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争坝之鄱阳湖风云再起
2012/2/15 8:32:30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本报记者 胡学萃 《 中国能源报 》( 2012年02月13日 第 20 版)
鄱阳湖地理位置及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图
最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江湖之争因《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悄然通过国家环评而风云再起。
规划显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鄱阳湖入江水道,控制鄱阳湖水系全部流域面积。坝址左岸为长岭山,山顶高程为129米;右岸为屏峰山,山顶高程为149.2米。工程主体是在两山之间修建长约2800米的闸坝。
江西方面称,此举是为抵消三峡工程对鄱阳湖造成的不利影响。
《中国能源报》记者致电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集团)时,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相信,这么大的事情,国家层面会慎重考虑的。”
但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2011年江西方面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奔走,《鄱阳湖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很可能会在今年通过审查。当记者为此向三峡集团求证时,三峡集团相关人士大为震惊,随后表示对此事不便评价。
以邻为壑
还是画地为牢?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江西鄱阳湖周边的渔民们发现,昔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渔歌已歇、牧歌声起。
碧草连天、湖床走马。“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1800平方米的湖心岛“落星墩”,已经连续好几个冬天没有走船了。2011年,长江中下游发生历史罕见干旱,鄱阳湖缩水近四成。
江西方面认为,三峡蓄水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江湖格局”。一是三峡蓄水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二是清水下泄刷低河床导致江水不能倒灌鄱阳湖。此外,还有生态方面的恶化。为抵消这种改变,江西决定在鄱阳湖湖口建设2800米的闸坝,在枯水季节把水拦在自己的盆子里。
但是江西这种说法却没能得到水电专家的认同。“如果三峡蓄水导致你生态方面的恶化,你修闸坝之后不也同样有生态恶化的问题吗?”有专家认为,江西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并不足以让人信服。
据长江电力消息,2011年长江上游流域降水总量较多年平均偏枯24.5%,年入库水量从1978年来排在倒数第4位,属历史罕见偏枯。
这则消息,让江西方面更为不安。
1月5日,元旦节假期刚过,江西省水利厅党委书记、厅长孙晓山率队走进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鄱建办)慰问全体干部职工,称“过去的一年,鄱阳湖水利枢纽立项工作之艰难超出想象”。他勉励他的团队要继续坚定信心,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鄱阳湖水利枢纽立项建设是江西全省的大事,水利厅将举全厅之力、动用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全力支持。
“现在上面的来水是4000个流量,但三峡水库为下游补水是5000—6000个流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对本报记者说。
陆佑楣笑言:“我对这个事情不是太了解,但是不要把三峡拿出来说,你修不修坝是你的事。”
水电专家张博庭认为,江西方面应当考虑如何应对三峡工程后时代的新形势,比如从鄱阳湖的深度上做文章,掏低湖床。
还有专家认为,鄱阳湖之于长江,最重要的还在于其吞吐功能。一吞一吐之间,犹如长江之呼吸,因此鄱阳湖也被称为“长江绿肺”。因此有专家认为,此举将影响鄱阳湖乃至长江防洪,无疑是画地为牢。
作为项目建议书的“六大课题”之一,《鄱阳湖水利枢纽对防洪的影响与决策研究》在2011年年初通过了评审验收。对此,有专家表示,如此重大的课题如此草率通关,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项目魔咒?
鄱阳湖建坝一事由来已久。
在鄱阳湖建设水利枢纽,早在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就有描述。江西方面用“呕心沥血、孜孜以求、蓄势待发、指日可待”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希望鄱阳湖水利枢纽上马的迫切心情。从2002年全国“两会”上,江西省40名人大代表提交《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的“一号提案”以后,十年的时间里,江西省几代领导人从未放弃过奔走。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凭借这股东风,2010年1月6日,江西省火速成立了鄱建办。
记者在登陆江西省水利厅的网站时发现,这个如今已经成立两年多的机构,负责人由江西省水利厅5位党委班子成员担任。5位分管领导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并公布了工作电话。
江西省水利厅党委书记、厅长孙晓山亲自挂帅主持全面工作。江西省水利厅党委委员朱来友任主任、总经理,负责联系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党委委员熊小群任副主任、副总经理,负责联系水利部、三峡办,协调与省水利厅、省科技厅及省山江湖办之间的工作;同样是副主任、副总经理的齐红和纪伟涛分别负责联系环保、农林、交通和卫生部门。当记者试图通过网站上公布的电话联系几位负责人时,发现是传真机号码。
记者通过该网站发现,鄱建办主任朱来友的主要工作,就是频繁走访与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相关的单位和领导。例如水利部规划司、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委,包括正在北京医院治病的两院院士潘家铮、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士王浩等水利水电专家。
据了解,受江西省委托,长江委设计院承担了鄱阳湖水利枢纽项目必要性研究、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承担了灌溉供水这一课题的研究,这两大课题正是决定《鄱阳湖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能否通过审查的关键。
“都是地方政绩惹的祸。”一位接近鄱阳湖论证的环保人士对记者说,如今地方上为了跑项目,全然不顾投资经济与否、环境友好与否。“只要拉来项目,就有政绩,再遇到朝中有人,项目要拿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鄱阳湖水利枢纽被江西省寄予厚望。
2011年11月14—16日,受水利部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南昌召开《鄱阳湖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预审会。会议认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科学恢复和调整江湖关系、维护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提高湖区供水灌溉保障率和航运能力、防治血吸虫病、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是必要的。
环保部“不讲原则”?
2011年12月13—14日,《鄱阳湖综合治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有关部委的司(局、办)领导和代表以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等18位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了该“规划环评报告”。
消息一出,江湖争坝众说纷纭。
有媒体报道认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头上这个“紧箍咒”被拿掉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因此,各方担心鄱阳湖水利枢纽会因为论证不充分而流于草率,有人建议,应当如当初三峡工程的上马一样,提交全国人大表决。
此举也引发水电系统不满。一位水电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江西赣江井冈山水电厂,因环评问题一拖再拖,环保部始终不肯松口。而对于鄱阳湖这么重大的工程,却不声不响地匆匆通过环评,实在“太不讲原则”。“为什么一说到建水电站,就是破坏环保,就喊打喊杀的?弄得水电建设像过街老鼠一样。一说到水利工程,就是造福一方的民生工程?”这位水电人士向记者抱怨道。
“水电工程同水利工程一样,承担了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等多重社会和生态功能,不能一竿子打死。要说破坏环保,只要建坝,无论是水电工程还是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性质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是这样,那以后我们建水电站,都改名叫水利工程可不可以?”该人士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水利工程建设一般为国家投资,而水电工程为企业行为,因此容易给地方造成水电工程只为赚钱的形象,这也是水电工程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相比水利工程面临更多阻力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