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水电经营陷入困境
2009/6/9 9:02:48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盈利能力不足 亟待创新机制
□ 本报记者 龙智慧
编者按:
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农村小水电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其发展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目前农村小水电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是什么?如何走出困境,让小水电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记者就此对湖南省慈利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和福建省大田县的小水电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采访。
私人投资遭遇盈利困境
“当初确实没想到会陷到里面去。”提起自己在湖南省慈利县投资的新义水电站,李书锋不禁感慨万千。40来岁的李书锋是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最近为自己远在湘西的新义水电站操碎了心。2003年新义水电站尚处在前期规划阶段时,李书锋是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参与其中的。到2006年新义水电项目正式开工之时,他的身份已经完全发生改变,成了这个水电项目的最大股东。而该水电站投产后的盈利状况,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据李书锋介绍,新义水电站从去年4月份投产以来,一年的总收入仅为26万元左右。“这点钱只能维持机组的基本运行。2002年做项目预算时计划投资300万元,到2008年机组竣工投产时前后总共花掉730万元。”实际投资金额比原来的预算整整多花了430万元,李书锋将严重超支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物价飞涨,“比如说水泥,那时只有220元/吨,后来涨到了380元/吨,像这种情况是始料未及的。”除了物价,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是投资成本成倍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730万元对于私人投资而言是个不小的数额,而李书锋主要是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亲朋好友的资金募集等渠道进行融资的。“从水电站投产一年以来的收入状况看,还贷真的是遥遥无期。”
除了工程预算严重超支,年发电量也令人心寒。根据当初张家界(6.98,-1.13,-13.93%)水利水电设计院的设计,新义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应在360万KWh左右。据保守估计,按照预计的发电量,其年收入应在78万元以上。“从去年4月份到今年4月份,实际发电量只有110万KWh,还不到原来的1/3。”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是地方电网不能消纳水电站发出的电量,“当地实际上缺电还是很严重的,只要水电站能发出电,基本上都可以消纳。问题是水源不足,发不出电。”而上网电价偏低,更使新义水电站雪上加霜。原来设计的上网电价0.32元/KWh,实际上这一年平均下来的上网电价只有0.24元/KWh。每度电差8分钱,年收入就少了近10万元。
利益冲突凸显深层矛盾
新义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并不大,只有500KW,按照现有的划分标准,属于微型小水电站。在地处湘西的慈利县,这种容量的机组显得毫不起眼。慈利县水能资源丰富,县境内大大小小共有70多座水电站,其中不少水电站与新义水电站的情况类似。这些水电站多由私人投资,装机容量不大,盈利状况不佳,“有些水电站甚至与当地村民发生纠纷,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有座水电站由于没法兑现最初给村民的承诺,办了两年就搞不下去了,”李书锋说道。
纠纷频发的背后,实际上是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许多水电站在建立之初,都与当地签订合同,或者用部分电量免费供电,或者每年给予一定的费用,作为征地建设等的经济补偿。像李书锋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他每年支付给村里一笔费用,从新义水电站发出的电直接并入地方的配套电网,“这样就可以避免与村民们纠缠不清,也可以防止偷电的现象。” 据他介绍,当地有两座水电站几乎与他的水电站同时破土动工,到最后简直成了半拉子工程,就是因为资金不到位,与地方的关系闹僵了。这些项目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很明显的。尽管李书锋经营着一座水电站,但他对水电无序开发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不讳言。没有规划的乱开发、“跑马圈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很明显,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也造成较大影响。
此外私人水电站的安全问题也很突出。一些私人水电站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工作不太到位,一些项目工程被层层转包,不少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混进了水电站的建设之中,这为日后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多数私人水电站是通过贷款、参股等形式融资修建的,现在早已经是资不抵贷,更谈不上盈利了。没有资金,设备的安全运行就得不到保障。
国有电站同样艰难度日
其实不止私人投资的水电站遭遇困境,国有水电站同样经营状况欠佳。“水电公司及各并网电站经营上按权属分级负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也给效益不好的国有电站带来危机感。”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张黄水电站的一位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与南岭西端的过渡地带,溪河纵横,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县域内先后兴建了40余座大小水电站。这其中有4座国有电站,承担了县级电网的主要负荷。而修建于1991年的张黄水电站就是其中之一,装机容量2×2000KW。
