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我国清洁电能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2013/1/21 7:35:54 新闻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近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遭遇10多天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1月15日,国家电监会发布的一条消息,让人们一扫多日笼罩在心头的阴霾,看到了空气污染治理的希望。电监会数据称,2012年我国共消纳清洁能源电量1.06万亿千瓦时,占全部上网电量的21.4%。
专家分析指出,2012年我国消纳的清洁能源电量相当于减少了近3.5亿吨标准煤的燃煤消耗。但专家同时也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处于中等水平,清洁能源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亟待突破。
清洁能源发电突破1万亿千瓦时
1月15日,国家电监会公布了2012年清洁能源发电情况,全年共消纳清洁能源电量1.0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5%,占全部上网电量的21.4%,较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其中,水电上网电量86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核电9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风电10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5%;太阳能发电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4.4%。
专家分析指出,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6000千瓦及以上供电标准煤耗率(326克/千瓦时)计算,2012年我国消纳的清洁能源电量相当于减少了近3.5亿吨标准煤的燃煤消耗。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11.44亿千瓦,同比增长8.2%。其中水电装机24890万千瓦,同比增长6.8%;核电1257万千瓦,同比增长5.50%;风电(并网)6083万千瓦,同比增长31.6%;太阳能发电(并网)328万千瓦,同比增长47.8%。
但在新增装机方面,电监会数据称,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新增太阳能发电1.19吉瓦,远低于业界预期的4~5吉瓦,而累计太阳能发电装机为3.28吉瓦。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数据口径应为并网统调装机容量。
而1月9日,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的数据称,全国光伏发电装机由基本空白增加到7吉瓦。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按照这两个数据,并网装机占全部太阳能装机容量约一半。
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我国水电就实现了总装机规模比新中国成立50年的总和翻一番的超越。2004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并于2010年突破2亿千瓦。
而仅用5年半时间,我国就走过了欧美15年的风电发展历程,实现了风电从200万千瓦到5000万千瓦的跨越,从而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专家指出,我国清洁能源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得益于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在风电领域,我国已具备1.5兆瓦以上各个技术类型、多种规格机组和主要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陆地和海上风电开发需要;在光伏领域,我国已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制造产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光伏发电制造产业链;在核电领域,我国已形成了三代核电AP/CAP系列批量建设的条件,以及相配套的产业体系,走在世界三代核电应用和创新的前列。
清洁能源发展亟待突破瓶颈
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处于中等水平,清洁能源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电弃风日益突出,当前光伏产业全行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这些都令人担忧清洁能源的未来。
国家电监会副主席王野平认为,当前我国风电发展主要存在五个问题:一是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协调加剧了部分地区风电消纳受限;二是风电建设速度与电网建设速度不同步,加剧了部分地区风电运行受阻现象;三是部分地区风电本地消纳市场空间有限,外送输送通道能力不足,既不能就地消纳也不能及时送出;四是部分地区电力系统调峰问题较为突出;五是促进风电消纳的市场和各类电源协调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解决这些问题,王野平建议从六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加强风电电源、电网统一规划;二是加快风电项目、输电工程的配套核准、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风力发电调度工作;四是建立灵活的市场机制,协调风电与传统能源矛盾;五是多措并举,发展电力负荷,改善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六是进一步完善价格财税政策,健全风电发电激励机制。
王野平指出,太阳能发电发展主要存在五个问题:一是光伏电池产能严重过剩,布局不尽合理;二是光伏产品过度依靠外需,国内市场应用规模有限;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发展缓慢;四是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补贴机制有待完善;五是光伏发电相关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王野平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太阳能发电发展瓶颈:一是着力扩大和推进国内应用,完善光伏发电应用的政策和市场体系;二是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巩固国际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积极推进光伏制造产业调整升级,不断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上,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水电新增装机1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 .49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由500万千瓦迅速增加到6300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核电在建机组30台、3273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光伏发电装机由基本空白增加到700万千瓦。
节能服务产业成节能减排重要抓手
■CUBN记者 周洪博 北京报道
连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其中,北京首发霾橙色预警,全市有6个评估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这不亚于伦敦烟雾事件的严重性。”在近日举办的“2012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节能减排已成大势所趋,对PM2.5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未来几年,节能服务产业将成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产业“抓手”。
政策、市场双利好
戴彦德认为,“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这从执政思路上确立了节能减排的战略地位,从而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实上,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后,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后,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技术扶持政策,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工作进程。
