选择过程。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历来是水利水电建设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十一五”规划中特别强调的内容。具体来说生态保护工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后期运行管理。有关规划设计的生态保护问题,直接影响我们坝址的选择,决定局部淹没损失和获取整体效益的比较。不过这个选择的决定权主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目前社会各界对金沙江的龙头水库问题还有一些争议,特别需要有关部门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统筹考虑,充分论证之后做出最有利的决定。
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移民、生态、环境问题,则是开发建设者的具体工作。移民工作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多方面的利益,应该在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根据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精神,把水库移民当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妥善解决移民群众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迁得出、稳得住、且能致富。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要考虑建坝后可能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建造环境友好型的工程。对某些难以避免的鱼类洄游、水温改变、泥沙淤积等问题尽量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上予以缓解。在这方面,三峡公司已经在三峡工程的开发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他们一贯提倡的“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的口号,就是我们水电建设的写照。
后期运行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以往人们似乎只重视工程建设,认为只要建完了工程就一定会取得相应的效益,从而忽视的后期管理问题。实际上,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发电效益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因为缺乏流域综合管理,单纯追求发电而忽视生态环境问题,就不可能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的真正作用。工程建设本身只能算是计算机的硬件,没有科学管理这个软件,很难发挥出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水利部汪恕诚部长提出的“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思想,以及其后黑河、黄河的水资源流域管理中取得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实践,就已经充分证明;建成的水利水电工程,仅仅是提供了人们全面控制、管理水资源的条件,能不能管好、发挥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还要取决于后期管理的水平。《2006年的世界水资源报告》中列举的世界9大水资源问题的第一条,就是水资源设施不足、管理不善。其中的“管理不善”就说明,世界上由于没能管理好已建的工程,反而造成水资源问题的事件还很普遍,这也给很多反坝人士留下了攻击污蔑水坝的口实。因此,科学的管理好已建工程也是“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按照“十一五”规划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要实现这一目标,水电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我们可以试想:有没有哪一种产业能够像水电一样,在创造巨大产值的同时,不仅不消耗能源,反而增加能源?还可以试想:有多少工业产业能像水电这样,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却不排放任何废水、废气、废渣?
显然,结论非常明确,如果不能大力开发水电这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们“十一五”规划的在节能降耗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几乎就无法实现。因此,具体来说,加速开发金沙江水电富矿,就是我们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国家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来源:人民网科技(责任编辑:陈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