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水电开发谱写新篇章
2012/12/13 8:38:07 新闻来源:国家电网报
规模:线路起于青海班多水电站,止于750千伏日月山变电站,全长240.628千米,单回路架设
建设投产时间:2010年5月开工建设,2011年6月建成投产
获奖关键词:高海拔 重覆冰区
青海班多水电站送出工程是我国第一次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建设的30毫米重冰区750千伏输电线路,是青海省龙羊峡上游水电群送出的一部分,是贯彻青海省“水电开发”战略、将黄河上游水电打捆送出的青海省重点电网建设项目。该工程的建设,将大量清洁、经济的水电能源送出,满足了西宁电网的电力需求,带动了青海海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玉树地区灾后重建提供了强大的电力保障,对于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
设计战重冰,创新助攻关
作为海拔最高的重覆冰750千伏线路工程,工程在建设中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如何解决高海拔地区高压输电线路的过电压和绝缘问题、如何提高30毫米重覆冰区杆塔结构的抗损伤性能等难题更是直接决定着工程成败。面对重重考验,工程设计者们化压力为动力,积极进行科研创新,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方法,以“四个首次”和“四个坚持”突破了困扰工程建设的难题。
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重覆冰区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易撞击破碎的难题,工程首次采用了三联耐张绝缘子串,加强了固定措施,有效防止和减小了绝缘子的摇摆碰撞;为了避免绝缘子串上产生电晕,工程首次采用三个均压屏蔽环,并将它们在垂直于导线的方向上平行布置,成功地解决了电晕对线路运行的不利影响;为了防止导线因覆冰厚度过大引起超载而发生断线或者损伤,工程首次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输电线路采用了钢芯铝合金绞线,利用其良好的机械抗损伤性能保障了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了提高绝缘子的抗污秽能力,降低施工难度,工程还首次在高海拔线路上采用了长棒型瓷绝缘子,也为工程后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为了该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工程还积极借鉴了既有规范、其他工程的先进经验,坚持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数字地面模型技术、地质遥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路径及合理布置塔位,采用不等长塔腿、斜柱斜面基础、高强钢、新型螺栓节点等先进工艺和材料,确保了工程设计安全可靠、环保经济。
同心建工程,携手书新篇
工程建设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除了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之外,还面临着适宜施工时间短暂、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提供了大量支持,抓进度、抢时间、重协调,充分吸取国内外工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全过程动态优化设计,适时调整建设方案与进度,为工程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胜利竣工打下了坚实基础。藏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也同舟共济,为工程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该工程也成为了各民族、各单位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电力事业的典型案例之一。
建设投产时间:2010年5月开工建设,2011年6月建成投产
获奖关键词:高海拔 重覆冰区
青海班多水电站送出工程是我国第一次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建设的30毫米重冰区750千伏输电线路,是青海省龙羊峡上游水电群送出的一部分,是贯彻青海省“水电开发”战略、将黄河上游水电打捆送出的青海省重点电网建设项目。该工程的建设,将大量清洁、经济的水电能源送出,满足了西宁电网的电力需求,带动了青海海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玉树地区灾后重建提供了强大的电力保障,对于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
设计战重冰,创新助攻关
作为海拔最高的重覆冰750千伏线路工程,工程在建设中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如何解决高海拔地区高压输电线路的过电压和绝缘问题、如何提高30毫米重覆冰区杆塔结构的抗损伤性能等难题更是直接决定着工程成败。面对重重考验,工程设计者们化压力为动力,积极进行科研创新,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方法,以“四个首次”和“四个坚持”突破了困扰工程建设的难题。
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重覆冰区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易撞击破碎的难题,工程首次采用了三联耐张绝缘子串,加强了固定措施,有效防止和减小了绝缘子的摇摆碰撞;为了避免绝缘子串上产生电晕,工程首次采用三个均压屏蔽环,并将它们在垂直于导线的方向上平行布置,成功地解决了电晕对线路运行的不利影响;为了防止导线因覆冰厚度过大引起超载而发生断线或者损伤,工程首次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输电线路采用了钢芯铝合金绞线,利用其良好的机械抗损伤性能保障了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了提高绝缘子的抗污秽能力,降低施工难度,工程还首次在高海拔线路上采用了长棒型瓷绝缘子,也为工程后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为了该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工程还积极借鉴了既有规范、其他工程的先进经验,坚持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数字地面模型技术、地质遥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路径及合理布置塔位,采用不等长塔腿、斜柱斜面基础、高强钢、新型螺栓节点等先进工艺和材料,确保了工程设计安全可靠、环保经济。
同心建工程,携手书新篇
工程建设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除了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之外,还面临着适宜施工时间短暂、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提供了大量支持,抓进度、抢时间、重协调,充分吸取国内外工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全过程动态优化设计,适时调整建设方案与进度,为工程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胜利竣工打下了坚实基础。藏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也同舟共济,为工程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该工程也成为了各民族、各单位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电力事业的典型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