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电:追风逐日 优化电源结构
2013/2/6 8:30:47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2012年岁末,对于黄河水电公司来说,“梦想”从未如此接近。先看一组数据:
2012年,黄河水电公司发电量45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6 %。
2012年,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市场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黄河水电公司如何逆势突围,创造其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
其成功之道,在于:立足主业,做好水电这篇文章;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水电铝”产业一体化;借助其西北地域优势积极进军风电和光伏,优化电源结构。
——做足水电文章
龙羊峡,拉西瓦
李家峡,公伯峡,
积石峡,青铜峡……
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座座雄伟的电站,它们从上至下将雪山之水截成台级,在万里黄河上架起了一部巨大“电梯”。
黄河之水不仅滋养了华夏民族,还以不同的形式造福于民,泽被万物。
黄河之水化电能,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更带来了文明。2012年,黄河水电公司拥有1072.84万千瓦的这部电梯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全年向青海省及中国西部提供了449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
2012年入汛以来,黄河上游流域降雨明显增加,7月份黄河龙羊峡上游流域累计降雨量达到15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丰4成。黄河水电公司所属黄河干流的10座大中型水电站成功经受了洪水的考验。
在汛期,黄河水电公司一方面加强水库管理科学行洪,实现平稳度汛;一方面加强机组运行管理,利用来水多发电量。仅在黄河主汛期,各梯级水电站的发电量为去年全年的十分之四,达163亿千瓦时,相当于2011年全年发电量的44%,同比增长68%。
怎样提高发电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电站库区水位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汛期,黄河水电公司班子及时与黄河防总等上级调度部门联系、沟通,利用汛期来水的有利时机积极蓄水,提高龙羊峡水电站库区水位,首次实施2588至2594米之间动态控制,在主汛期多蓄水约27亿立方米,这些水量能使黄河各梯级电站多发电49亿千瓦时。
此外,龙羊峡水电站247亿库容的强大调节能力,削减黄河上游40%的洪峰流量,有效减轻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在2012年巨大的洪水洗礼下,青海沿黄4州15县33个乡镇百万民众安全无虞。
在水电大发的同时,黄河水电公司各电站的发电技术指标也创下国内同类机组的先进水平。8月19日 8时30分,拉西瓦水电站5台机组发电出力达到350万千瓦,这是我国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在黄河流域首次实现满负荷发电;8月13日公司日发电量达到2.2亿千瓦时,创成立以来的日发电量新高。
梯级电站群的安全稳定运行,为西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及电网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西北电网重要、稳定的电源支撑。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面对十年一遇的洪水,黄河水电公司全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机组零非停目标,其他不安全事件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安全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黄河水电公司所属梯级电站群是西北电网重要、稳定的电源支撑,公司在2012年紧抓黄河来水偏丰的机遇,把来水发电和水库运用做到极致,为青海乃至西北省区解决“电荒”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这部 “电梯”,不仅仅在于发电,更大意义在于综合利用。如今,一组1000多万千瓦的“电梯”使黄河不再为害。这,不仅仅是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治理黄河、造福公众的千秋伟业。黄河水电的梯级建设开发,使各水库冬季出库水温明显升高,凌汛破坏率从86%-100%降低到11%-18%。黄河上游河段两岸的防汛标准大大提高,减少了下游防洪压力,使黄河安澜无恙,奔流不息,千年“害河”变“利河”。
——延伸产业链
黄河水电结合地区资源禀赋,积极构建水电铝产业链。随着2011年,电解铝55.5万吨/年达产后,2012年,配套30万吨/年炭素系统也达产达标,成为世界海拔最高、产能最大、生产工艺最先进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形成水电和电解铝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
“水电铝”是黄河水电公司在推进“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中率先打通的产业链。作为高耗能产业,为了保障青藏高原的碧水蓝天,黄河水电公司采取各种先进措施,将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自主投资建设余热发电系统和脱硫系统,对炭素煅烧回转窑余热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余热发电反补生产用能,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自主研发的“电解净化系统节点研究”、“电解低电压节能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电解铝耗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电解铝企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作环境差的形象。电解铝项目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强化过程管理和对标管理,主要能耗物耗指标显著降低。阳极炭块成本一年间降低了605元/吨。铝业8项对标指标值均达到集团公司基本标准值,达标率100%,特别是氟化盐单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由于电解铝等下游用电产业在发电企业经营版图中的位置日益显赫,也使得黄河水电公司的控股公司——中电投集团成为在电解铝领域出类拔萃的发电企业,目前已成为国内仅次于中铝的第二大电解铝生产企业,仅2012年电解铝产能就达277.3万吨。
