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破解弃风顽疾 扩大风电消纳市场规模
2013/4/3 9:19:54 新闻来源:英大网
截至2012年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63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风电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一举超过了核电。其中,国家电网公司调度范围内风电并网容量5676万千瓦,是2005年的58.5倍,年均增速达到78.8%。2006-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风电利用小时分别达到1917、2015、2004、1993、2095、1928、1903小时,与欧美等国大体相当。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积极寻求各类方式,促进风电发展。2012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向社会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2013年2月27日,该公司又向社会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在消纳风电上,跨区电网显示出了强大的作用。2012年4月26日,蒙西电网风电日发电量占比达到28%,其中三分之一风电电量由华北电网吸纳。2012年5月14日,蒙东电网风电日发电量占比达到72%,其中一半风电电量由东三省电网吸纳。
“弃风”直指能源管理之疾
虽然我国新能源并网短时间内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应直面目前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就风电而言,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是2011年两倍,弃风损失100亿元以上;个别地区风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甚至降至1400小时左右。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局长王秉军指出,如果将“全额保障性收购”进一步明确,实施风电上网配额制,比如规定电网公司全年消纳的风电量要达到电网所有输送电量的10%,那么,电网企业的任务就会更加明晰,也让公众有了评判的标准。而如今则是各方感觉都很委屈。王秉军认为:“风电消纳问题不是电网公司的问题,也不是风电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
据了解,所谓“弃风”现象,主要由三方面问题导致。
一是风电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负荷增长和需求增长。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风电并网装机年均增长86%,“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仍高达30%,市场消纳能力却远远滞后。
以吉林为例,2010-2012年,吉林风电年均增长22%,而负荷年均增长8%。到2012年,风电装机达到330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110万千瓦,省内风电消纳能力为140万千瓦,仅提高2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到省内消纳能力的2.4倍,导致限电弃风愈发严重,2012年风电利用小时数下降至1420小时。
二是电源结构性问题,系统调峰矛盾突出。据了解,我国风电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2%,特别是冬季由于供热机组比重大,基本没有调峰能力,而欧美等国快速跟踪负荷的燃气电站及抽水蓄能比例高。
三是局部地区电网相关建设滞后。“一方面,我国风电多在边远地区,在电网的末端和薄弱环节,电网改善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电网建设周期比风电建设的周期要长,建设速度相对滞后。”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表示。
加强统一规划和跨区输电通道建设
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光伏发电超过5000万千瓦,这些电源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测算显示,通过加大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建设,2015年全国风电消纳可以从650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梁铁城呼吁,无论蒙东或蒙西,风电仍受制于通道,要加快特高压电网发展。
对此,张正陵还是直面弃风现象。他指出,控制弃风电量增长、降低弃风比例的根本办法,是尽快解决调峰困难和消纳市场规模小的问题。如何采取根本措施将弃风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提高风电发展效率,才是社会需要真正关注的重点。
“当前关键是大区电网之间的联系还很薄弱,难以适应下一步风电大规模发展和输送的需求。在当前电源灵活性短期难以显著提高、本地市场空间培育及需求侧管理短期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加快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扩大风电消纳范围,是解决我国"三北"地区风电消纳问题的有效途径。”张正陵指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跨区输电线路核准和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表示,“规划工作不足”才是弃风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目前风电规划重开发而忽略消纳市场,建设时并未对外送线路进行详细规划,加上电网建设审批相对滞后,建设周期又普遍长于风电场,弃风自然产生。”
为了缓解弃风现象,国家电网发挥调度作用,尽量减少火电发电量,让风电充分上网。在外送通道建设方面,电网企业也在积极规划。李琼慧建议:“除电网企业的努力之,处于源头环节的规划工作也要做足功课,尤其是风电基地的开发规划,要做好消纳市场的研究,这并不是电网企业能力之内的工作。”除规划外,风电场项目和电网相关配套项目也应尽量在同期核准。“为保证这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能源主管部门要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李琼慧说。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的通知》也指出,要加快推进张家口地区与京津唐电网和河北南网的输电通道建设,大力解决弃风限电问题。要加强电网建设,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扩大风能资源配置范围,提高电网消纳风电的能力。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和河北省(区)等地区的电网调度机构,应积极参与制定本地促进消纳的技术方案,并出台确保风电优先上网的具体措施。
有专家建议,应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偿机制,将可再生能源全部接网成本在全国范围内分摊。如青海柴达木盆地,本地负荷水平仅40万千瓦,但并网太阳能装机已过百万千瓦。目前,可再生能源接网成本主要按属地原则由西部电网企业承担,加重了西部电力用户负担。
