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乌江水电二十年科学发展纪实
2012/10/12 8:48:54 新闻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电力得到了跨越发展。发源于贵州乌蒙山东麓的乌江是贵州的第一大河,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是全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江公司)顺应国家能源开发战略,认真落实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方针,经过艰苦努力,在乌江上筑起的一座座水电站,宛如颗颗明珠光彩耀眼;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赢水电开发经验,为我国水电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范本。
科学发展铸就乌江开发辉煌
金秋好时光,白云任悠扬。10月12日,我国第一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迎来成立二十周年。二十年步伐铿锵有力,涌动兴水热潮;二十年科学谋划发展,织就能源蓝图。乌江公司加快推进流域水电开发步伐,着力实施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实现从单一流域水电开发向“水火互济、电煤并举,建设综合性能源企业”的华丽转型,谱写了乌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乌江,是我国长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自西向东贯穿贵州全省,干流全长1037千米,全流域水能蕴藏量达1042.59万千瓦;乌江流域矿产资源富集,品种多、储量大,28类矿种居全国前5位;煤矿保有储量占贵州境内的87%,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富矿”和“西电东送”能源基地。
为开发乌江干流丰富的水力资源,使之造福于百姓,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水电工作者们就开始进行乌江干流水电规划相关工作。1989年,国务院批准《乌江干流规划报告》,同意乌江干流水能开发以发电为主,其次为航运,兼顾防洪灌溉的任务,整个流域规划是11个梯级电站;1992年10月,乌江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确立了“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方针,承担乌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及电站建成后的生产经营管理任务,从而乌江梯级水电开发拉开了序幕。
开发能源,奉献社会。1999年,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乌江公司抢抓机遇,抓紧梯级龙头洪家渡水电站的前期工程建设,启动乌江渡发电厂扩建工程准备工作;2000年11月8日,洪家渡水电站、乌江渡扩机工程作为拉开西部大开发战略序幕的“西电东送”启动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乌江干流水电开发步入黄金发展时期。12年间,洪家渡、索风营、构皮滩、思林等电站相继投产发电,新增水电装机容量达640.5万千瓦,大幅提高了贵州省清洁能源比重,创造了中国水电开发史上的奇迹,为优化贵州省电源结构,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做出了显著成绩。
乌江开发,从中央到地方,从水电领域到经济领域,都给予高度关注。2005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乌江索风营电站建设工地,作出了“围绕贵州能源优势、做好乌江事业下篇文章”的指示;吴邦国、贾庆林、朱镕基、曾庆红、吴官正等现任及时任的中央领导同志也曾先后到乌江水电站视察。面对关怀与期望,该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乌江事业新篇,全力推进“水火互济,电煤并举”战略,有力推动了公司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水火互济提升综合实力。2007年1月,乌江公司与华电贵州公司进行管理整合,资产整合也相继完成,“水火互济”格局初步形成,管理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该公司还提出了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的战略思路,实现了从单一的流域开发到“以水为主、水火互济”的跨越,该公司以创造可持续价值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推进管理创新能力,优化发展高效环保火电。大方、大龙、毕节热电、塘电等装机270万千瓦火电机组相继投产;思林、构皮滩等水电工程项目相继竣工,该公司一跃成为贵州装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
目前,该公司投产装机容量达1024.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总容量达754.5万千瓦,火电装机总容量达270万千瓦,与1992年成立之初装机容量的114万千瓦相比,翻了9倍,做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文综合价值最大化。
电煤并举实现战略转型。随着乌江水电开发进入尾声,如何向综合能源公司迈进,成为摆在公司决策层面前的议题。面对天然来水及电煤市场等外部形势的变化影响,2010年以来,该公司确立了巩固提升水电优势,扩大控股煤炭开发,建设“水火互济、电煤并举”的综合能源企业的发展新思路。这一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与贵州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将在贵州投资630亿元,大力发展水电、火电、煤炭等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谋求新的跨越,加快控股开发煤炭步伐,提高电煤自给能力,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年,该公司成功收购安顺一家煤炭企业的24对矿井,迈出了控股开发煤矿的实质性步伐。
在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创造可持续价值”理念的引领下,乌江公司逐步奠定做强做大、跨越发展的基础。目前,该公司已成立了贵州华电安顺华荣投资有限公司和贵州华电华和能源有限公司,参、控股煤炭产能达到1090万吨,其中控股煤炭产能357万吨;在新能源方面,将页岩气开发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成立了页岩气开发办公室,统筹规划该公司在贵州地区页岩气开发利用和前期工作;启动了与南方电网综合能源公司共同开发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
科技创新引领水电行业潮流
乌江公司在水电站施工建设中,众多的设计优化、施工优化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应用,形成了一系列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水电站枢纽设计及成套筑坝技术等方面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截至2012年,乌江水电工程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级19项。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东风水电站高混凝土拱坝防裂技术及其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洪家渡水电站峡谷地区高200米级高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东风水电站水库岩溶渗漏及防护处理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获国家专利:乌江洪家渡水电站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铜止水片整体异形接头、索风营水电站的一种全连续混凝土生产方法及系统、索风营水电站的半干式人工砂生产工艺智能化控制系统、构皮滩水电站的粒状物料斜坡输送装置、构皮滩水电站的混流式水轮机反向S型转轮。
