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鄱湖建水利枢纽,利大于弊
2012/8/28 8:41:05    新闻来源:九江新闻网—浔阳晚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国际名湖交流大会共青城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

  鄱湖建水利枢纽,利大于弊

  九江新闻网讯(记者 包四华)8月26日上午,在首届中国(九江)鄱阳湖国际名湖友好交流大会“湖泊保护与区域发展”共青城论坛上,来自9个国家12个国际名湖的代表,相继走上讲台,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共同探讨湖泊与生态、湖泊与人类等的和谐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演讲的题目是“鄱阳湖水资源应对措施”。王院士在论坛中提到:“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从总体上讲是利大于弊。”

  鄱阳湖在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维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调洪场所。但是,从历史上来看,鄱阳湖洪涝灾害频繁,多年平均洪灾面积约84.1万亩、涝灾面积67.3万亩。目前,存在的工程型缺水问题,制约着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而在三峡水库蓄水期,出湖流量增加,增加了枯水期湖区用水困难。

  为此,王浩院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在鄱阳湖因地制宜,修建小水库、塘坝、蓄水池、引水工程、提灌站等水利工程;2、在入江水道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王院士说,在鄱阳湖建设控制工程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但各个时期提出的建设目标不尽相同。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是“联通赣粤水路航运交通”。1972年,国家卫生部门提出的是“蓄水灭螺”。1979~1984年,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提出的是“湖区防洪”。2008~2009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是“水资源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调枯不调洪’”,鄱阳湖水利建设可基本解决湖区枯水期缺水问题。只要采用合理的运行调度方式,对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没有明显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偿三峡及以上水库蓄水期对长江下游的影响。

  王院士表示,基于“调枯不控洪”的运行方式,鄱阳湖水利枢纽对湖区及长江下游地区防洪影响较小。枢纽工程修建后,汛前3月份湖区水位较天然情况抬高3.61米,但湖内水位仍远低于湖内警戒水位19.5米。进入4月份闸门打开江湖连通,湖区水位较长江干流湖口水位高,湖口出流大于天然出流,经过几天时间调整,湖区水位接近无枢纽情景下天然水位。汛前湖区水位抬高,对汛期防洪影响很小。但王院士也提出,枢纽工程兴建后,枯水期湖区水位较天然情况有较大抬高,可能对湖区堤防岸坡稳定和圩区的排涝产生不利影响。

  考虑到鄱阳湖区的重要生态地位,王院士还建议,鄱阳湖水利枢纽应坚持“以保护鄱阳湖水域和湿地为重点,使越冬候鸟不减少、湖区水质不下降、血吸虫病不扩散、湿地功能不衰退”的原则,并且需站在长江全流域的角度,综合考虑长江上下游和湖区的生态、水资源利用、防洪、水质等因素,进行科学论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