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投:科学开发水电 奉献绿色能源
2009/6/1 8:42:45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5月18日,海拔2300米的青海拉西瓦谷地。
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和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共同按下首批发电的5号、6号机组启动按钮。至此,黄河上发电量最多、装机容量最大、大坝最高、出线电压等级最高的拉西瓦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为中电投集团又融入了装机14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
“清洁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清洁发展,就是加大水电、核电、新能源开发力度,通过优化电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在总体电源中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作为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掌舵人”,中电投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在学习实践活动的专题辅导报告会上,用这样的语言阐述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发展清洁能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通过6年的发展,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发展轨迹是:中电投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进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过多年的努力,中电投水电装机比例位于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中电投科学发展的灵魂。
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表示:目前,减少燃煤产生的碳排放量,已成为国际共识和各国不可回避的义务,这对以一次能源——煤炭为主的我国来说形成头号压力。除厉行节能减排外,尽量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唯一出路,而目前条件下,只有水电是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千方百计增发水电,缓解燃煤和污染压力。诚然,水电是目前效率最高、作用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作为负责任的大型国有企业,中电投集团当前正在竭尽全力挖掘潜力,节能减排,并恰逢其时地将水电作为首要的开发对象。正是秉承这种科学发展之路,中电投集团水电开发进入了快车道。
两个“1亿千瓦”标志性机组都与中电投结缘,也成就了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一段佳话。1987年12月4日,龙羊峡水电站2号机组投产发电,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1亿千瓦;时隔17年后,2004年9月26日,公伯峡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跨越两个历史阶段,中电投既见证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更昭示着水电开发的浩荡之势。不得不说的是:11月15日,广西长洲水利枢纽8号机组的投产发电,中电投水电规模实现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这也使得中电投成为五大发电集团第二家水电装机容量过千企业。
科学有序开发水电
科学开发水电——以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为最大着眼点,“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地开发。秉承这种科学发展水电的宗旨,中电投的做法是成立流域水电开发公司,统揽整个流域的水电开发。
中电投将梯级调度效益突出、经济效益显现的黄河上游和长江支流沅水流域作为开发水电开发的主战场。随着这两大流域的开发以及对贵州金元中水公司、湖南马迹塘、东坪、株溪口等电厂的收购,中电投集团水电装机容量逐年递增。黄河拉西瓦水电的5、6号机组的相继投产,致使中电投拥有的57家水电厂206台已投产机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195万千瓦,水电比例占中电投在运机组容量的22%,较中电投成立初水电590.6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增加604.81万千瓦,预计到明年年底,中电投水电装机将达到1700万千瓦。这些看似平凡的数据,正道出了中电投发展水电的决心。
黄河上游是我国水电资源的“富矿”,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四个大型水电电源基地之一,该河段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丰富,从鄂陵湖出口至青铜峡坝址,可布置有37—38座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能够达到2500万千瓦。凭借丰富的水能资源和低廉的移民成本,黄河上游成为中电投开发清洁能源的前沿阵地。
截至目前,中电投集团在万里黄河上,拥有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拥有我国第一座采用双排机布置并摘得 “鲁班奖”的李家峡水电站;拥有荣获“鲁班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和“詹天佑”奖的公伯峡水电站;拥有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的苏只水电站;拥有被誉为“黄河第一颗明珠”的黄河干流上第一座投产的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拥有低水头、河床式径流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拥有中国唯一一座闸墩式水电站――青铜峡水电站,这多座水电站,为中电投在黄河流域带来559万千瓦的强大装机。已经投产发电两台机组的拉西瓦水电站和正在建设的班多、积石峡等水电站装机容量达583万千瓦。2010年,装机420万千瓦的拉西瓦水电站全部投产后,中电投集团在黄河上游水电装机容量将突破千万千瓦,2020年将突破1500万千瓦,基本完成黄河宁木特以下河段水电开发。届时,黄河上游水电产业集群将是继长江水电产业集群之后的国内重要水电集群,将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沅水流域是中电投集团打造的第二大水电开发基地,近年来,五凌电力以依托母体电站进行滚动开发的模式,先后在沅水上建成了五强溪、凌津滩等9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32万千瓦;在建工程有黑麋峰、白市、托口等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45万千瓦。至2011年,中电投在沅水流域装机容量将突破500万千瓦。