洪家渡水电站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索风营水电站荣获“第十届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伴随乌江梯级电站的陆续建成,一个集卫星水情测报、计算机远程监控的乌江梯级水电站远程集中控制系统也随之建成投运。信息技术在乌江公司生产运营中的高度融入和运用,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5月14日,“乌江流域水电站群优化调度和效益评价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经中国工程院张勇传、王浩院士等11位国内知名学者组成的评审组评审后认为:该项目解决了水力联系密切、调节组合复杂的大型梯级水电站群的联合优化调度问题,项目在梯级调度效益评价体系、优化调度算法、径流预报模型等方面创新显著,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串串奖项,凝聚的是乌江公司和广大建设者的智慧与心血,它反映了乌江水电2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是一段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水电工程建设步伐,驱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历程。
绿色发展走出和谐发展之路
在履行“开发乌江、富民兴黔”历史使命的进程中,该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发乌江清洁能源,建设绿色环保水电”为目标,在“创新图强、和谐共赢”的乌江水电精神感召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沿江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创建了乌江水电开发良性循环、滚动增值的科学发展模式。
“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乌江公司总经理熊宇诠释了水电开发的真正意义。在大规模电站建设中,该公司提出并倡导“开发与环保并重”的建设理念,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总结、在总结中发展”的环保工作原则,全面落实环保建设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根据水电建设的特点,大量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地控制了植被破坏,粉尘污染、废水排放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保护乌江流域珍稀鱼类,投资1.5亿元在索风营、思林水电站修建两座管理规范、设备技术先进的鱼类增殖放流站。
2009年以来,该公司已在流域内的洪家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思林等水库累计增殖放流岩原鲤、白甲鱼、中华倒刺鲃、长薄鳅等珍稀鱼种270余万尾,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乌江鱼类增殖放流案例已经入选国资委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和社科院MBA教程。
该公司水电装机占贵州全省水电装机的73.9%,清洁能源比重大。20年来,水电累计发电量近15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53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亿吨;在火电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上大压小”和节能减排政策。2007年8月15日,该公司对清镇发电公司两台6.5万千瓦机组烟囱实施爆破,炸响了贵州“节能减排第一爆”,并先后完成了贵州华电清镇发电公司、贵州华电遵义发电公司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关停装机容量达78万千瓦,成为贵州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的标志。
2007年4月,由中国工程院和8位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组成的可再生能源战略研究水能组,在对乌江水电开发考察后认为:乌江水电开发的成功经验表明,这是一条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和谐发展水电的路子。
改革创新打造乌江新模式
乌江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造可持续价值”为主线,通过自主优化、引进吸收、持续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不断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公司以创建一流能源企业为契机,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企业管控模式。
谈到公司的未来发展,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文琦向记者描述“不断创新调度思路,不断转变经营思路,提升电力优化调度水平,形成由电、煤‘独立运营’到电、煤‘协同运营’的产业链模式”。20年来,该公司正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优化战略定位,一路高歌前行,健康发展和壮大。一是公司成立之初,将“开发乌江、富民兴黔”作为“流域开发”战略;二是2007年,提出了“水火互济”发展思路。乌江公司、华电贵州公司管理整合,有效地发挥了水、火电互补优势;三是面对新的内外部经营和发展环境,2011年,该公司确立了“巩固提升水电优势,调整优化火电结构,扩大控股煤炭开发,建设水火互济、电煤并举的综合能源企业”发展思路。
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出台,明确把贵州定位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并提供了发展优惠政策,使该公司在战略发展上的思路更加清晰,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一体化、页岩气、分布式能源和热力管网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布局。
在创新管理方面,该公司围绕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能源集团”重大部署,以创“创一流”为平台,从多个方面推进企业管理;在资源配置上,科学摆布水电、火电、煤炭及新能源发展,使各板块结合紧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经营上,以价值思维理念为指引,实施股份制改造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做优增量资产,发展质量、效益与规模、速度协调统一,实现集约高效发展,以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激烈约束机制和管理创新长效机制,以此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活力;在技术装备上,通过实施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水电厂实施“无人值班”、提高火电企业设备自动化水平、煤炭企业实施机械化作业,不断提高公司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在员工队伍建设上,通过科学有效、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和配置机制,确保员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在企业文化上,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此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汇聚企业发展活力、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文明和谐发展。
