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电力与能源》(之四):电力与能源任重道远
2012/5/23 8:23:19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电力与能源任重道远(解读《中国电力与能源》(之四))
□周忠高 《 中国能源报 》( 2012年05月21日 第 18 版)
《中国电力与能源》这部36万字的著作,是在当前人类发展面临环境破坏、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巨大挑战,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的形势下面世的,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全书分9章40节,从能源概况、能源战略思路、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输送和配置、能源终端消费、能源市场、能源预警与应急、能源科技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等九个方面,全面分析了电力与能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阐述了电力与能源的重大意义、面临的形势、发展思路、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和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创新性。这部著作立足于国际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变化、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战略转型机遇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大能源观”。该书以系统论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全局、整体、历史、开放和普遍联系的视角,深刻地分析和研究电力与能源问题。该书把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联系起来,把电网建设放到国家能源发展大局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来考虑和谋划,深刻论述了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以优化能源配置方式,大力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油气输送管网等战略问题,深刻阐述了构建绿色能源消费模式以及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提高电气化水平、发展电动汽车等重大举措。
二是时代性。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探讨解决能源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探索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该书顺应时势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能源安全问题。该书认为,能源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受资源禀赋限制,煤炭在能源构成中长期占主导地位,在全国已探明化石能源储量中,94%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仅占6%。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常规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高,国家能源安全存在着严重的潜在风险。针对当前我国化石能源大量消耗,由此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该书就如何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如何解决能源大范围配置,如何参与全球“碳政治”,努力消除“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气候威胁论”等重大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转型、积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是战略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煤、电、油、气、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使经济对电力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该书从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我国能源资源布局,指出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北部和西部。高瞻远瞩地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总揽全局。该书从分析全球和我国能源状况入手,研究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并基于能源问题的复杂性和大能源观,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即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国际竞争格局转变,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能源现代化道路,营造相对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中国电力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科学性。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研究提出了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路径,深入阐述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问题,提出了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利用海外资源的思路和重点。概念、原理和论述科学确切,图表、数据、公式、符号、单位、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等引用准确、数据权威、前后一致,论证严谨,浑然一体。该书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构建、电网智能化、电动汽车发展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要性、思路重点和发展原则。
五是实用性。我国电力发展长期强调就地平衡、局部地区自求平衡,导致我国能源资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反复出现煤电运紧张状况,充分表明这一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该书明确提出,电力的核心任务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空中能源通道建设,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实现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电力保障。电网输电的环节少、效率高、覆盖面广,独特优势十分明显,“一特四大”战略为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提供坚强的电网平台,既解决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配置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长距离运输造成的成本升高,彰显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做到学术性和普及性统一,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介绍电力与能源科学发展的“全书”。该书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提出的目标任务实,提出的方针、原则和措施实在管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书深入研究能源市场和价格机制建设问题,对煤炭市场、电力市场和油气价格机制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创新能源市场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能源预警机制、能源应急体系和能源储备建设、能源科技创新、能源法制建设等具体方案和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
本书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出版,深刻揭示了能源对未来五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电力能源、资源状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能源、电力,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作者为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周忠高 《 中国能源报 》( 2012年05月21日 第 18 版)
《中国电力与能源》这部36万字的著作,是在当前人类发展面临环境破坏、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巨大挑战,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的形势下面世的,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全书分9章40节,从能源概况、能源战略思路、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输送和配置、能源终端消费、能源市场、能源预警与应急、能源科技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等九个方面,全面分析了电力与能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阐述了电力与能源的重大意义、面临的形势、发展思路、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和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创新性。这部著作立足于国际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变化、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战略转型机遇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大能源观”。该书以系统论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全局、整体、历史、开放和普遍联系的视角,深刻地分析和研究电力与能源问题。该书把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联系起来,把电网建设放到国家能源发展大局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来考虑和谋划,深刻论述了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以优化能源配置方式,大力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油气输送管网等战略问题,深刻阐述了构建绿色能源消费模式以及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提高电气化水平、发展电动汽车等重大举措。
二是时代性。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探讨解决能源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探索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该书顺应时势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能源安全问题。该书认为,能源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受资源禀赋限制,煤炭在能源构成中长期占主导地位,在全国已探明化石能源储量中,94%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仅占6%。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常规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高,国家能源安全存在着严重的潜在风险。针对当前我国化石能源大量消耗,由此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该书就如何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如何解决能源大范围配置,如何参与全球“碳政治”,努力消除“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气候威胁论”等重大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转型、积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是战略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煤、电、油、气、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使经济对电力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该书从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我国能源资源布局,指出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北部和西部。高瞻远瞩地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总揽全局。该书从分析全球和我国能源状况入手,研究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并基于能源问题的复杂性和大能源观,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即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国际竞争格局转变,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能源现代化道路,营造相对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中国电力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科学性。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研究提出了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路径,深入阐述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问题,提出了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利用海外资源的思路和重点。概念、原理和论述科学确切,图表、数据、公式、符号、单位、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等引用准确、数据权威、前后一致,论证严谨,浑然一体。该书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构建、电网智能化、电动汽车发展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要性、思路重点和发展原则。
五是实用性。我国电力发展长期强调就地平衡、局部地区自求平衡,导致我国能源资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反复出现煤电运紧张状况,充分表明这一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该书明确提出,电力的核心任务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空中能源通道建设,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实现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电力保障。电网输电的环节少、效率高、覆盖面广,独特优势十分明显,“一特四大”战略为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提供坚强的电网平台,既解决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配置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长距离运输造成的成本升高,彰显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做到学术性和普及性统一,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介绍电力与能源科学发展的“全书”。该书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提出的目标任务实,提出的方针、原则和措施实在管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书深入研究能源市场和价格机制建设问题,对煤炭市场、电力市场和油气价格机制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创新能源市场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能源预警机制、能源应急体系和能源储备建设、能源科技创新、能源法制建设等具体方案和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
本书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出版,深刻揭示了能源对未来五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电力能源、资源状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能源、电力,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作者为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