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转型期待革命性突破
2012/6/26 7:47:27 新闻来源:瞭望
作者:《瞭望》新闻周刊 赵宏
清洁能源虽多比化石能源环保,但目前综合竞争力仍远弱于石油等化石能源,各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弱点
近年来清洁能源发展加速,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对相关产业带来一定冲击,但未改变国际清洁能源投资总体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全球清洁能源融资与投资额增长显著,较上年增长了30%,达到2430亿美元。2011年,全球清洁能源新增投资总额依然同比增长5%,达2600亿美元,与2004年的536亿美元相比增长了近4倍。2004年以来全球累计清洁能源投资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
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革命和国际能源转型的乐观期待。但总体看,多数清洁能源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国际能源结构真正实现由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主导转型尚需时日。
能源转型是个长期过程
历史经验表明,能源转型是个长期过程。人类迄今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能源转型:从柴薪时代到煤炭时代和从煤炭时代到石油时代。一般认为伴随着工业革命人类自18世纪就已进入煤炭时代,但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看,到1860年时,传统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柴薪)仍占约80%,煤炭占世界能源消费比重直到19世纪结束前才超过50%。现代石油工业起步于1859年,20世纪初起进入快速发展期,20世纪也被称为“石油世纪”,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占世界能源比重才超过煤炭,成为真正的“第一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掀起第一波的发展高潮,但很快就随着油价低迷而陷入低潮。直到20世纪90年代,清洁能源才再次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后才出现全球性的发展高潮。
从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能源消费方式大转换。这次能源转型与前两次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用什么能源替代常规化石能源还不是特别明确,同时替代能源的技术仍不成熟。虽然发展低碳的清洁能源是此次能源转型的大方向,但主导能源不明。水能和风能、新型生物质能、地热等技术相对成熟,有一定价格优势,但资源量有限,将来更多起到补充和辅助作用。太阳能、核聚变能及氢能等资源充足,但技术远未成熟,无论是在供应端还是需求端,利用及储存等核心技术与设备的革命性突破尚未发生。
目前,清洁能源占世界能源比重依然偏低,其竞争力有待大大提高。据2011年BP世界能源统计,2009年和2010年,包括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比重分别只有13.09%和13%,而其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分别只有1.2%和1.3%。
近年来,清洁能源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技术进步而出现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但与化石能源相比,除水电和核电外多不具备价格优势。就技术相对成熟的风电而言,过去20年成本下降80%,最近5年成本下降20%,但也只有少部分地区的风电价格逐渐接近煤电成本。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16年全球一般新建风电场的发电成本才将可与煤电成本媲美。
总体而言,清洁能源虽多比化石能源环保,但目前综合竞争力仍远弱于石油等化石能源,各自均不同程度存在成本高、技术不成熟、储量相对有限、效率低、稳定性差、运输及使用不方便等弱点。
离不开优惠政策扶持
与化石能源相比,清洁能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待增强。许多国家的清洁能源技术及产业快速发展,主要都得益或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政策或相关的优惠政策的扶持,完全依赖自身能力向前发展还为时尚早。
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规定,美国在2009~2014年间向清洁能源产业投入1507亿美元扶持资金(比2002~2008年政府投入多3倍)。2011年,美国反超连续两年居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首位的中国,总投资骤升至559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比2006年增长了一倍。但有分析指出,这一投资热潮主要归功于美国不少清洁能源鼓励政策即将到期。
如果未来不能延续或没有新的优惠政策出台,美国当前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态势恐难维持下去。目前,美联邦政府对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已呈逐年下降的态势,2009年安排了443亿美元,2010年350亿美元,2011年为307亿美元,2012年则只有161亿美元,今后两年将进一步减为136亿美元和110亿美元。目前在美国,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开采成本下降,使美国能源自给率显著上升,能源独立成为热门话题。一方面,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只是增加了国内产量,并未也无法给美国带来真正的能源独立。另一方面,页岩气等开发导致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给清洁能源技术及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近来美国内要求减少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财政补贴的呼声越来越大。
不确定的外部因素
当前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有着诸多外部因素的推动,如高油价、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关注度上升等。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清洁能源发展的有利环境和良好态势也有可能变化甚至逆转。
欧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环境意识较高,设定了较高的减排及清洁能源发展目标,提出2020年前实现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20%、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并建立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但受债务危机和经济低迷等拖累,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荷兰等许多国家已宣布,将不同程度削减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欧盟原定于今年年初正式将ETS扩展到航空领域,但该计划的实施因遇到美国等许多国家的反对而受挫。