——追风逐日,优化电源结构
2012年12月29日 5 时55 分,黄河茶卡风电首台风机并网发电;2012年12月30日10时50分,黄河格尔木光伏电站二期10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是黄河水电公司在“追风逐日”的征程中为青海大地献上了一份新年的贺礼。
装机49.5 兆瓦的茶卡风电是青海省在建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平均海拔超过2800米,蜿蜒于共和县切吉乡境内的戈壁滩上。随着2兆瓦风力发电机叶轮缓缓转动,黄河水电公司开始在风力发电上占领了一席之地。
黄河水电公司所处的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尤其是青藏高原有“太阳能之都”的美誉,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此外,西北地区还有丰富的硅资源、土地资源,这些资源优势使黄河水电“逐日”的前景更加广阔。
2012年,随着共和30兆瓦、河南20兆瓦、金塔9兆瓦、格尔木二期100兆瓦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黄河水电公司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29兆瓦,光伏发电规模继续领跑中电投集团公司和青海省。
2012年,黄河水电公司联合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北京木联能技术公司联合研发了光伏发电智能化信息系统,并在北京发布。该系统具有在线实时对光伏电站进行数字化监测和对逆变器、汇流箱、电池组件等关键设备运行效率、故障发生率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功能,是我国实现光伏电站数字化和智能化统一管理的首个科技平台,并已成功在世界最大的格尔木200兆瓦光伏电站应用。2012年8月,格尔木光伏电站发电量为2823万千瓦时;而至9月时,在经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后,大幅提高逆变器效率,并根据不同季节灵活制定电池组件表面清洁周期,提高电站的系统效率,当月发电量增长至3367万千瓦时,创造了光伏发电的奇迹,格尔木200兆瓦光伏电站也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
此外,青海省境内有着广阔的荒漠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土地资源优势非常突出。同时,青海电网是西北电网大型水电电源的集中地,水电调峰优势明显,为光电与水电互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河水电公司还依据青海省的资源禀赋在全国开创先河,开发建设龙羊峡“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2013年,该项目正式启动,项目装机规模32万千瓦,设计年平均上网电量4.82亿千瓦时。工程建成后,以330千伏电压等级输往龙羊峡水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发电机组共同接受系统的统一调度,将为推动国内“水光互补”组合开发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
2012年,黄河水电公司发电量45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6 %。
2012年,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市场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黄河水电公司如何逆势突围,创造其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
其成功之道,在于:立足主业,做好水电这篇文章;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水电铝”产业一体化;借助其西北地域优势积极进军风电和光伏,优化电源结构。
——做足水电文章
龙羊峡,拉西瓦
李家峡,公伯峡,
积石峡,青铜峡……
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座座雄伟的电站,它们从上至下将雪山之水截成台级,在万里黄河上架起了一部巨大“电梯”。
黄河之水不仅滋养了华夏民族,还以不同的形式造福于民,泽被万物。
黄河之水化电能,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更带来了文明。2012年,黄河水电公司拥有1072.84万千瓦的这部电梯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全年向青海省及中国西部提供了449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
2012年入汛以来,黄河上游流域降雨明显增加,7月份黄河龙羊峡上游流域累计降雨量达到15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丰4成。黄河水电公司所属黄河干流的10座大中型水电站成功经受了洪水的考验。
在汛期,黄河水电公司一方面加强水库管理科学行洪,实现平稳度汛;一方面加强机组运行管理,利用来水多发电量。仅在黄河主汛期,各梯级水电站的发电量为去年全年的十分之四,达163亿千瓦时,相当于2011年全年发电量的44%,同比增长68%。
怎样提高发电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电站库区水位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汛期,黄河水电公司班子及时与黄河防总等上级调度部门联系、沟通,利用汛期来水的有利时机积极蓄水,提高龙羊峡水电站库区水位,首次实施2588至2594米之间动态控制,在主汛期多蓄水约27亿立方米,这些水量能使黄河各梯级电站多发电49亿千瓦时。
此外,龙羊峡水电站247亿库容的强大调节能力,削减黄河上游40%的洪峰流量,有效减轻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在2012年巨大的洪水洗礼下,青海沿黄4州15县33个乡镇百万民众安全无虞。
在水电大发的同时,黄河水电公司各电站的发电技术指标也创下国内同类机组的先进水平。8月19日 8时30分,拉西瓦水电站5台机组发电出力达到350万千瓦,这是我国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在黄河流域首次实现满负荷发电;8月13日公司日发电量达到2.2亿千瓦时,创成立以来的日发电量新高。