2012年,各项政策已经在目标、路径上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开始从“重方向”向“重落实”转变。在工业节能方面,《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在建筑节能方面,《“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约能力。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又直接促进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主任吴道洪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吴道洪主任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介绍,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队伍稳步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
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774.4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430多万吨。
有分析报告预测,根据国家对节能减排特征及市场化路径的探索,从2013年起,中国节能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撑将向市场化、多元化及产业化的方向转变。“市场化”指的是政策取向将由单一支持项目向培育节能服务市场转变,增加节能服务市场需求;“多元化”指的是服务领域由以工业为主向工业、建筑和交通等多领域转变,不断扩大节能服务范围;“产业化”指的是发展定位由市场化机制向战略化新兴产业转变,通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做大做强节能服务新兴产业。
产业资本逐鹿节能市场
在政策、市场双重利好的带动下,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目前已经形成外资-民资。国企-民企逐鹿的竞争态势。据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战略研究》(2013)显示,外资纷纷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以并购或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苏伊士、施耐德、英格素兰、SK等国际巨头纷纷进入,与本土企业争夺节能市场。另一方面,国有大型企业也陆续成立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涉足节能服务。目前,中石化、中广核、宝钢、国网、中化、华润、鞍钢、神华、华电等集团公司已建立节能服务公司,基于集团内部市场逐步向外扩张。
目前,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布局,在各区域内,又形成了以各省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在“2012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的颁奖盛典上,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神雾集团、广州智光、杭州哲达等15家企业获得品牌企业荣誉称号,北京银行、华尊担保、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获得最佳金融投资机构荣誉称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获奖单位也正是在节能服务产业领域投入较多、效益较好的企业和机构。
以北京神雾集团为例,该集团成立以来的十多年中,在节能技术推广服务领域逐步完成了“节能技术研发-节能器件制造-节能设备配套-节能工程总承包-节能工程咨询与设计”的全产业链布局,自2009年开始先后投资3亿多元,于北京市昌平区建立了占地约92.45亩的国内领先的大型节能减排科研基地,将本集团的节能技术及典型工程案例统一规划为3大产业化领域、10套大型中试试验平台以及15个重大技术研究方向。
而对北京神华中机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来说,近两年该公司完成了集团公司各项区域性节能减排综合研究项目,先后承担了神东煤炭分公司能源审计、金烽煤炭分公司能源审计等集团及兄弟公司的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节能评估等9项设计咨询项目。在集团公司内部首次拓展了以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为基础的节能减排服务。
采访中,多位业内大佬均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尽管节能服务产业还面临着产业标准与制度建设不完善、产业协同性较差、对客户质量依赖程度高、行业融资难等一系列宏观及微观因素的限制,但随着政策、技术、资金等各项因素的不断完善,节能服务产业将在“十二五”期间呈现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的局面。
1月15日,国家电监会发布的一条消息,让人们一扫多日笼罩在心头的阴霾,看到了空气污染治理的希望。电监会数据称,2012年我国共消纳清洁能源电量1.06万亿千瓦时,占全部上网电量的21.4%。
专家分析指出,2012年我国消纳的清洁能源电量相当于减少了近3.5亿吨标准煤的燃煤消耗。但专家同时也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处于中等水平,清洁能源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亟待突破。
清洁能源发电突破1万亿千瓦时
1月15日,国家电监会公布了2012年清洁能源发电情况,全年共消纳清洁能源电量1.0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5%,占全部上网电量的21.4%,较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其中,水电上网电量86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核电9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风电10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5%;太阳能发电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4.4%。
专家分析指出,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6000千瓦及以上供电标准煤耗率(326克/千瓦时)计算,2012年我国消纳的清洁能源电量相当于减少了近3.5亿吨标准煤的燃煤消耗。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11.44亿千瓦,同比增长8.2%。其中水电装机24890万千瓦,同比增长6.8%;核电1257万千瓦,同比增长5.50%;风电(并网)6083万千瓦,同比增长31.6%;太阳能发电(并网)328万千瓦,同比增长47.8%。
但在新增装机方面,电监会数据称,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新增太阳能发电1.19吉瓦,远低于业界预期的4~5吉瓦,而累计太阳能发电装机为3.28吉瓦。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数据口径应为并网统调装机容量。
而1月9日,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的数据称,全国光伏发电装机由基本空白增加到7吉瓦。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按照这两个数据,并网装机占全部太阳能装机容量约一半。
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我国水电就实现了总装机规模比新中国成立50年的总和翻一番的超越。2004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并于2010年突破2亿千瓦。
而仅用5年半时间,我国就走过了欧美15年的风电发展历程,实现了风电从200万千瓦到5000万千瓦的跨越,从而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专家指出,我国清洁能源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得益于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在风电领域,我国已具备1.5兆瓦以上各个技术类型、多种规格机组和主要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陆地和海上风电开发需要;在光伏领域,我国已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制造产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光伏发电制造产业链;在核电领域,我国已形成了三代核电AP/CAP系列批量建设的条件,以及相配套的产业体系,走在世界三代核电应用和创新的前列。
清洁能源发展亟待突破瓶颈
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处于中等水平,清洁能源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电弃风日益突出,当前光伏产业全行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这些都令人担忧清洁能源的未来。