日本核泄漏事故后,德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决定暂停或削减核电规模,加大清洁能源发展力度。但由于清洁能源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远水不解近渴,近期这些国家对油气等化石能源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反弹。
围绕清洁能源的生产及技术研发等,各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特别是一些国家日渐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致使清洁能源贸易争端频发。欧盟于2009年7月决定对美出口生物柴油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还试图限制进口加拿大的高碳排油砂。2010年10月,美国针对中国对清洁能源行业补贴启动301调查。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企业围绕锂、硅等新能源原料的勘探开发竞争趋于激烈。新能源汽车、光伏太阳能等产业迅猛发展,带动锂、硅等原材料勘探开发热潮。在南美等地,围绕锂矿开采,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等资源国之间及美、澳等矿业集团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发展清洁能源亦应遵循规律
近年来,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清洁能源投资大幅度增加。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投资大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装机或利用规模多居世界第一或前列,核电在建规模占世界40%以上。但总体看,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仍明显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能源使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清洁能源技术及产业方面,还存在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完善、重复和低水平建设等问题及挑战。
丹麦知名学者比约恩·隆伯格在2011年4月20日的《华盛顿邮报》上撰文称,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为“绿色大跃进”,强调中国在绿色能源生产上的投入确实超过了许多国家,但大部分投资都用来为西方国家生产绿色能源。201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一半的太阳能电池板,但其中只有1%为本国使用。花旗银行集团的一项分析发现,中国1/3的风能资产都没有使用,许多风力涡轮机都没有连接到输电网。
能源消费方式和结构的改变需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无论是发展绿色经济还是低碳经济,都应建立在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在推动低碳经济和发展清洁能源的过程中,中国有一些做法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如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有些地方甚至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关停企业或断电等措施。
要实现减排效率的提高和更广泛的环境目标,宜进一步调整环保思路,逐渐由“政府计划型”转变为“公众参与型”和“产业演进型”。同时,调整清洁能源发展战略,适当减少对清洁能源产品的补贴,转而大力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创新。只有通过强化技术研发与创新,才可能真正降低清洁能源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清洁能源虽多比化石能源环保,但目前综合竞争力仍远弱于石油等化石能源,各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弱点
近年来清洁能源发展加速,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对相关产业带来一定冲击,但未改变国际清洁能源投资总体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全球清洁能源融资与投资额增长显著,较上年增长了30%,达到2430亿美元。2011年,全球清洁能源新增投资总额依然同比增长5%,达2600亿美元,与2004年的536亿美元相比增长了近4倍。2004年以来全球累计清洁能源投资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
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革命和国际能源转型的乐观期待。但总体看,多数清洁能源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国际能源结构真正实现由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主导转型尚需时日。
能源转型是个长期过程
历史经验表明,能源转型是个长期过程。人类迄今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能源转型:从柴薪时代到煤炭时代和从煤炭时代到石油时代。一般认为伴随着工业革命人类自18世纪就已进入煤炭时代,但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看,到1860年时,传统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柴薪)仍占约80%,煤炭占世界能源消费比重直到19世纪结束前才超过50%。现代石油工业起步于1859年,20世纪初起进入快速发展期,20世纪也被称为“石油世纪”,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占世界能源比重才超过煤炭,成为真正的“第一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掀起第一波的发展高潮,但很快就随着油价低迷而陷入低潮。直到20世纪90年代,清洁能源才再次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后才出现全球性的发展高潮。
从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能源消费方式大转换。这次能源转型与前两次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用什么能源替代常规化石能源还不是特别明确,同时替代能源的技术仍不成熟。虽然发展低碳的清洁能源是此次能源转型的大方向,但主导能源不明。水能和风能、新型生物质能、地热等技术相对成熟,有一定价格优势,但资源量有限,将来更多起到补充和辅助作用。太阳能、核聚变能及氢能等资源充足,但技术远未成熟,无论是在供应端还是需求端,利用及储存等核心技术与设备的革命性突破尚未发生。
目前,清洁能源占世界能源比重依然偏低,其竞争力有待大大提高。据2011年BP世界能源统计,2009年和2010年,包括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比重分别只有13.09%和13%,而其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分别只有1.2%和1.3%。
近年来,清洁能源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技术进步而出现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但与化石能源相比,除水电和核电外多不具备价格优势。就技术相对成熟的风电而言,过去20年成本下降80%,最近5年成本下降20%,但也只有少部分地区的风电价格逐渐接近煤电成本。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16年全球一般新建风电场的发电成本才将可与煤电成本媲美。