在南方区域,中电投广西梧州长洲水利枢纽横跨两岛三江,大坝总长3.5公里,最大坝高56米,共安装15台灯泡贯流式机组,在同类型水电站中,因其大坝最长、船闸规模巨大、机组最多、水轮机转轮直径和容量为世界第一,被誉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中的“三峡工程”。目前已有12台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今年年底,15台装机63万千瓦的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将向广西电网输送28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
环保合理开发水电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科学发展观对能源企业的最基本要求。多年来,中电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电开发建设的全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地区、城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一直遵循 “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水电”的环保理念。
中电投集团成立之后,建设开发的第一座百万级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就是中电投水电建设的一个缩影。公伯峡水电站在国内水电行业率先提出并大力推广“以良好的文明施工保安全、保质量、保护环境”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中电投在黄河上第一次修建鱼类增殖放流站,开展了流域河段珍稀鱼种的保护工作;生活区污水经处理后全部用于绿化灌溉,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的目标;在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首次成功使用了生物菌客播技术。去年,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电投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工程成为十个受表彰工程中唯一的水电工程。
在中电投任何一处建设工地,看不到尘土飞扬的场面,而是地下隧洞没有积水污泥,各种管线布设科学、整齐划一。在电站建设中,中电投还针对水环境保护、空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植被保护、水土保持等项目,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使环保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即使在风沙与干旱裹挟着黄河上游地区,由中电投开发建设的所有水电站都是风光迤逦的花园式电站,站在中电投任何一座水电站坝顶,俯瞰整个峡谷,绿树环绕,碧水奔流,俊秀风光尽收眼底,成为名副其实的“塞外江南”。
随着黄河、沅水流域梯级电站建设的逐步进行,不但为我国提供着强大的绿色能源,还形成了多年调节、季调节、日调节多种调节性能的水电梯级群,通过流域梯级调度中心的优化调度,增强了单一水库对天然来水的调节性能,水能资源利用更为充分。黄河上游水电站每年能为宁蒙灌区增加有效供水17亿立方米,使灌区灌溉保证率由31%提高到86%,每年为下游省、市增加有效供水7亿立方米,供水年保证率由56.25%提高到80%,有利地支持了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黄河上游陆续建成的梯级电站相继蓄水,也使得龙青河段增加了600平方千米的湿地面积,库区条件变化形成的降雨、湿度和风频等“库区效应”,明显改善了库区周边地区的生态气候,更加适宜人居及陆生植物生长。中电投在沅水流域随着三板溪水电站、挂治、东坪水电厂进入商业运营,都有力地增强了湖南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缓解了当时由于旱情所带来的供电压力,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以人为为本开发水电
中电投在建设水电清洁能源基地的同时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融入到工程建设中,使建设水电清洁能源基地与履行社会责任双轨并行,给所在建设地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地处黄河岸边的贵德县自2001年10月拉西瓦水电站开工建设以来,这里的人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变化。大批的当地农牧民来到工地务工,一些水泥厂、砂石料厂陆续上马。贵德县城镇居民的收入从2000年的4600多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1万多元。拉西瓦水电站的开发建设,让贵德县财政收入节节攀升,水电开发给贵德人民带来了新的产业、新的理念、新的机遇。贵德县经济在拉西瓦水电站这样巨型电站的支撑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中电投在沅水流域进行的水电梯级开发,共建设了9座电站,新建了5座县城,移民25万人。随着电站的相继建设,相关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当地城镇和农村数以千万计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中电投长洲水利枢纽工程是广西的“黄金水道”。长洲船闸建成后,渠化了长洲枢纽坝址以上至桂平航道159公里,淹没险滩22处,节省航道整治和航运成本超过1.7亿元,同时,将增加25.8万亩水田灌溉面积,这些都为西江两岸的居民带来福音。
“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是中电投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企业对社会所履行的责任,水电建设工地与移民、当地居民的和谐氛围,从思想到行动,从无形到有形,水到渠成。
天上来水化电能。中电投以科学发展铸就了健康体魄,使得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流入“血脉”。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曾谈到:大力发展水电等清洁高效的能源,是推动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保证电力供应安全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集团公司今后将大力加快水电站的建设,减少电煤对煤炭的依赖及煤炭运输对交通的压力。截止4月30日,中电投集团公司自成立后,累计为社会提供累计水利发电1725亿千瓦时,这些绿色电力相当于节约6900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776万吨。 (唐 婧)