国家电监会副主席王野平认为,当前我国风电发展主要存在五个问题:一是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协调加剧了部分地区风电消纳受限;二是风电建设速度与电网建设速度不同步,加剧了部分地区风电运行受阻现象;三是部分地区风电本地消纳市场空间有限,外送输送通道能力不足,既不能就地消纳也不能及时送出;四是部分地区电力系统调峰问题较为突出;五是促进风电消纳的市场和各类电源协调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解决这些问题,王野平建议从六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加强风电电源、电网统一规划;二是加快风电项目、输电工程的配套核准、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风力发电调度工作;四是建立灵活的市场机制,协调风电与传统能源矛盾;五是多措并举,发展电力负荷,改善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六是进一步完善价格财税政策,健全风电发电激励机制。
王野平指出,太阳能发电发展主要存在五个问题:一是光伏电池产能严重过剩,布局不尽合理;二是光伏产品过度依靠外需,国内市场应用规模有限;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发展缓慢;四是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补贴机制有待完善;五是光伏发电相关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王野平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太阳能发电发展瓶颈:一是着力扩大和推进国内应用,完善光伏发电应用的政策和市场体系;二是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巩固国际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积极推进光伏制造产业调整升级,不断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上,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水电新增装机1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 .49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由500万千瓦迅速增加到6300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核电在建机组30台、3273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光伏发电装机由基本空白增加到700万千瓦。
节能服务产业成节能减排重要抓手
■CUBN记者 周洪博 北京报道
连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其中,北京首发霾橙色预警,全市有6个评估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这不亚于伦敦烟雾事件的严重性。”在近日举办的“2012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节能减排已成大势所趋,对PM2.5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未来几年,节能服务产业将成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产业“抓手”。
政策、市场双利好
戴彦德认为,“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这从执政思路上确立了节能减排的战略地位,从而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实上,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后,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后,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技术扶持政策,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工作进程。
2012年,各项政策已经在目标、路径上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开始从“重方向”向“重落实”转变。在工业节能方面,《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在建筑节能方面,《“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约能力。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又直接促进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主任吴道洪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吴道洪主任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介绍,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队伍稳步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
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774.4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430多万吨。
有分析报告预测,根据国家对节能减排特征及市场化路径的探索,从2013年起,中国节能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撑将向市场化、多元化及产业化的方向转变。“市场化”指的是政策取向将由单一支持项目向培育节能服务市场转变,增加节能服务市场需求;“多元化”指的是服务领域由以工业为主向工业、建筑和交通等多领域转变,不断扩大节能服务范围;“产业化”指的是发展定位由市场化机制向战略化新兴产业转变,通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做大做强节能服务新兴产业。
产业资本逐鹿节能市场
在政策、市场双重利好的带动下,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目前已经形成外资-民资。国企-民企逐鹿的竞争态势。据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战略研究》(2013)显示,外资纷纷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以并购或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苏伊士、施耐德、英格素兰、SK等国际巨头纷纷进入,与本土企业争夺节能市场。另一方面,国有大型企业也陆续成立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涉足节能服务。目前,中石化、中广核、宝钢、国网、中化、华润、鞍钢、神华、华电等集团公司已建立节能服务公司,基于集团内部市场逐步向外扩张。
目前,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布局,在各区域内,又形成了以各省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在“2012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的颁奖盛典上,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神雾集团、广州智光、杭州哲达等15家企业获得品牌企业荣誉称号,北京银行、华尊担保、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获得最佳金融投资机构荣誉称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获奖单位也正是在节能服务产业领域投入较多、效益较好的企业和机构。
以北京神雾集团为例,该集团成立以来的十多年中,在节能技术推广服务领域逐步完成了“节能技术研发-节能器件制造-节能设备配套-节能工程总承包-节能工程咨询与设计”的全产业链布局,自2009年开始先后投资3亿多元,于北京市昌平区建立了占地约92.45亩的国内领先的大型节能减排科研基地,将本集团的节能技术及典型工程案例统一规划为3大产业化领域、10套大型中试试验平台以及15个重大技术研究方向。
而对北京神华中机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来说,近两年该公司完成了集团公司各项区域性节能减排综合研究项目,先后承担了神东煤炭分公司能源审计、金烽煤炭分公司能源审计等集团及兄弟公司的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节能评估等9项设计咨询项目。在集团公司内部首次拓展了以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为基础的节能减排服务。
采访中,多位业内大佬均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尽管节能服务产业还面临着产业标准与制度建设不完善、产业协同性较差、对客户质量依赖程度高、行业融资难等一系列宏观及微观因素的限制,但随着政策、技术、资金等各项因素的不断完善,节能服务产业将在“十二五”期间呈现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