“日子过得很艰难,”该位负责人说道。据其介绍,由于上网电价一直没有调整,加上水力发电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致使水电站的运营在财务上得不到保障。“我们曾多次到县物价局和县电力公司交涉,希望能够在上网电价上有所调整,但都不了了之。最后不得不到市物价局反映情况,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张黄水电站目前共有员工66人,除去停薪留职等人员,还有40多人。“大概只要20多人就能满足机组的正常运行。”据该负责人说,人员的冗余使得本来就困窘的财务状况更加吃紧,大家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通道侗族自治县,不光是张黄水电站经营状况堪忧,一些水电站由于缺乏资金,已经得不到应有的维护,设备不能及时更换和维修,老化严重。“事实上一部分水电站很难做好比较大的检修计划。”随着机组的老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
突破困境需要创新机制
福建省大田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办公室的章文裕主任对此有深刻认识。章文裕是一位有着30多年小水电建设与管理经验的老同志,他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大田县的水电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截止到去年底,大田县共建成小水电站189处347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4.3575万KW,其中私营电站占总装机容量的95.5%左右。全县小水电的年发电量达5亿KWh,发电量约占全县总供电量的75%,一直被列为全国水电及电气化县。
成绩突出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如水能资源的开发缺乏长远规划,资金不到位现象时常发生,这种情况对生态环境极具破坏性影响;水电开发与当地农民的利益也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水电开发常常受到村民阻挠;上网电价严重偏低,一方面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上网电价无法做出相应调整,水电开发很难保证效益;此外多头监管问题也很突出,如水利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贸局、环保局、物价局、供电局(公司)、电监会(办)等,大都是片面性管理,无法真正起到监管作用。章文裕认为,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建设滞后是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健全水电开发监管的长效机制、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小水电当前遇到的问题。
最近,国家能源局正在积极就水火同网同价一事进行调研。其实早在今年3月7日“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就表示,水电定价机制必须进行改革,实现“同网同价”。5月16日,水利部水电局局长田中兴在“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争取尽早出台《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办法》和《农村水电条例》,规范水能资源管理,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政府有关部局的改革思路和动作,或许能给农村小水电的有序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编者按:
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农村小水电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其发展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目前农村小水电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是什么?如何走出困境,让小水电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记者就此对湖南省慈利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和福建省大田县的小水电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采访。
私人投资遭遇盈利困境
“当初确实没想到会陷到里面去。”提起自己在湖南省慈利县投资的新义水电站,李书锋不禁感慨万千。40来岁的李书锋是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最近为自己远在湘西的新义水电站操碎了心。2003年新义水电站尚处在前期规划阶段时,李书锋是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参与其中的。到2006年新义水电项目正式开工之时,他的身份已经完全发生改变,成了这个水电项目的最大股东。而该水电站投产后的盈利状况,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据李书锋介绍,新义水电站从去年4月份投产以来,一年的总收入仅为26万元左右。“这点钱只能维持机组的基本运行。2002年做项目预算时计划投资300万元,到2008年机组竣工投产时前后总共花掉730万元。”实际投资金额比原来的预算整整多花了430万元,李书锋将严重超支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物价飞涨,“比如说水泥,那时只有220元/吨,后来涨到了380元/吨,像这种情况是始料未及的。”除了物价,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是投资成本成倍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730万元对于私人投资而言是个不小的数额,而李书锋主要是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亲朋好友的资金募集等渠道进行融资的。“从水电站投产一年以来的收入状况看,还贷真的是遥遥无期。”
除了工程预算严重超支,年发电量也令人心寒。根据当初张家界水利水电设计院的设计,新义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应在360万KWh左右。据保守估计,按照预计的发电量,其年收入应在78万元以上。“从去年4月份到今年4月份,实际发电量只有110万KWh,还不到原来的1/3。”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是地方电网不能消纳水电站发出的电量,“当地实际上缺电还是很严重的,只要水电站能发出电,基本上都可以消纳。问题是水源不足,发不出电。”而上网电价偏低,更使新义水电站雪上加霜。原来设计的上网电价0.32元/KWh,实际上这一年平均下来的上网电价只有0.24元/KWh。每度电差8分钱,年收入就少了近10万元。