履行责任打制幸福新名片
乌江公司在发展中,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还十分注重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协调、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励作用,着力构建“引领发展、繁荣和谐”的企业文化。
“关爱员工、回馈社会、构建和谐”,是该公司神圣的责任。在水电建设与管理上,该公司已成功迈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开发环保并重、企业员工社会共赢”坚强步伐。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该公司在保障员工民主权力、维护员工职业健康、提高员工生活品质、畅通员工职业发展渠道方面制定了系列规范制度措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善于谋划、敢于开拓、勇于吃苦、强于攻坚的干部队伍和团结协作、务实工作、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员工队伍。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参与贵州省党建扶贫、“双万工程”、希望工程及各种社会捐助活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累计捐资上千万元,修建希望学校11所,受益学生数万人;乌江水电大规模水电建设,吸纳了数以万计农村劳动力参与电站辅助设施施工,超过40万沿江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2年来,该公司水电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在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认真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移民工作,其水电工程建设涉及近10万人的移民,移民费用超过100亿,通过认真落实和及时拨付移民补偿资金,保证群众安居乐业,地企和谐。
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贵州省“突出贡献国有企业”、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乌江梯级水电开发的建设成就,为国内乃至国际流域水电开发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按照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战略部署和“管理效益双提升”活动安排,该公司提出了构建“一流的资源配置、一流的经营业绩、一流的企业管理、一流的装备技术、一流的员工队伍、一流的企业文化”的六个创一流目标,推进了企业综合竞争力,有效促进了企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正值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乌江公司在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攻坚克难的意志,推动乌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将牢记公司“开发能源、奉献社会”的使命,朝着“价值乌江、绿色乌江、创新乌江、幸福乌江”的目标奋进,加快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流综合能源企业。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江公司)顺应国家能源开发战略,认真落实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方针,经过艰苦努力,在乌江上筑起的一座座水电站,宛如颗颗明珠光彩耀眼;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赢水电开发经验,为我国水电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范本。
科学发展铸就乌江开发辉煌
金秋好时光,白云任悠扬。10月12日,我国第一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迎来成立二十周年。二十年步伐铿锵有力,涌动兴水热潮;二十年科学谋划发展,织就能源蓝图。乌江公司加快推进流域水电开发步伐,着力实施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实现从单一流域水电开发向“水火互济、电煤并举,建设综合性能源企业”的华丽转型,谱写了乌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乌江,是我国长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自西向东贯穿贵州全省,干流全长1037千米,全流域水能蕴藏量达1042.59万千瓦;乌江流域矿产资源富集,品种多、储量大,28类矿种居全国前5位;煤矿保有储量占贵州境内的87%,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富矿”和“西电东送”能源基地。
为开发乌江干流丰富的水力资源,使之造福于百姓,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水电工作者们就开始进行乌江干流水电规划相关工作。1989年,国务院批准《乌江干流规划报告》,同意乌江干流水能开发以发电为主,其次为航运,兼顾防洪灌溉的任务,整个流域规划是11个梯级电站;1992年10月,乌江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确立了“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方针,承担乌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及电站建成后的生产经营管理任务,从而乌江梯级水电开发拉开了序幕。
开发能源,奉献社会。1999年,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乌江公司抢抓机遇,抓紧梯级龙头洪家渡水电站的前期工程建设,启动乌江渡发电厂扩建工程准备工作;2000年11月8日,洪家渡水电站、乌江渡扩机工程作为拉开西部大开发战略序幕的“西电东送”启动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乌江干流水电开发步入黄金发展时期。12年间,洪家渡、索风营、构皮滩、思林等电站相继投产发电,新增水电装机容量达640.5万千瓦,大幅提高了贵州省清洁能源比重,创造了中国水电开发史上的奇迹,为优化贵州省电源结构,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做出了显著成绩。
