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江湖争坝之鄱阳湖沧海桑田
2012/2/22 9:12:19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本报记者 胡学萃 《 中国能源报 》( 2012年02月20日   第 20 版)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非此不能解决鄱阳湖之困?

  ■《鄱阳湖区综合规划》环评名为湖区治理,实为枢纽工程之通关文牒。

  ■一年之内完成六大课题,原本反对的专家承担课题,外界质疑院士被“招安”。

  

  2月13日 ,《中国能源报》记者致环保部关于鄱阳湖通过环评一事的采访函有了回复。环保部新闻处给予记者的答复是:“目前为止,环保部并没有收到鄱阳湖工程的环评材料。”当记者追问,此次通过环评的是《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是不是意味着规划环评已经通过时,该人士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们没有收到关于鄱阳湖项目的环评材料。”

  众所周知,根据2003年《环评法》要求,在项目环评之前,必须先有规划环评。因此,此次《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一旦通过,就意味着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头号工程”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只剩下项目环评这一关。

  现在,江西方面称“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因此省里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多做事少说话”。本报记者多次致电江西省水利厅要求采访,截至记者发稿时都未能如愿。

  从“湖控工程”到“水利枢纽”

  在2000年之前,江西省政府多次提出在鄱阳湖上建坝,理由是为了抵御洪水,即所谓的“调枯控洪”规划,但此提案因众多负面因素遭到否决。   

  2008年,江西省改变策略,不再提“控湖工程”,而改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其核心理念由原来的“调枯控洪”改为“控枯不控洪”,通俗地说就是在洪水期让江湖(长江与鄱阳湖)自由连通,枯水期则适当下闸留水。

  从“湖控工程”到“水利枢纽”,一前一后的变化,意味着鄱阳湖建闸的初衷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鄱阳湖水利枢纽由原来的防洪功能转变为江西省所谓的生态功能。按照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的说法,就是把洪水存一部分到湖里,等到枯水期再用。

  江西方面的理由是:由于三峡的建成,造成长江来水减少,鄱阳湖出现常态性缺水,湖底裸露,严重影响了渔业、航运和城市生活、工业用水等等。

  按照江西鄱阳湖渔政局湖口分局的数据,三峡截流前,鄱阳湖最高水位能达到19.5米以上,截流后只有16—17米。而记者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中了解到,鄱阳湖闸坝在每年9月1日到9月30日的蓄水期,使湖水水位维持在15.5米,在满足航运、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控制湖水位不超过15.5米。

  可见,鄱阳湖水利枢纽与三峡并无直接联系,而孙晓山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陈了这个观点。那么,江西方面执意修建鄱阳湖闸坝的理由是什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仅两年的时间,江西因此获得的好处已见成效。

  据江西方面的统计数据:2011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一年,在其规划实施方案中确定了405个重大项目,已有300多个启动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000亿元,预计该经济区生产总值达6600亿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较快增长,为江西省GDP过万亿元打造出新的增长极。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上述种种因素都让外界怀疑,江西修建鄱阳湖闸坝实为利益驱使。

  在反对的理由当中,专家们说的最多是在鄱阳湖建水利工程,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将破坏整个长江流域的水文环境。长江的水文环境一旦被破坏,那么所带来的综合问题,比如气候变化问题等等,将可能是灾难性的。

  2011年,鄱阳湖和洞庭湖发生了严重旱情,为了缓解旱情,三峡水库加大了泄洪量,但没有缓解旱情。仅仅两周过后,鄱阳湖下起了大雨,不到两周时间,鄱阳湖又恢复了湖水浩荡的局面。

  因此,专家认为,解决鄱阳湖的常态性缺水问题,最终不是要靠建大坝建闸来解决,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做好生态恢复工作。另外,在鄱阳湖围湖造地建房建别墅、野蛮捕捞、挖沙船严重超采等行为,无疑对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应该赶紧制止这种事情的再度发生,以保证鄱阳湖的水域面积。

