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调查:谁捞走了小水电的“第一桶金”
2013/5/29 8:46:28 新闻来源:新华08网
新华08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何丰伦 李济军 吕福明)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分类,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均被称为小水电。此前,小水电的投资主体大多为民营资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透露:国内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达1.28亿千瓦,已建成的小水电站有四五万个,开发率仅为32%左右。
“如果不是10多年前与别人一块儿投资小水电,现在的我也许还是一个小农民。”“小水电为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也没有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近日,记者在以小水电发展著称的广西桂北全州、龙胜、资源等地采访时,相当一部分小水电投资者告诉记者。
一夜暴富上演“疯狂的水电”
2000年前后,我国各地逐步放开小水电投资,大量的小水电建设项目并未呈现出蜂拥而至的热潮,即便是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也未出现开发小水电的热潮。
真正意义上的小水电开发热潮要到2003—2005年才正式启动。全国范围的小水电“井喷式”发展,源于2003—2005年间不断蔓延的全国性“电荒”。在这一阶段,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投资者纷纷到水资源储量丰富的西南地区,从事小水电投资。
与此同时,由于小水电的水资源开发权由项目所在市(州)、县、乡(镇)负责分配或拍卖,地方政府亦将此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只要拿到水电项目,转手就能挣到大钱。”一位在桂林投资10多条河流小水电的投资客张琳告诉记者。这位来自广东的客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各种关系,与商会投资人共同拿下了20多座水电站的投资开发权。几年时间下来,收益就超过了数亿元,身家上涨了100多倍。
重庆一位从事水电投融资行业的专家透露,2004-2005年间,浙商在重庆拿到的小水电项目就有十多个,总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由于各路资金追捧,原本每千瓦成本约3000元的小水电,最高时被“炒”至7000元。一些有实力的民间资金甚至一口气拿下了整条河流的开发权。
越早投资越早受益 越晚投资风险越大
根据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小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500万千瓦。而根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的资料,当前的装机容量仅为4000万千瓦左右。
常年从事水电开发行业的水电专家认为,小水电的投资完全遵循所有项目投资的市场规律:越早投资,越早收益;越晚投资,风险越大。
龙胜县水利电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侯仁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实际上看,越早投资的,越早收益,因为水电资源开发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越早开发的小水电,来水状况、建设成本、移民安置成本、设备成本都比较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龙胜县的80多座小水电,有三分之一以上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阶段,三分之一处于勉强维持的阶段,三分之一处于亏本经营的阶段。
龙胜县水力发电协会会长林绍广介绍:龙胜水力发电协会现在有50多个会员,10多万装机。在2003—2005年间开发建设的,基本上都能够盈利,往后的压力就很大了。
林绍广说:“早投资的,甚至500千瓦装机的都能挣到钱,拖到2007年之后投资上马的,哪怕上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资金正常运行的压力也都很大。”
位于龙胜县境内的南山电站,目前已完成八个引水隧洞的建设,建设引水坝时也充分考虑到了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并在坝头设计了自然排水系统。但因为工期一再拖延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投资预算已经从10年前的5亿元增加到了7.2亿元。
地方发展仍然需要小水电
从每千瓦成本3000元到现在的每千瓦成本10000元,小水电投资成本无疑呈现出“翻筋斗”的趋势。
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地方政府对小水电投资的鼓励心态确实比较明显,投资者对小水电投资的前景仍然非常看好。投资者看来,小水电虽前期投资巨大、投资回报期长,但资源稀缺、收益稳定;地方政府亦认为,小水电不仅带来地方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还可拉动地方经济飞跃式发展,解决地方电力供应难题,是调整能源结构的生力军。
国家级贫困县龙胜县财政局副局长伍天胜告诉记者:龙胜的财税收入是“三头”——“石头”“木头”和“水头”,“石头”是龙胜县拥有的滑石生产基地,“木头”是蕴藏的木材资源,“水头”则是蕴藏的丰富水资源。
伍天胜说:“滑石价格徘徊不前,木头开发资源相对有限,小水电则是最为稳定的税收资源,除了要担心靠天吃饭,受来水量影响发电量之外,别的问题都不大。”
