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浅论低碳经济与水利发展
2012/6/28 8:18:47    新闻来源:论文网
  核心提示: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对水利来说也是一个新鲜话题。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水利不能缺位。

  人类社会的演替和发展以及相应的水文化都离不开自然生态水环境所提供的客观基础,水孕育了人类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世界经济发达地区都在水源富足的大河流域,如欧洲是莱茵河、多瑙河、非洲的尼罗河,北美洲的密西西北河和南美的亚马逊河都是城市的密布,工厂林立,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外国如此,中国也是如此,祖国众多的城市无不坐落在江河湖海之滨,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济宁市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山丘、平原、洼地、湖泊分别占总面积的 19.5%、49.1%、16.7%和 14.7%。济宁市跨黄河、淮河两大水系,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从北部梁山县穿境而过。流域面积 3.17 万平方公里的南四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大的调蓄水库,总库容 47 亿方。境内水库,河流众多,已建成大中型水库 5 座,小型水库 247 座,流域面积 50 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道 93 条,繁忙的黄金水道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号称“江北小苏州”,多年平均降水量 700 毫米,水资源总量平水年为 48.98 亿方,其中地表水 33.71 亿方,地下水天然补给量16.26 亿方,可利用水资源 30.37 亿方,其中地表水 17.44 亿,地下水 12.93 亿方。天然水资源与可利用水资源的单位面积拥有量、人均占有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丰富的水资源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已成为当前的趋势,水利低碳经济将成为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将发挥经济和环境保护相统一,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内涵。

  低碳经济还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尽可能少的使用矿物能源和通过新技术来有效使用再生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以保护水环境不受污染,保证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要高度关注的课题。

  发展低碳成为经济新增长点,清水工程、小水电建设的开发利用都是为低碳经济兴水的一个新课题,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候,区域性、工程型和水质型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越来越多的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认识到,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最终方案。一方面,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对新技术的投入和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从根本上与碳排放量增长脱钩的重要途径。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碳交易、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的市场都非常有开拓前景。低碳产业是当前和今后永久性的发展主题,各行各业围绕低碳经济谋求发展,各行各业也正在加大投资力度,济宁水利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推广低碳水上旅游,是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会有“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可促进水上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不要把节能减排投资看作是外生的追加投入,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源性、增长性和战略性投入。这些政策支持中,金融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战略性思维,综合考虑,立体推进。使经济朝着有复原能力的、可持续的、绿色复苏的目标迈进。面对水资源的污染,我们将推动向清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方向转型。

  低碳经济的提出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但又超出了气候变化本身。低碳经济以能源的变革为核心,但涉及到人类居住行各个方面、各行各业,主要又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部门有关。低碳经济就是要对这些部门进行“减碳”的改造和转型,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是通过人类的经济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www.gesep.com节能相处,进而增强人类活动可持续性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开拓而不耗竭,适应而不保守,循环而不回归,是一种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科学发展模式。它不但能够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可以促进经济与人文、物质与精神、发展与幸福的和谐,已成为人们新的目标追求。

  不管怎样,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市长远发展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问题中,将会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低碳经济,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最终实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方面应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湖泊萎缩、加剧面源污染和土地退化、加重旱涝等自然灾害,进而引致野生动物栖息地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矿产资源的生产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过高的生态环境代价。研究表明,森林植被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从减缓的方面说,增加森林植被就能增加碳吸收,可以有效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反过来,破坏和减少森林植被就会增加碳排放。从适应的方面说,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建设防护林体系,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选种选育等,能够增强森林自身和人类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因此,建议今后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整合资源、资金,整体推进山、水、田、林、路、村的综合整治工作,突出恢复森林植被,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为低碳水利发展做出贡献。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危机,水资源危机又会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当发生大面积的严重干旱时,会导致农作物及花草树木的干枯、死亡,这些植被一旦不能正常生长,必然会严重影响植被的固碳作用;同时,干旱缺水还导致水电站发电减少,进而加大燃煤发电的比重,加强温室气体的排放。由此可见,碳排放与水资源危机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循环加重的关系。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是发展低碳水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方面,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大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因为抓住了这个主题,就抓住了“牛鼻子”。具体操作上,要继续贯彻落实《节水型社会www.gesep.com节能环保建设“十一五”规划》所强调的几个方面工作并争取新突破:在任务上,要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严格取、用、排水的全过程管理,强化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全面推进计划用水,加强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控制用水总量,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和技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公民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建设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的社会风尚。在重点上,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市场准入及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城市节水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强化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非常规水源利用,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在内容上,要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综上所述,水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命脉。城市也像人的机体一样要进行新陈代谢,她需要从外部吸收能源、食物、淡水、资源,并以能源转化为中心,进行化学的、物理的、生物化学的物质转化,并生成新形态物质。一部分自需,一部分输出交换之;同时排放废弃物,然后再吸收物质,再转化物质,再生成物质,再交换物质,再排放物质……如此循环的过程就是城市代谢的过程。其循环过程是时时处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水能保证城市代谢功能的正常运转,并使之充满生命的活力,反之,则走向衰落与消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