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和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共同按下首批发电的5号、6号机组启动按钮。至此,黄河上发电量最多、装机容量最大、大坝最高、出线电压等级最高的拉西瓦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为中电投集团又融入了装机14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
“清洁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清洁发展,就是加大水电、核电、新能源开发力度,通过优化电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在总体电源中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作为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掌舵人”,中电投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在学习实践活动的专题辅导报告会上,用这样的语言阐述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发展清洁能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通过6年的发展,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发展轨迹是:中电投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进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过多年的努力,中电投水电装机比例位于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中电投科学发展的灵魂。
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表示:目前,减少燃煤产生的碳排放量,已成为国际共识和各国不可回避的义务,这对以一次能源——煤炭为主的我国来说形成头号压力。除厉行节能减排外,尽量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唯一出路,而目前条件下,只有水电是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千方百计增发水电,缓解燃煤和污染压力。诚然,水电是目前效率最高、作用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作为负责任的大型国有企业,中电投集团当前正在竭尽全力挖掘潜力,节能减排,并恰逢其时地将水电作为首要的开发对象。正是秉承这种科学发展之路,中电投集团水电开发进入了快车道。
两个“1亿千瓦”标志性机组都与中电投结缘,也成就了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一段佳话。1987年12月4日,龙羊峡水电站2号机组投产发电,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1亿千瓦;时隔17年后,2004年9月26日,公伯峡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跨越两个历史阶段,中电投既见证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更昭示着水电开发的浩荡之势。不得不说的是:11月15日,广西长洲水利枢纽8号机组的投产发电,中电投水电规模实现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这也使得中电投成为五大发电集团第二家水电装机容量过千企业。
科学有序开发水电
科学开发水电——以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为最大着眼点,“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地开发。秉承这种科学发展水电的宗旨,中电投的做法是成立流域水电开发公司,统揽整个流域的水电开发。
中电投将梯级调度效益突出、经济效益显现的黄河上游和长江支流沅水流域作为开发水电开发的主战场。随着这两大流域的开发以及对贵州金元中水公司、湖南马迹塘、东坪、株溪口等电厂的收购,中电投集团水电装机容量逐年递增。黄河拉西瓦水电的5、6号机组的相继投产,致使中电投拥有的57家水电厂206台已投产机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195万千瓦,水电比例占中电投在运机组容量的22%,较中电投成立初水电590.6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增加604.81万千瓦,预计到明年年底,中电投水电装机将达到1700万千瓦。这些看似平凡的数据,正道出了中电投发展水电的决心。
黄河上游是我国水电资源的“富矿”,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四个大型水电电源基地之一,该河段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丰富,从鄂陵湖出口至青铜峡坝址,可布置有37—38座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能够达到2500万千瓦。凭借丰富的水能资源和低廉的移民成本,黄河上游成为中电投开发清洁能源的前沿阵地。
截至目前,中电投集团在万里黄河上,拥有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拥有我国第一座采用双排机布置并摘得 “鲁班奖”的李家峡水电站;拥有荣获“鲁班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和“詹天佑”奖的公伯峡水电站;拥有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的苏只水电站;拥有被誉为“黄河第一颗明珠”的黄河干流上第一座投产的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拥有低水头、河床式径流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拥有中国唯一一座闸墩式水电站――青铜峡水电站,这多座水电站,为中电投在黄河流域带来559万千瓦的强大装机。已经投产发电两台机组的拉西瓦水电站和正在建设的班多、积石峡等水电站装机容量达583万千瓦。2010年,装机420万千瓦的拉西瓦水电站全部投产后,中电投集团在黄河上游水电装机容量将突破千万千瓦,2020年将突破1500万千瓦,基本完成黄河宁木特以下河段水电开发。届时,黄河上游水电产业集群将是继长江水电产业集群之后的国内重要水电集群,将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沅水流域是中电投集团打造的第二大水电开发基地,近年来,五凌电力以依托母体电站进行滚动开发的模式,先后在沅水上建成了五强溪、凌津滩等9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32万千瓦;在建工程有黑麋峰、白市、托口等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45万千瓦。至2011年,中电投在沅水流域装机容量将突破500万千瓦。