梯级电站群的安全稳定运行,为西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及电网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西北电网重要、稳定的电源支撑。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面对十年一遇的洪水,黄河水电公司全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机组零非停目标,其他不安全事件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安全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黄河水电公司所属梯级电站群是西北电网重要、稳定的电源支撑,公司在2012年紧抓黄河来水偏丰的机遇,把来水发电和水库运用做到极致,为青海乃至西北省区解决“电荒”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这部 “电梯”,不仅仅在于发电,更大意义在于综合利用。如今,一组1000多万千瓦的“电梯”使黄河不再为害。这,不仅仅是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治理黄河、造福公众的千秋伟业。黄河水电的梯级建设开发,使各水库冬季出库水温明显升高,凌汛破坏率从86%-100%降低到11%-18%。黄河上游河段两岸的防汛标准大大提高,减少了下游防洪压力,使黄河安澜无恙,奔流不息,千年“害河”变“利河”。
——延伸产业链
黄河水电结合地区资源禀赋,积极构建水电铝产业链。随着2011年,电解铝55.5万吨/年达产后,2012年,配套30万吨/年炭素系统也达产达标,成为世界海拔最高、产能最大、生产工艺最先进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形成水电和电解铝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
“水电铝”是黄河水电公司在推进“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中率先打通的产业链。作为高耗能产业,为了保障青藏高原的碧水蓝天,黄河水电公司采取各种先进措施,将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自主投资建设余热发电系统和脱硫系统,对炭素煅烧回转窑余热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余热发电反补生产用能,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自主研发的“电解净化系统节点研究”、“电解低电压节能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电解铝耗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电解铝企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作环境差的形象。电解铝项目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强化过程管理和对标管理,主要能耗物耗指标显著降低。阳极炭块成本一年间降低了605元/吨。铝业8项对标指标值均达到集团公司基本标准值,达标率100%,特别是氟化盐单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由于电解铝等下游用电产业在发电企业经营版图中的位置日益显赫,也使得黄河水电公司的控股公司——中电投集团成为在电解铝领域出类拔萃的发电企业,目前已成为国内仅次于中铝的第二大电解铝生产企业,仅2012年电解铝产能就达277.3万吨。
——追风逐日,优化电源结构
2012年12月29日 5 时55 分,黄河茶卡风电首台风机并网发电;2012年12月30日10时50分,黄河格尔木光伏电站二期10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是黄河水电公司在“追风逐日”的征程中为青海大地献上了一份新年的贺礼。
装机49.5 兆瓦的茶卡风电是青海省在建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平均海拔超过2800米,蜿蜒于共和县切吉乡境内的戈壁滩上。随着2兆瓦风力发电机叶轮缓缓转动,黄河水电公司开始在风力发电上占领了一席之地。
黄河水电公司所处的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尤其是青藏高原有“太阳能之都”的美誉,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此外,西北地区还有丰富的硅资源、土地资源,这些资源优势使黄河水电“逐日”的前景更加广阔。
2012年,随着共和30兆瓦、河南20兆瓦、金塔9兆瓦、格尔木二期100兆瓦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黄河水电公司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29兆瓦,光伏发电规模继续领跑中电投集团公司和青海省。
2012年,黄河水电公司联合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北京木联能技术公司联合研发了光伏发电智能化信息系统,并在北京发布。该系统具有在线实时对光伏电站进行数字化监测和对逆变器、汇流箱、电池组件等关键设备运行效率、故障发生率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功能,是我国实现光伏电站数字化和智能化统一管理的首个科技平台,并已成功在世界最大的格尔木200兆瓦光伏电站应用。2012年8月,格尔木光伏电站发电量为2823万千瓦时;而至9月时,在经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后,大幅提高逆变器效率,并根据不同季节灵活制定电池组件表面清洁周期,提高电站的系统效率,当月发电量增长至3367万千瓦时,创造了光伏发电的奇迹,格尔木200兆瓦光伏电站也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
此外,青海省境内有着广阔的荒漠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土地资源优势非常突出。同时,青海电网是西北电网大型水电电源的集中地,水电调峰优势明显,为光电与水电互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河水电公司还依据青海省的资源禀赋在全国开创先河,开发建设龙羊峡“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2013年,该项目正式启动,项目装机规模32万千瓦,设计年平均上网电量4.82亿千瓦时。工程建成后,以330千伏电压等级输往龙羊峡水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发电机组共同接受系统的统一调度,将为推动国内“水光互补”组合开发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