利益冲突凸显深层矛盾
新义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并不大,只有500KW,按照现有的划分标准,属于微型小水电站。在地处湘西的慈利县,这种容量的机组显得毫不起眼。慈利县水能资源丰富,县境内大大小小共有70多座水电站,其中不少水电站与新义水电站的情况类似。这些水电站多由私人投资,装机容量不大,盈利状况不佳,“有些水电站甚至与当地村民发生纠纷,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有座水电站由于没法兑现最初给村民的承诺,办了两年就搞不下去了,”李书锋说道。
纠纷频发的背后,实际上是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许多水电站在建立之初,都与当地签订合同,或者用部分电量免费供电,或者每年给予一定的费用,作为征地建设等的经济补偿。像李书锋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他每年支付给村里一笔费用,从新义水电站发出的电直接并入地方的配套电网,“这样就可以避免与村民们纠缠不清,也可以防止偷电的现象。” 据他介绍,当地有两座水电站几乎与他的水电站同时破土动工,到最后简直成了半拉子工程,就是因为资金不到位,与地方的关系闹僵了。这些项目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很明显的。尽管李书锋经营着一座水电站,但他对水电无序开发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不讳言。没有规划的乱开发、“跑马圈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很明显,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也造成较大影响。
此外私人水电站的安全问题也很突出。一些私人水电站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工作不太到位,一些项目工程被层层转包,不少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混进了水电站的建设之中,这为日后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多数私人水电站是通过贷款、参股等形式融资修建的,现在早已经是资不抵贷,更谈不上盈利了。没有资金,设备的安全运行就得不到保障。
国有电站同样艰难度日
其实不止私人投资的水电站遭遇困境,国有水电站同样经营状况欠佳。“水电公司及各并网电站经营上按权属分级负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也给效益不好的国有电站带来危机感。”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张黄水电站的一位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与南岭西端的过渡地带,溪河纵横,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县域内先后兴建了40余座大小水电站。这其中有4座国有电站,承担了县级电网的主要负荷。而修建于1991年的张黄水电站就是其中之一,装机容量2×2000KW。
“日子过得很艰难,”该位负责人说道。据其介绍,由于上网电价一直没有调整,加上水力发电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致使水电站的运营在财务上得不到保障。“我们曾多次到县物价局和县电力公司交涉,希望能够在上网电价上有所调整,但都不了了之。最后不得不到市物价局反映情况,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张黄水电站目前共有员工66人,除去停薪留职等人员,还有40多人。“大概只要20多人就能满足机组的正常运行。”据该负责人说,人员的冗余使得本来就困窘的财务状况更加吃紧,大家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通道侗族自治县,不光是张黄水电站经营状况堪忧,一些水电站由于缺乏资金,已经得不到应有的维护,设备不能及时更换和维修,老化严重。“事实上一部分水电站很难做好比较大的检修计划。”随着机组的老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
突破困境需要创新机制
福建省大田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办公室的章文裕主任对此有深刻认识。章文裕是一位有着30多年小水电建设与管理经验的老同志,他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大田县的水电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截止到去年底,大田县共建成小水电站189处347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4.3575万KW,其中私营电站占总装机容量的95.5%左右。全县小水电的年发电量达5亿KWh,发电量约占全县总供电量的75%,一直被列为全国水电及电气化县。
成绩突出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如水能资源的开发缺乏长远规划,资金不到位现象时常发生,这种情况对生态环境极具破坏性影响;水电开发与当地农民的利益也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水电开发常常受到村民阻挠;上网电价严重偏低,一方面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上网电价无法做出相应调整,水电开发很难保证效益;此外多头监管问题也很突出,如水利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贸局、环保局、物价局、供电局(公司)、电监会(办)等,大都是片面性管理,无法真正起到监管作用。章文裕认为,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建设滞后是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健全水电开发监管的长效机制、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小水电当前遇到的问题。
最近,国家能源局正在积极就水火同网同价一事进行调研。其实早在今年3月7日“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就表示,水电定价机制必须进行改革,实现“同网同价”。5月16日,水利部水电局局长田中兴在“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争取尽早出台《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办法》和《农村水电条例》,规范水能资源管理,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政府有关部局的改革思路和动作,或许能给农村小水电的有序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 本报记者 龙智慧