在南方区域,中电投广西梧州长洲水利枢纽横跨两岛三江,大坝总长3.5公里,最大坝高56米,共安装15台灯泡贯流式机组,在同类型水电站中,因其大坝最长、船闸规模巨大、机组最多、水轮机转轮直径和容量为世界第一,被誉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中的“三峡工程”。目前已有12台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今年年底,15台装机63万千瓦的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将向广西电网输送28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
环保合理开发水电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科学发展观对能源企业的最基本要求。多年来,中电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电开发建设的全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地区、城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一直遵循 “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水电”的环保理念。
中电投集团成立之后,建设开发的第一座百万级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就是中电投水电建设的一个缩影。公伯峡水电站在国内水电行业率先提出并大力推广“以良好的文明施工保安全、保质量、保护环境”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中电投在黄河上第一次修建鱼类增殖放流站,开展了流域河段珍稀鱼种的保护工作;生活区污水经处理后全部用于绿化灌溉,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的目标;在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首次成功使用了生物菌客播技术。去年,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电投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工程成为十个受表彰工程中唯一的水电工程。
在中电投任何一处建设工地,看不到尘土飞扬的场面,而是地下隧洞没有积水污泥,各种管线布设科学、整齐划一。在电站建设中,中电投还针对水环境保护、空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植被保护、水土保持等项目,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使环保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即使在风沙与干旱裹挟着黄河上游地区,由中电投开发建设的所有水电站都是风光迤逦的花园式电站,站在中电投任何一座水电站坝顶,俯瞰整个峡谷,绿树环绕,碧水奔流,俊秀风光尽收眼底,成为名副其实的“塞外江南”。
随着黄河、沅水流域梯级电站建设的逐步进行,不但为我国提供着强大的绿色能源,还形成了多年调节、季调节、日调节多种调节性能的水电梯级群,通过流域梯级调度中心的优化调度,增强了单一水库对天然来水的调节性能,水能资源利用更为充分。黄河上游水电站每年能为宁蒙灌区增加有效供水17亿立方米,使灌区灌溉保证率由31%提高到86%,每年为下游省、市增加有效供水7亿立方米,供水年保证率由56.25%提高到80%,有利地支持了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黄河上游陆续建成的梯级电站相继蓄水,也使得龙青河段增加了600平方千米的湿地面积,库区条件变化形成的降雨、湿度和风频等“库区效应”,明显改善了库区周边地区的生态气候,更加适宜人居及陆生植物生长。中电投在沅水流域随着三板溪水电站、挂治、东坪水电厂进入商业运营,都有力地增强了湖南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缓解了当时由于旱情所带来的供电压力,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以人为为本开发水电
中电投在建设水电清洁能源基地的同时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融入到工程建设中,使建设水电清洁能源基地与履行社会责任双轨并行,给所在建设地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地处黄河岸边的贵德县自2001年10月拉西瓦水电站开工建设以来,这里的人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变化。大批的当地农牧民来到工地务工,一些水泥厂、砂石料厂陆续上马。贵德县城镇居民的收入从2000年的4600多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1万多元。拉西瓦水电站的开发建设,让贵德县财政收入节节攀升,水电开发给贵德人民带来了新的产业、新的理念、新的机遇。贵德县经济在拉西瓦水电站这样巨型电站的支撑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中电投在沅水流域进行的水电梯级开发,共建设了9座电站,新建了5座县城,移民25万人。随着电站的相继建设,相关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当地城镇和农村数以千万计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中电投长洲水利枢纽工程是广西的“黄金水道”。长洲船闸建成后,渠化了长洲枢纽坝址以上至桂平航道159公里,淹没险滩22处,节省航道整治和航运成本超过1.7亿元,同时,将增加25.8万亩水田灌溉面积,这些都为西江两岸的居民带来福音。
“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是中电投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企业对社会所履行的责任,水电建设工地与移民、当地居民的和谐氛围,从思想到行动,从无形到有形,水到渠成。
天上来水化电能。中电投以科学发展铸就了健康体魄,使得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流入“血脉”。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曾谈到:大力发展水电等清洁高效的能源,是推动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保证电力供应安全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集团公司今后将大力加快水电站的建设,减少电煤对煤炭的依赖及煤炭运输对交通的压力。截止4月30日,中电投集团公司自成立后,累计为社会提供累计水利发电1725亿千瓦时,这些绿色电力相当于节约6900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776万吨。 (唐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