总体而言,清洁能源虽多比化石能源环保,但目前综合竞争力仍远弱于石油等化石能源,各自均不同程度存在成本高、技术不成熟、储量相对有限、效率低、稳定性差、运输及使用不方便等弱点。
离不开优惠政策扶持
与化石能源相比,清洁能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待增强。许多国家的清洁能源技术及产业快速发展,主要都得益或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政策或相关的优惠政策的扶持,完全依赖自身能力向前发展还为时尚早。
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规定,美国在2009~2014年间向清洁能源产业投入1507亿美元扶持资金(比2002~2008年政府投入多3倍)。2011年,美国反超连续两年居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首位的中国,总投资骤升至559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比2006年增长了一倍。但有分析指出,这一投资热潮主要归功于美国不少清洁能源鼓励政策即将到期。
如果未来不能延续或没有新的优惠政策出台,美国当前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态势恐难维持下去。目前,美联邦政府对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已呈逐年下降的态势,2009年安排了443亿美元,2010年350亿美元,2011年为307亿美元,2012年则只有161亿美元,今后两年将进一步减为136亿美元和110亿美元。目前在美国,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开采成本下降,使美国能源自给率显著上升,能源独立成为热门话题。一方面,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只是增加了国内产量,并未也无法给美国带来真正的能源独立。另一方面,页岩气等开发导致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给清洁能源技术及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近来美国内要求减少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财政补贴的呼声越来越大。
不确定的外部因素
当前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有着诸多外部因素的推动,如高油价、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关注度上升等。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清洁能源发展的有利环境和良好态势也有可能变化甚至逆转。
欧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环境意识较高,设定了较高的减排及清洁能源发展目标,提出2020年前实现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20%、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并建立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但受债务危机和经济低迷等拖累,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荷兰等许多国家已宣布,将不同程度削减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欧盟原定于今年年初正式将ETS扩展到航空领域,但该计划的实施因遇到美国等许多国家的反对而受挫。
日本核泄漏事故后,德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决定暂停或削减核电规模,加大清洁能源发展力度。但由于清洁能源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远水不解近渴,近期这些国家对油气等化石能源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反弹。
围绕清洁能源的生产及技术研发等,各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特别是一些国家日渐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致使清洁能源贸易争端频发。欧盟于2009年7月决定对美出口生物柴油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还试图限制进口加拿大的高碳排油砂。2010年10月,美国针对中国对清洁能源行业补贴启动301调查。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企业围绕锂、硅等新能源原料的勘探开发竞争趋于激烈。新能源汽车、光伏太阳能等产业迅猛发展,带动锂、硅等原材料勘探开发热潮。在南美等地,围绕锂矿开采,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等资源国之间及美、澳等矿业集团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发展清洁能源亦应遵循规律
近年来,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清洁能源投资大幅度增加。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投资大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装机或利用规模多居世界第一或前列,核电在建规模占世界40%以上。但总体看,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仍明显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能源使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清洁能源技术及产业方面,还存在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完善、重复和低水平建设等问题及挑战。
丹麦知名学者比约恩·隆伯格在2011年4月20日的《华盛顿邮报》上撰文称,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为“绿色大跃进”,强调中国在绿色能源生产上的投入确实超过了许多国家,但大部分投资都用来为西方国家生产绿色能源。201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一半的太阳能电池板,但其中只有1%为本国使用。花旗银行集团的一项分析发现,中国1/3的风能资产都没有使用,许多风力涡轮机都没有连接到输电网。
能源消费方式和结构的改变需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无论是发展绿色经济还是低碳经济,都应建立在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在推动低碳经济和发展清洁能源的过程中,中国有一些做法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如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有些地方甚至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关停企业或断电等措施。
要实现减排效率的提高和更广泛的环境目标,宜进一步调整环保思路,逐渐由“政府计划型”转变为“公众参与型”和“产业演进型”。同时,调整清洁能源发展战略,适当减少对清洁能源产品的补贴,转而大力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创新。只有通过强化技术研发与创新,才可能真正降低清洁能源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