乌江开发,从中央到地方,从水电领域到经济领域,都给予高度关注。2005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乌江索风营电站建设工地,作出了“围绕贵州能源优势、做好乌江事业下篇文章”的指示;吴邦国、贾庆林、朱镕基、曾庆红、吴官正等现任及时任的中央领导同志也曾先后到乌江水电站视察。面对关怀与期望,该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乌江事业新篇,全力推进“水火互济,电煤并举”战略,有力推动了公司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水火互济提升综合实力。2007年1月,乌江公司与华电贵州公司进行管理整合,资产整合也相继完成,“水火互济”格局初步形成,管理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该公司还提出了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的战略思路,实现了从单一的流域开发到“以水为主、水火互济”的跨越,该公司以创造可持续价值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推进管理创新能力,优化发展高效环保火电。大方、大龙、毕节热电、塘电等装机270万千瓦火电机组相继投产;思林、构皮滩等水电工程项目相继竣工,该公司一跃成为贵州装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
目前,该公司投产装机容量达1024.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总容量达754.5万千瓦,火电装机总容量达270万千瓦,与1992年成立之初装机容量的114万千瓦相比,翻了9倍,做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文综合价值最大化。
电煤并举实现战略转型。随着乌江水电开发进入尾声,如何向综合能源公司迈进,成为摆在公司决策层面前的议题。面对天然来水及电煤市场等外部形势的变化影响,2010年以来,该公司确立了巩固提升水电优势,扩大控股煤炭开发,建设“水火互济、电煤并举”的综合能源企业的发展新思路。这一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与贵州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将在贵州投资630亿元,大力发展水电、火电、煤炭等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谋求新的跨越,加快控股开发煤炭步伐,提高电煤自给能力,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年,该公司成功收购安顺一家煤炭企业的24对矿井,迈出了控股开发煤矿的实质性步伐。
在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创造可持续价值”理念的引领下,乌江公司逐步奠定做强做大、跨越发展的基础。目前,该公司已成立了贵州华电安顺华荣投资有限公司和贵州华电华和能源有限公司,参、控股煤炭产能达到1090万吨,其中控股煤炭产能357万吨;在新能源方面,将页岩气开发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成立了页岩气开发办公室,统筹规划该公司在贵州地区页岩气开发利用和前期工作;启动了与南方电网综合能源公司共同开发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
科技创新引领水电行业潮流
乌江公司在水电站施工建设中,众多的设计优化、施工优化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应用,形成了一系列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水电站枢纽设计及成套筑坝技术等方面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截至2012年,乌江水电工程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级19项。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东风水电站高混凝土拱坝防裂技术及其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洪家渡水电站峡谷地区高200米级高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东风水电站水库岩溶渗漏及防护处理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获国家专利:乌江洪家渡水电站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铜止水片整体异形接头、索风营水电站的一种全连续混凝土生产方法及系统、索风营水电站的半干式人工砂生产工艺智能化控制系统、构皮滩水电站的粒状物料斜坡输送装置、构皮滩水电站的混流式水轮机反向S型转轮。
洪家渡水电站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索风营水电站荣获“第十届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伴随乌江梯级电站的陆续建成,一个集卫星水情测报、计算机远程监控的乌江梯级水电站远程集中控制系统也随之建成投运。信息技术在乌江公司生产运营中的高度融入和运用,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5月14日,“乌江流域水电站群优化调度和效益评价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经中国工程院张勇传、王浩院士等11位国内知名学者组成的评审组评审后认为:该项目解决了水力联系密切、调节组合复杂的大型梯级水电站群的联合优化调度问题,项目在梯级调度效益评价体系、优化调度算法、径流预报模型等方面创新显著,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串串奖项,凝聚的是乌江公司和广大建设者的智慧与心血,它反映了乌江水电2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是一段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水电工程建设步伐,驱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历程。
绿色发展走出和谐发展之路
在履行“开发乌江、富民兴黔”历史使命的进程中,该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发乌江清洁能源,建设绿色环保水电”为目标,在“创新图强、和谐共赢”的乌江水电精神感召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沿江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创建了乌江水电开发良性循环、滚动增值的科学发展模式。
“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乌江公司总经理熊宇诠释了水电开发的真正意义。在大规模电站建设中,该公司提出并倡导“开发与环保并重”的建设理念,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总结、在总结中发展”的环保工作原则,全面落实环保建设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根据水电建设的特点,大量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地控制了植被破坏,粉尘污染、废水排放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保护乌江流域珍稀鱼类,投资1.5亿元在索风营、思林水电站修建两座管理规范、设备技术先进的鱼类增殖放流站。
2009年以来,该公司已在流域内的洪家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思林等水库累计增殖放流岩原鲤、白甲鱼、中华倒刺鲃、长薄鳅等珍稀鱼种270余万尾,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乌江鱼类增殖放流案例已经入选国资委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和社科院MBA教程。
该公司水电装机占贵州全省水电装机的73.9%,清洁能源比重大。20年来,水电累计发电量近15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53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亿吨;在火电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上大压小”和节能减排政策。2007年8月15日,该公司对清镇发电公司两台6.5万千瓦机组烟囱实施爆破,炸响了贵州“节能减排第一爆”,并先后完成了贵州华电清镇发电公司、贵州华电遵义发电公司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关停装机容量达78万千瓦,成为贵州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的标志。
