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市场化、法制化是风电并网之基
2012/5/3 8:29:45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史丰蕾 《 中国能源报 》( 2012年04月30日 第 05 版)
关于蒙西电网“弃风”的报道很多,国家电网和蒙西电网的利益博弈、风电“大跃进”带来的苦果,被写者们作为素材反复“操作”,有些揣度似在演绎小说,而且愈演愈烈。
可是到了内蒙古,你会发现这里每天的工作是平静而踏实的,风电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着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准备着事故预案;电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调度,改进调度;主管部门领导从会场到现场,从现场到会场,最后在夜灯和香烟的明灭中写就凝结他们心血的汇报材料,一读便知其思考之深入,绝非敷衍。和这些和风电有关的人接触,你会感染于他们身上的赤诚、大气和专注,利益博弈?政绩工程?我想当然不是绝对没有,但你握过这里从科研人员到政府官员的手,就会感到这些小儿科在这片土地上并不是主流。内蒙古是在做事情的。
比起那些极富戏剧性的描绘,内蒙古“弃风”问题更让我联想到上世纪末二滩水电的“弃水”。当时,一边是因为消纳问题,二滩水电站放掉大量本是用来发电的上游来水,一边是东南沿海严重“缺电”,一篇新华社的报道引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关注,终于推动了电力体制改革和西电东送的启幕。历史的相似把今天内蒙古狂风下的风电基地和昨天中部地区碧波湾下的水电星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西电东送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成功,也用事实教我们站上伟人的肩头,看清了理顺电力市场的根本所在。“弃风”和“弃水”一样,本质上不是一个利益集团与另一个利益集团的博弈,也不是一种技术路线和另一种技术路线的争拗,而是了一种体制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刻。
除了打通中西能源物理通道,“西电东送”更大的功绩在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当时各省网互为独立的体制藩篱,并且探索了按市场经济规律办电的道路,这也是当时江泽民同志和朱镕基同志在推进“西电东送”过程中所反复强调的。改革推进,调度优化,二滩的送电难题也随之顺出。内蒙古和二滩一样,最大的问题也在市场,可以想见,如果内蒙古放开电能交易,如果蒙西电网和国家电网能打破体制藩篱,如果清洁能源优先上网的权利能够得以保障,内蒙古风电并网最大的几个障碍已经消弭。
到了内蒙古,想起当地的一句古话“遵守法则”。这是成吉思汗在弥留之际留给他的子孙们的。天下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之攘攘皆为利往,这条规律本身已在世间根深蒂固,坏的游戏规则会让这种人类的天性转化为利益的割据,而好的游戏规则可以将之转化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有好的游戏规则,无论是2002年颁布的电力体制改革5号文件,还是2006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都为电力体制改革布下了清晰的顶层设计。可是,电力体制改革到今天有没有动力前行?用什么配套法律、法规来保障可再生能源法的执行?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些法则被束之高阁,而现实中每每被用到的法则,总让我们感受到与法律和市场的距离。比如,“弃风”是明显违背可再生能源法的,但又可以找出太多的理由为“弃风”辩护,电网消纳能力有限就是其一。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弃风,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弃风,让可再生能源的保障性收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呢。
改革迟缓的最坏结果,是投机者胜出,实干者套牢,无以富民强国。值得欣慰的是,今天内蒙古广袤的草场和干旱半干旱的荒地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踏实为风电辛勤耕耘的人,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有了内蒙古瑕不掩瑜的成功经验。但是改革之教训和经验摆在面前,正是为了这些辛勤耕耘的人,也要把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