  有专家称,如果地方各自为政,不断建坝,将陷入恶性循环。以三峡大坝为例:上半年一般为枯水时期,上游来水不多,为了保证蓄水发电需要,大坝枢纽减少向下游的排放水量。此时,下游也不是丰水期,多数地方遇到干旱,但是得不到水,干旱加剧。到了5、6月份,江南进入梅雨季节,雨量增多,此时三峡大坝为了迎接丰水期的洪峰,一般要腾出库容,就进行放水。下游本水就多了,再加上水库加大泄水,苦不堪言。

  有专家建议,应该考虑在干旱季节,趁河床干旱、湖泊露底之际,在保护好岸坡的情况下,挖深河床湖底(实际上是清掏以往历史形成的淤泥)。这样,在河床湖底降低后,河流(湖泊)的深度加大,增大河流湖泊的蓄水容量,即使遇到干旱和水面的蒸发,不至于一遇干旱就缺水。其次,加大了河床与地表的落差,缓解了“悬河”的威胁,还加快水的泄流,不至于造成城市内涝。相比堵、拦、建坝的方式,“疏”的方式,更加有效,而且与建坝相比投资不大。          

  按照规划,鄱阳湖水利枢纽总投资96亿元,建成后蓄水量可达200亿立方米。

  一年之内完成六大课题

  2009年,得知鄱阳湖建坝可能上马的消息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和曹文宣、李文华、刘兴土等15名院士学者,联手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江西省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情况的反映和建议”,认为“如果鄱阳湖建坝的话,会在生态方面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不仅影响下游大城市的供水安全,而且必然延长鄱阳湖换水周期,希望政府能给予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江西省政府改变思路:调枯不调洪,将坝改为闸,汛期行洪,枯水前落闸蓄水。按照设想,将在鄱阳湖中开建一条长约2.8公里的拦湖大闸,并采取一系列保护生态和水文环境的措施,称这样不会对生态发生影响。

  2010年1月19日, 为深入研究、科学论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积极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委、省政府举行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研究课题”专家聘任签订仪式。此前反对声音强烈的院士、专家曹文宣、李文华、刘兴土等领衔承担了这“六大研究课题”。

  2011年1月6日,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研究课题”成果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一年的时间完成六大课题,速度快得惊人。    

  针对江西方面拿出钱邀请先前发出反对声音的院士来进行论证一事,外界质疑院士和江西是既得利益体。李文华院士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称,他们没有被“招安”,也不担心江西省给他们任何压力;之所以接受聘任,是因为国家任务来了,他们将本着实事求是,综合考虑的原则,研究该工程到底该不该上,该怎么做。

  尽管最近几年关于鄱阳湖建大坝引起了各方关注,形成了建坝建闸派和反对派两派对立的局面,但鄱阳湖建坝建闸似乎已经势不可挡。

 

  相关链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这一地区的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经济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将重点打造光电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等八大新型工业产业基地;推进“两核(彭泽、万安核电站)一控(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打造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

  鄱阳湖水利枢纽的运行方式是:

  在主汛期的5月1日—8月31日,闸门全敞开,江湖连通;

  在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前的9月1日—9月30日期间,当湖水位消落到15.5米时,控制闸门开度,使湖水位维持在15.5米左右;

  遇枯水年,9月1日湖水位低于14米,在满足航运、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控制闸门开度,尽快充蓄,并控制湖水位不超过15.5米;

  另外,在三峡水库蓄水期的10月1日—10月31日,加大枢纽泄量,将湖水位从15.5米降至调控高水位14米,以补充下游因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外江水量减少;

  在11月1日—次年2月底的供水期,为满足通航、生态基流需求,枢纽最小下泄流量按925立方米/秒控制,尽量使湖泊维持在调控高水位运行;

  到3月1日—4月30日,加大枢纽泄量,至4月30日将湖水位降至调控低水位12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