林绍广以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小水电站做了这样的税收分析:每年能实现正常发电3000小时,年发电量达到600万千瓦时电,电价为0.27元/千瓦时,总收入可以达到162万元,税收肯定超过17万元。
伍天胜说:“小水电对龙胜县财政提供的巨大支持是毋庸置疑的。”
侯仁华说:“小水电在龙胜县的有序开发、按照规划和环评开发,同样是龙胜小水电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
“如果不是10多年前与别人一块儿投资小水电,现在的我也许还是一个小农民。”“小水电为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也没有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近日,记者在以小水电发展著称的广西桂北全州、龙胜、资源等地采访时,相当一部分小水电投资者告诉记者。
一夜暴富上演“疯狂的水电”
2000年前后,我国各地逐步放开小水电投资,大量的小水电建设项目并未呈现出蜂拥而至的热潮,即便是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也未出现开发小水电的热潮。
真正意义上的小水电开发热潮要到2003—2005年才正式启动。全国范围的小水电“井喷式”发展,源于2003—2005年间不断蔓延的全国性“电荒”。在这一阶段,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投资者纷纷到水资源储量丰富的西南地区,从事小水电投资。
与此同时,由于小水电的水资源开发权由项目所在市(州)、县、乡(镇)负责分配或拍卖,地方政府亦将此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只要拿到水电项目,转手就能挣到大钱。”一位在桂林投资10多条河流小水电的投资客张琳告诉记者。这位来自广东的客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各种关系,与商会投资人共同拿下了20多座水电站的投资开发权。几年时间下来,收益就超过了数亿元,身家上涨了100多倍。
重庆一位从事水电投融资行业的专家透露,2004-2005年间,浙商在重庆拿到的小水电项目就有十多个,总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由于各路资金追捧,原本每千瓦成本约3000元的小水电,最高时被“炒”至7000元。一些有实力的民间资金甚至一口气拿下了整条河流的开发权。
越早投资越早受益 越晚投资风险越大
根据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小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500万千瓦。而根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的资料,当前的装机容量仅为4000万千瓦左右。
常年从事水电开发行业的水电专家认为,小水电的投资完全遵循所有项目投资的市场规律:越早投资,越早收益;越晚投资,风险越大。
龙胜县水利电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侯仁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实际上看,越早投资的,越早收益,因为水电资源开发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越早开发的小水电,来水状况、建设成本、移民安置成本、设备成本都比较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龙胜县的80多座小水电,有三分之一以上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阶段,三分之一处于勉强维持的阶段,三分之一处于亏本经营的阶段。
龙胜县水力发电协会会长林绍广介绍:龙胜水力发电协会现在有50多个会员,10多万装机。在2003—2005年间开发建设的,基本上都能够盈利,往后的压力就很大了。
林绍广说:“早投资的,甚至500千瓦装机的都能挣到钱,拖到2007年之后投资上马的,哪怕上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资金正常运行的压力也都很大。”
位于龙胜县境内的南山电站,目前已完成八个引水隧洞的建设,建设引水坝时也充分考虑到了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并在坝头设计了自然排水系统。但因为工期一再拖延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投资预算已经从10年前的5亿元增加到了7.2亿元。
地方发展仍然需要小水电
从每千瓦成本3000元到现在的每千瓦成本10000元,小水电投资成本无疑呈现出“翻筋斗”的趋势。
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地方政府对小水电投资的鼓励心态确实比较明显,投资者对小水电投资的前景仍然非常看好。投资者看来,小水电虽前期投资巨大、投资回报期长,但资源稀缺、收益稳定;地方政府亦认为,小水电不仅带来地方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还可拉动地方经济飞跃式发展,解决地方电力供应难题,是调整能源结构的生力军。
国家级贫困县龙胜县财政局副局长伍天胜告诉记者:龙胜的财税收入是“三头”——“石头”“木头”和“水头”,“石头”是龙胜县拥有的滑石生产基地,“木头”是蕴藏的木材资源,“水头”则是蕴藏的丰富水资源。
伍天胜说:“滑石价格徘徊不前,木头开发资源相对有限,小水电则是最为稳定的税收资源,除了要担心靠天吃饭,受来水量影响发电量之外,别的问题都不大。”
林绍广以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小水电站做了这样的税收分析:每年能实现正常发电3000小时,年发电量达到600万千瓦时电,电价为0.27元/千瓦时,总收入可以达到162万元,税收肯定超过17万元。
伍天胜说:“小水电对龙胜县财政提供的巨大支持是毋庸置疑的。”
侯仁华说:“小水电在龙胜县的有序开发、按照规划和环评开发,同样是龙胜小水电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