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我国要从印度大停电汲取哪些教训?
2012/8/7 10:43:02    新闻来源:

作者L 黄瀚    来源:人民网-能源频道     

我国要从印度大停电汲取哪些教训?(资料图,来源广州日报)

当地时间7月30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印度北方邦境内的一座超高压变电站出现问题,导致部分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过负荷,随后发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北部电网崩溃。停电范围覆盖了印度北部地区包括首都新德里、中央邦、北方邦等在内的9个邦,约3.7亿人受影响。

7月31日下午13点05分,在印度北部恢复供电数小时后,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印度东部、北部、东北部13个邦再次陷入电力瘫痪状态,印度全国近一半地区的供电出现中断。超过6.7亿人受到了停电的影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

本次大停电严重打乱了印度的交通网络,包括火车、地铁系统,主要城市的交通灯系统停止运行。同时,首都新德里7个水厂没有备用的供电系统,被迫关闭。所幸的是受影响地区的主要医院和机场均配有应急电源,还保持部分运转。

在两次停电事故发生后,印度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恢复供电。在调动其他地区发电资源和从不丹进口电力的基础上,经过抢修,到30日晚间第一次大停电事故受影响地区的电力用户陆续恢复供电。8月1日上午9点钟左右,第二次大停电事故的受影响地区恢复供电。与10年前的印度大停电及美加“8·14”大停电事故处理时间相比,本次印度大面积停电事故的供电恢复速度比较快。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印度电力行业由中央和邦双重管理,邦电力局负责运行邦发电厂和邦内独立发电公司,印度国家电网公司掌管中央输电基础设施,负责运行中央管理的发电厂和大型独立发电公司,配电部分由邦电力局和私营供电公司负责。截至2012年5月,印度总装机容量约为2亿千瓦,其中火电占总发电量的78%,水电约占总发电量的13%,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充足。

大停电暴露了印度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问题。电力短缺,多年来一直是妨害印度居民生活和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印度电力发展落后,虽然发电量世界排名第五(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但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人均用电量世界排名较低,各地限电频繁,即使在首都新德里也经常拉闸限电,不少商店、旅馆及居民都自备小型柴油发电机以备应急之用。据估计,在全国34个邦和中央直辖区中,面临电力短缺的有25个,用电高峰时则增加到28个。

包括本次印度连续大停电在内,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智利等国家相继发生了大面积停电事件,给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国际形象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从中深刻吸取教训,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我国电网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范大面积停电事故。

探究这些大停电深层次原因,都存在过于强调市场化的因素,没有把安全放在首位。经初步判断,这次印度连续停电事故是各个邦为了片面满足自身的电力供应,牺牲了电网整体安全。

印度国家电网公司掌握中央输电基础,配电由各个邦电力局和私营供电公司运行,电力系统集中运行管控能力严重不足,各个邦不听从电力负荷调动,私自从电网获取超额负荷,造成各邦电网超负荷运行,最终整个电网崩溃。

此次印度大停电事件再一次验证,过度分散的电力规划、建设和调度运行体制,不利于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坚持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坚持输配一体化、电网调度一体化,也是我国过去多年来完成2008奥运会等多起重大保电任务、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宝贵经验。

印度电网内部5个大区电网还没有形成全国联网。一旦局部内部故障引发连锁反应,或者区域电网自身发电能力大幅减少后,彼此之间相互支援能力不足,发生大面积停电无法避免。从近年来美加“8·14”大停电、“11·10”巴西大停电等来看,共同的特征都是电网发展滞后,没有形成资源优势互补的坚强网架。

从这次印度事故恢复情况来看,停电恢复期间由印度东部和西部陆续向北部输送电力,以及从不丹进口的电力也为印度北部地区恢复供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佐证了必须加大电网互联力度。在我国,今年夏季正是充分依托特高压电网,有效消纳了四川和华中水电近5000千万千瓦,实现了水火电互济,有效保证了电力平稳供应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其中四川水电外送突破1000万千瓦。

大面积停电对现代社会影响是灾难性的,它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严重危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安全。电力建设和电力安全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立足我国能源逆向分布的实际,大力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成以特高压交流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发挥特高压交流和直流的综合优势,增强网络支撑、潮流转移和应对连锁反应严重故障的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大电网资源优化和安全保障能力。(作者系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能源院智能电网所副所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