编者按:
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农村小水电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其发展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目前农村小水电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是什么?如何走出困境,让小水电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记者就此对湖南省慈利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和福建省大田县的小水电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采访。
私人投资遭遇盈利困境
“当初确实没想到会陷到里面去。”提起自己在湖南省慈利县投资的新义水电站,李书锋不禁感慨万千。40来岁的李书锋是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最近为自己远在湘西的新义水电站操碎了心。2003年新义水电站尚处在前期规划阶段时,李书锋是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参与其中的。到2006年新义水电项目正式开工之时,他的身份已经完全发生改变,成了这个水电项目的最大股东。而该水电站投产后的盈利状况,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据李书锋介绍,新义水电站从去年4月份投产以来,一年的总收入仅为26万元左右。“这点钱只能维持机组的基本运行。2002年做项目预算时计划投资300万元,到2008年机组竣工投产时前后总共花掉730万元。”实际投资金额比原来的预算整整多花了430万元,李书锋将严重超支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物价飞涨,“比如说水泥,那时只有220元/吨,后来涨到了380元/吨,像这种情况是始料未及的。”除了物价,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是投资成本成倍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730万元对于私人投资而言是个不小的数额,而李书锋主要是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亲朋好友的资金募集等渠道进行融资的。“从水电站投产一年以来的收入状况看,还贷真的是遥遥无期。”
除了工程预算严重超支,年发电量也令人心寒。根据当初张家界(6.98,-1.13,-13.93%)水利水电设计院的设计,新义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应在360万KWh左右。据保守估计,按照预计的发电量,其年收入应在78万元以上。“从去年4月份到今年4月份,实际发电量只有110万KWh,还不到原来的1/3。”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是地方电网不能消纳水电站发出的电量,“当地实际上缺电还是很严重的,只要水电站能发出电,基本上都可以消纳。问题是水源不足,发不出电。”而上网电价偏低,更使新义水电站雪上加霜。原来设计的上网电价0.32元/KWh,实际上这一年平均下来的上网电价只有0.24元/KWh。每度电差8分钱,年收入就少了近10万元。
利益冲突凸显深层矛盾
新义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并不大,只有500KW,按照现有的划分标准,属于微型小水电站。在地处湘西的慈利县,这种容量的机组显得毫不起眼。慈利县水能资源丰富,县境内大大小小共有70多座水电站,其中不少水电站与新义水电站的情况类似。这些水电站多由私人投资,装机容量不大,盈利状况不佳,“有些水电站甚至与当地村民发生纠纷,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有座水电站由于没法兑现最初给村民的承诺,办了两年就搞不下去了,”李书锋说道。
纠纷频发的背后,实际上是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许多水电站在建立之初,都与当地签订合同,或者用部分电量免费供电,或者每年给予一定的费用,作为征地建设等的经济补偿。像李书锋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他每年支付给村里一笔费用,从新义水电站发出的电直接并入地方的配套电网,“这样就可以避免与村民们纠缠不清,也可以防止偷电的现象。” 据他介绍,当地有两座水电站几乎与他的水电站同时破土动工,到最后简直成了半拉子工程,就是因为资金不到位,与地方的关系闹僵了。这些项目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很明显的。尽管李书锋经营着一座水电站,但他对水电无序开发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不讳言。没有规划的乱开发、“跑马圈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很明显,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也造成较大影响。
此外私人水电站的安全问题也很突出。一些私人水电站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工作不太到位,一些项目工程被层层转包,不少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混进了水电站的建设之中,这为日后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多数私人水电站是通过贷款、参股等形式融资修建的,现在早已经是资不抵贷,更谈不上盈利了。没有资金,设备的安全运行就得不到保障。
国有电站同样艰难度日
其实不止私人投资的水电站遭遇困境,国有水电站同样经营状况欠佳。“水电公司及各并网电站经营上按权属分级负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也给效益不好的国有电站带来危机感。”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张黄水电站的一位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与南岭西端的过渡地带,溪河纵横,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县域内先后兴建了40余座大小水电站。这其中有4座国有电站,承担了县级电网的主要负荷。而修建于1991年的张黄水电站就是其中之一,装机容量2×2000KW。