此外,还需要完善配套政策,保障风电快速可持续发展。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先省内、后区域、再全国”安排风电消纳市场,统筹风电和其他电源建设。有专家建议出台风电基地配套跨省区消纳的电价机制。例如,对于大型风电基地送出工程,可以单独核定输电价格,并建立健全用户侧峰谷电价政策,明确常规电源为新能源提供辅助服务的补偿标准。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积极寻求各类方式,促进风电发展。2012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向社会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2013年2月27日,该公司又向社会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在消纳风电上,跨区电网显示出了强大的作用。2012年4月26日,蒙西电网风电日发电量占比达到28%,其中三分之一风电电量由华北电网吸纳。2012年5月14日,蒙东电网风电日发电量占比达到72%,其中一半风电电量由东三省电网吸纳。
“弃风”直指能源管理之疾
虽然我国新能源并网短时间内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应直面目前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就风电而言,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是2011年两倍,弃风损失100亿元以上;个别地区风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甚至降至1400小时左右。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局长王秉军指出,如果将“全额保障性收购”进一步明确,实施风电上网配额制,比如规定电网公司全年消纳的风电量要达到电网所有输送电量的10%,那么,电网企业的任务就会更加明晰,也让公众有了评判的标准。而如今则是各方感觉都很委屈。王秉军认为:“风电消纳问题不是电网公司的问题,也不是风电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
据了解,所谓“弃风”现象,主要由三方面问题导致。
一是风电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负荷增长和需求增长。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风电并网装机年均增长86%,“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仍高达30%,市场消纳能力却远远滞后。
以吉林为例,2010-2012年,吉林风电年均增长22%,而负荷年均增长8%。到2012年,风电装机达到330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110万千瓦,省内风电消纳能力为140万千瓦,仅提高2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到省内消纳能力的2.4倍,导致限电弃风愈发严重,2012年风电利用小时数下降至1420小时。
二是电源结构性问题,系统调峰矛盾突出。据了解,我国风电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2%,特别是冬季由于供热机组比重大,基本没有调峰能力,而欧美等国快速跟踪负荷的燃气电站及抽水蓄能比例高。
三是局部地区电网相关建设滞后。“一方面,我国风电多在边远地区,在电网的末端和薄弱环节,电网改善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电网建设周期比风电建设的周期要长,建设速度相对滞后。”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表示。
加强统一规划和跨区输电通道建设
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光伏发电超过5000万千瓦,这些电源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测算显示,通过加大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建设,2015年全国风电消纳可以从650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梁铁城呼吁,无论蒙东或蒙西,风电仍受制于通道,要加快特高压电网发展。
对此,张正陵还是直面弃风现象。他指出,控制弃风电量增长、降低弃风比例的根本办法,是尽快解决调峰困难和消纳市场规模小的问题。如何采取根本措施将弃风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提高风电发展效率,才是社会需要真正关注的重点。
“当前关键是大区电网之间的联系还很薄弱,难以适应下一步风电大规模发展和输送的需求。在当前电源灵活性短期难以显著提高、本地市场空间培育及需求侧管理短期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加快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扩大风电消纳范围,是解决我国"三北"地区风电消纳问题的有效途径。”张正陵指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跨区输电线路核准和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表示,“规划工作不足”才是弃风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目前风电规划重开发而忽略消纳市场,建设时并未对外送线路进行详细规划,加上电网建设审批相对滞后,建设周期又普遍长于风电场,弃风自然产生。”
为了缓解弃风现象,国家电网发挥调度作用,尽量减少火电发电量,让风电充分上网。在外送通道建设方面,电网企业也在积极规划。李琼慧建议:“除电网企业的努力之,处于源头环节的规划工作也要做足功课,尤其是风电基地的开发规划,要做好消纳市场的研究,这并不是电网企业能力之内的工作。”除规划外,风电场项目和电网相关配套项目也应尽量在同期核准。“为保证这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能源主管部门要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李琼慧说。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的通知》也指出,要加快推进张家口地区与京津唐电网和河北南网的输电通道建设,大力解决弃风限电问题。要加强电网建设,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扩大风能资源配置范围,提高电网消纳风电的能力。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和河北省(区)等地区的电网调度机构,应积极参与制定本地促进消纳的技术方案,并出台确保风电优先上网的具体措施。
有专家建议,应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偿机制,将可再生能源全部接网成本在全国范围内分摊。如青海柴达木盆地,本地负荷水平仅40万千瓦,但并网太阳能装机已过百万千瓦。目前,可再生能源接网成本主要按属地原则由西部电网企业承担,加重了西部电力用户负担。
此外,还需要完善配套政策,保障风电快速可持续发展。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先省内、后区域、再全国”安排风电消纳市场,统筹风电和其他电源建设。有专家建议出台风电基地配套跨省区消纳的电价机制。例如,对于大型风电基地送出工程,可以单独核定输电价格,并建立健全用户侧峰谷电价政策,明确常规电源为新能源提供辅助服务的补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