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代燃料的普安县样本
2009/5/8 8:27:28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4月20日,本报记者从贵州省省会贵阳乘车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到达了普安县青山镇。
普安县是国家500个重点扶持贫困县之一,总人口30.5万人,其中布依、苗、回、彝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8%。普安县有耕地25.7万亩,林地68万亩,宜牧荒山荒坡82.4万亩,平均海拔在1400米。
普安县县长李如晴告诉记者,2004年,普安县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项目建设通过了达标验收。青山、楼下、雪浦等乡镇的7个村56个村民小组的3128户代燃料户,共计1.33万人用上了代燃料电,优惠的电价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使5.88万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
2006年,普安县被列入2006~2008年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建设项目中,代燃料项目区覆盖了龙吟、青山和雪浦3个乡镇的9个村,有效保护林地面积10.08万亩。目前,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项目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有望在今年5月底申请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水利厅验收。
记者了解到,在第一批试点的青山镇,目前被第一批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覆盖的农户,每户每月可以享有100度价格仅为0.19元/度的代燃料电,而目前当地的电价在0.6元/度左右。而2008年普安县农民的人均收入则在2323元。
记者了解到,在资金筹措上,以普安县龙吟水电站为例,其代燃料装机为3700KW,总投资为2000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级水利部门补助资金为630万元,普安县的3家电力公司投资一部分,另有个体、民营经济参与部分投资。而龙吟水电站按照一年发电总量的1/3,以不超过0.24元/度的低价向项目区内的农户供电,其余发电量则上网,以实现水电站保本微利的经营。
记者对比了项目覆盖和未覆盖农户的生活,发现在项目覆盖户的厨房中,当地传统的烧柴大锅不见了踪影,重新翻新过的厨房墙壁不再有做饭时烧柴熏染上的黑烟,电饭煲和电磁炉则成为村民家中必备的厨具。而项目未覆盖农户,基本上还保留着烧柴的土灶和大锅,厨房墙壁上仍然保持着厚厚的烟熏痕迹,虽然电饭煲基本上已成了厨房的必备之物,但是电磁炉的使用并不普及。
青山镇黄家坝刘家冲组,是尚未被纳入项目覆盖范围的一个小组。该组村民刘关玉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他家使用的电费价格约为0.6元/度,一家四口人每月电费在20元左右。在做饭时,一般只用电饭煲煮煮饭,家中的大柴锅仍在使用中。而目前他家一年使用的柴火大约在6000斤,这需要一个人每天背大约200斤鲜柴,用30天才能弄足一年用的柴火量。
“如果能够用上每度两角钱左右的代燃料电,我们当然太高兴了。”刘关玉充满憧憬地对本报记者表示。
刘关玉憧憬的理由在项目已覆盖的山村被进一步得到证实。在青山镇营山村,农民刘明成的话很有代表性。刘老汉说,小水电代燃料给农民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节约了劳力和时间。
“以前烧火做饭要两个多小时,还必须有人在灶前看着。现在淘好米放在电饭煲里,就可以上山干活了,干完活回到家里,再用电磁炉炒个菜,很快就能吃到热饭热菜了。”他说。而此话引来该村其他村民的一片赞同声。
据李如晴介绍,该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和扩大试点后,代燃料项目去年减少薪柴用量2.42万吨,减少煤炭用量1.46万吨,减少秸秆用量1.48万吨,可保护森林植被和天然林面积15.96万亩,同时项目区林地的森林覆盖率也相应提高。普安县森林覆盖率已从2005年的24.7%提高到2008年的31.73%。
“希望上级下一步能把普安作为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整体推进县。”李如晴不只一遍地对记者说。 记者 张粼粼 中国经济导报
普安县是国家500个重点扶持贫困县之一,总人口30.5万人,其中布依、苗、回、彝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8%。普安县有耕地25.7万亩,林地68万亩,宜牧荒山荒坡82.4万亩,平均海拔在1400米。
普安县县长李如晴告诉记者,2004年,普安县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项目建设通过了达标验收。青山、楼下、雪浦等乡镇的7个村56个村民小组的3128户代燃料户,共计1.33万人用上了代燃料电,优惠的电价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使5.88万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
2006年,普安县被列入2006~2008年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建设项目中,代燃料项目区覆盖了龙吟、青山和雪浦3个乡镇的9个村,有效保护林地面积10.08万亩。目前,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项目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有望在今年5月底申请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水利厅验收。
记者了解到,在第一批试点的青山镇,目前被第一批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覆盖的农户,每户每月可以享有100度价格仅为0.19元/度的代燃料电,而目前当地的电价在0.6元/度左右。而2008年普安县农民的人均收入则在2323元。
记者了解到,在资金筹措上,以普安县龙吟水电站为例,其代燃料装机为3700KW,总投资为2000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级水利部门补助资金为630万元,普安县的3家电力公司投资一部分,另有个体、民营经济参与部分投资。而龙吟水电站按照一年发电总量的1/3,以不超过0.24元/度的低价向项目区内的农户供电,其余发电量则上网,以实现水电站保本微利的经营。
记者对比了项目覆盖和未覆盖农户的生活,发现在项目覆盖户的厨房中,当地传统的烧柴大锅不见了踪影,重新翻新过的厨房墙壁不再有做饭时烧柴熏染上的黑烟,电饭煲和电磁炉则成为村民家中必备的厨具。而项目未覆盖农户,基本上还保留着烧柴的土灶和大锅,厨房墙壁上仍然保持着厚厚的烟熏痕迹,虽然电饭煲基本上已成了厨房的必备之物,但是电磁炉的使用并不普及。
青山镇黄家坝刘家冲组,是尚未被纳入项目覆盖范围的一个小组。该组村民刘关玉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他家使用的电费价格约为0.6元/度,一家四口人每月电费在20元左右。在做饭时,一般只用电饭煲煮煮饭,家中的大柴锅仍在使用中。而目前他家一年使用的柴火大约在6000斤,这需要一个人每天背大约200斤鲜柴,用30天才能弄足一年用的柴火量。
“如果能够用上每度两角钱左右的代燃料电,我们当然太高兴了。”刘关玉充满憧憬地对本报记者表示。
刘关玉憧憬的理由在项目已覆盖的山村被进一步得到证实。在青山镇营山村,农民刘明成的话很有代表性。刘老汉说,小水电代燃料给农民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节约了劳力和时间。
“以前烧火做饭要两个多小时,还必须有人在灶前看着。现在淘好米放在电饭煲里,就可以上山干活了,干完活回到家里,再用电磁炉炒个菜,很快就能吃到热饭热菜了。”他说。而此话引来该村其他村民的一片赞同声。
据李如晴介绍,该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和扩大试点后,代燃料项目去年减少薪柴用量2.42万吨,减少煤炭用量1.46万吨,减少秸秆用量1.48万吨,可保护森林植被和天然林面积15.96万亩,同时项目区林地的森林覆盖率也相应提高。普安县森林覆盖率已从2005年的24.7%提高到2008年的31.73%。
“希望上级下一步能把普安作为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整体推进县。”李如晴不只一遍地对记者说。 记者 张粼粼 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