“日子过得很艰难,”该位负责人说道。据其介绍,由于上网电价一直没有调整,加上水力发电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致使水电站的运营在财务上得不到保障。“我们曾多次到县物价局和县电力公司交涉,希望能够在上网电价上有所调整,但都不了了之。最后不得不到市物价局反映情况,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张黄水电站目前共有员工66人,除去停薪留职等人员,还有40多人。“大概只要20多人就能满足机组的正常运行。”据该负责人说,人员的冗余使得本来就困窘的财务状况更加吃紧,大家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通道侗族自治县,不光是张黄水电站经营状况堪忧,一些水电站由于缺乏资金,已经得不到应有的维护,设备不能及时更换和维修,老化严重。“事实上一部分水电站很难做好比较大的检修计划。”随着机组的老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
突破困境需要创新机制
福建省大田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办公室的章文裕主任对此有深刻认识。章文裕是一位有着30多年小水电建设与管理经验的老同志,他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大田县的水电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截止到去年底,大田县共建成小水电站189处347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4.3575万KW,其中私营电站占总装机容量的95.5%左右。全县小水电的年发电量达5亿KWh,发电量约占全县总供电量的75%,一直被列为全国水电及电气化县。
成绩突出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如水能资源的开发缺乏长远规划,资金不到位现象时常发生,这种情况对生态环境极具破坏性影响;水电开发与当地农民的利益也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水电开发常常受到村民阻挠;上网电价严重偏低,一方面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上网电价无法做出相应调整,水电开发很难保证效益;此外多头监管问题也很突出,如水利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贸局、环保局、物价局、供电局(公司)、电监会(办)等,大都是片面性管理,无法真正起到监管作用。章文裕认为,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建设滞后是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健全水电开发监管的长效机制、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小水电当前遇到的问题。
最近,国家能源局正在积极就水火同网同价一事进行调研。其实早在今年3月7日“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就表示,水电定价机制必须进行改革,实现“同网同价”。5月16日,水利部水电局局长田中兴在“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争取尽早出台《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办法》和《农村水电条例》,规范水能资源管理,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政府有关部局的改革思路和动作,或许能给农村小水电的有序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编者按:
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农村小水电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其发展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目前农村小水电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是什么?如何走出困境,让小水电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记者就此对湖南省慈利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和福建省大田县的小水电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采访。
私人投资遭遇盈利困境
“当初确实没想到会陷到里面去。”提起自己在湖南省慈利县投资的新义水电站,李书锋不禁感慨万千。40来岁的李书锋是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最近为自己远在湘西的新义水电站操碎了心。2003年新义水电站尚处在前期规划阶段时,李书锋是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参与其中的。到2006年新义水电项目正式开工之时,他的身份已经完全发生改变,成了这个水电项目的最大股东。而该水电站投产后的盈利状况,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据李书锋介绍,新义水电站从去年4月份投产以来,一年的总收入仅为26万元左右。“这点钱只能维持机组的基本运行。2002年做项目预算时计划投资300万元,到2008年机组竣工投产时前后总共花掉730万元。”实际投资金额比原来的预算整整多花了430万元,李书锋将严重超支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物价飞涨,“比如说水泥,那时只有220元/吨,后来涨到了380元/吨,像这种情况是始料未及的。”除了物价,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是投资成本成倍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730万元对于私人投资而言是个不小的数额,而李书锋主要是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亲朋好友的资金募集等渠道进行融资的。“从水电站投产一年以来的收入状况看,还贷真的是遥遥无期。”
除了工程预算严重超支,年发电量也令人心寒。根据当初张家界水利水电设计院的设计,新义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应在360万KWh左右。据保守估计,按照预计的发电量,其年收入应在78万元以上。“从去年4月份到今年4月份,实际发电量只有110万KWh,还不到原来的1/3。”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是地方电网不能消纳水电站发出的电量,“当地实际上缺电还是很严重的,只要水电站能发出电,基本上都可以消纳。问题是水源不足,发不出电。”而上网电价偏低,更使新义水电站雪上加霜。原来设计的上网电价0.32元/KWh,实际上这一年平均下来的上网电价只有0.24元/KWh。每度电差8分钱,年收入就少了近10万元。
利益冲突凸显深层矛盾