2007年4月,由中国工程院和8位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组成的可再生能源战略研究水能组,在对乌江水电开发考察后认为:乌江水电开发的成功经验表明,这是一条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和谐发展水电的路子。
改革创新打造乌江新模式
乌江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造可持续价值”为主线,通过自主优化、引进吸收、持续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不断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公司以创建一流能源企业为契机,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企业管控模式。
谈到公司的未来发展,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文琦向记者描述“不断创新调度思路,不断转变经营思路,提升电力优化调度水平,形成由电、煤‘独立运营’到电、煤‘协同运营’的产业链模式”。20年来,该公司正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优化战略定位,一路高歌前行,健康发展和壮大。一是公司成立之初,将“开发乌江、富民兴黔”作为“流域开发”战略;二是2007年,提出了“水火互济”发展思路。乌江公司、华电贵州公司管理整合,有效地发挥了水、火电互补优势;三是面对新的内外部经营和发展环境,2011年,该公司确立了“巩固提升水电优势,调整优化火电结构,扩大控股煤炭开发,建设水火互济、电煤并举的综合能源企业”发展思路。
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出台,明确把贵州定位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并提供了发展优惠政策,使该公司在战略发展上的思路更加清晰,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一体化、页岩气、分布式能源和热力管网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布局。
在创新管理方面,该公司围绕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能源集团”重大部署,以创“创一流”为平台,从多个方面推进企业管理;在资源配置上,科学摆布水电、火电、煤炭及新能源发展,使各板块结合紧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经营上,以价值思维理念为指引,实施股份制改造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做优增量资产,发展质量、效益与规模、速度协调统一,实现集约高效发展,以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激烈约束机制和管理创新长效机制,以此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活力;在技术装备上,通过实施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水电厂实施“无人值班”、提高火电企业设备自动化水平、煤炭企业实施机械化作业,不断提高公司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在员工队伍建设上,通过科学有效、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和配置机制,确保员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在企业文化上,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此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汇聚企业发展活力、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文明和谐发展。
履行责任打制幸福新名片
乌江公司在发展中,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还十分注重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协调、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励作用,着力构建“引领发展、繁荣和谐”的企业文化。
“关爱员工、回馈社会、构建和谐”,是该公司神圣的责任。在水电建设与管理上,该公司已成功迈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开发环保并重、企业员工社会共赢”坚强步伐。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该公司在保障员工民主权力、维护员工职业健康、提高员工生活品质、畅通员工职业发展渠道方面制定了系列规范制度措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善于谋划、敢于开拓、勇于吃苦、强于攻坚的干部队伍和团结协作、务实工作、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员工队伍。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参与贵州省党建扶贫、“双万工程”、希望工程及各种社会捐助活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累计捐资上千万元,修建希望学校11所,受益学生数万人;乌江水电大规模水电建设,吸纳了数以万计农村劳动力参与电站辅助设施施工,超过40万沿江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2年来,该公司水电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在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认真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移民工作,其水电工程建设涉及近10万人的移民,移民费用超过100亿,通过认真落实和及时拨付移民补偿资金,保证群众安居乐业,地企和谐。
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贵州省“突出贡献国有企业”、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乌江梯级水电开发的建设成就,为国内乃至国际流域水电开发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按照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战略部署和“管理效益双提升”活动安排,该公司提出了构建“一流的资源配置、一流的经营业绩、一流的企业管理、一流的装备技术、一流的员工队伍、一流的企业文化”的六个创一流目标,推进了企业综合竞争力,有效促进了企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正值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乌江公司在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攻坚克难的意志,推动乌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将牢记公司“开发能源、奉献社会”的使命,朝着“价值乌江、绿色乌江、创新乌江、幸福乌江”的目标奋进,加快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流综合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