新义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并不大,只有500KW,按照现有的划分标准,属于微型小水电站。在地处湘西的慈利县,这种容量的机组显得毫不起眼。慈利县水能资源丰富,县境内大大小小共有70多座水电站,其中不少水电站与新义水电站的情况类似。这些水电站多由私人投资,装机容量不大,盈利状况不佳,“有些水电站甚至与当地村民发生纠纷,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有座水电站由于没法兑现最初给村民的承诺,办了两年就搞不下去了,”李书锋说道。
纠纷频发的背后,实际上是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许多水电站在建立之初,都与当地签订合同,或者用部分电量免费供电,或者每年给予一定的费用,作为征地建设等的经济补偿。像李书锋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他每年支付给村里一笔费用,从新义水电站发出的电直接并入地方的配套电网,“这样就可以避免与村民们纠缠不清,也可以防止偷电的现象。” 据他介绍,当地有两座水电站几乎与他的水电站同时破土动工,到最后简直成了半拉子工程,就是因为资金不到位,与地方的关系闹僵了。这些项目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很明显的。尽管李书锋经营着一座水电站,但他对水电无序开发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不讳言。没有规划的乱开发、“跑马圈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很明显,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也造成较大影响。
此外私人水电站的安全问题也很突出。一些私人水电站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工作不太到位,一些项目工程被层层转包,不少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混进了水电站的建设之中,这为日后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多数私人水电站是通过贷款、参股等形式融资修建的,现在早已经是资不抵贷,更谈不上盈利了。没有资金,设备的安全运行就得不到保障。
国有电站同样艰难度日
其实不止私人投资的水电站遭遇困境,国有水电站同样经营状况欠佳。“水电公司及各并网电站经营上按权属分级负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也给效益不好的国有电站带来危机感。”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张黄水电站的一位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与南岭西端的过渡地带,溪河纵横,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县域内先后兴建了40余座大小水电站。这其中有4座国有电站,承担了县级电网的主要负荷。而修建于1991年的张黄水电站就是其中之一,装机容量2×2000KW。
“日子过得很艰难,”该位负责人说道。据其介绍,由于上网电价一直没有调整,加上水力发电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致使水电站的运营在财务上得不到保障。“我们曾多次到县物价局和县电力公司交涉,希望能够在上网电价上有所调整,但都不了了之。最后不得不到市物价局反映情况,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张黄水电站目前共有员工66人,除去停薪留职等人员,还有40多人。“大概只要20多人就能满足机组的正常运行。”据该负责人说,人员的冗余使得本来就困窘的财务状况更加吃紧,大家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通道侗族自治县,不光是张黄水电站经营状况堪忧,一些水电站由于缺乏资金,已经得不到应有的维护,设备不能及时更换和维修,老化严重。“事实上一部分水电站很难做好比较大的检修计划。”随着机组的老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
突破困境需要创新机制
福建省大田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办公室的章文裕主任对此有深刻认识。章文裕是一位有着30多年小水电建设与管理经验的老同志,他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大田县的水电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截止到去年底,大田县共建成小水电站189处347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4.3575万KW,其中私营电站占总装机容量的95.5%左右。全县小水电的年发电量达5亿KWh,发电量约占全县总供电量的75%,一直被列为全国水电及电气化县。
成绩突出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如水能资源的开发缺乏长远规划,资金不到位现象时常发生,这种情况对生态环境极具破坏性影响;水电开发与当地农民的利益也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水电开发常常受到村民阻挠;上网电价严重偏低,一方面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上网电价无法做出相应调整,水电开发很难保证效益;此外多头监管问题也很突出,如水利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贸局、环保局、物价局、供电局(公司)、电监会(办)等,大都是片面性管理,无法真正起到监管作用。章文裕认为,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建设滞后是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健全水电开发监管的长效机制、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小水电当前遇到的问题。
最近,国家能源局正在积极就水火同网同价一事进行调研。其实早在今年3月7日“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就表示,水电定价机制必须进行改革,实现“同网同价”。5月16日,水利部水电局局长田中兴在“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争取尽早出台《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办法》和《农村水电条例》,规范水能资源管理,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政府有关部局的改革思路和动作,或许能给农村小水电的有序发展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