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我国能源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
2009/3/11 20:47:47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www.hydropower.org.cn   日期:2007-08-22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 史丹

--------------------------------------------------------------------------------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能源经济的发展格局、制约能源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发生深刻的变化。根据“十五”以及“十一五”开局第一年能源经济运行情况,我国能源经济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生产与消费增长加快,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耗强度上升

  “七五”、“八五”、“九五”三个计划期,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6.5%,6%、-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小于“1”。进入“十五”以后,能源消费速度开始加快,并且逐步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平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平均能源消费弹性分别达到10%和1.05。2003年、2004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53和1.59。2005年能源消费量为22.33亿吨标煤,是2000年的1.6倍,能源消费绝对量增长了8.5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增长了64%,石油消费增长了45%,电力消费增长了85%。

  在能源需求的拉动下,能源生产增长也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能源总产量达到20.61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加7.71亿吨标煤。其中,我国的煤炭产量年均增长9.8%,达到22.05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10亿吨;发电量年均增长了13%,达到25002.6亿千瓦小时,比2000年增长了11446.6亿千瓦小时;石油产量2005年达到1.81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1835.3万吨,年均增长2.2%。

  需要指出的是,受资源限制,我国原油产量一直增幅不大,已连续13年低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尽管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能够随着需求增长而增长,但是需求的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差异却随着需求的增长而越来越大。如,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差与石油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差如同一把张口的剪刀: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于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石油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却越来越大于在生产总量中的比重,自给率逐年下降。

  由于能源消耗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也结束了改革开放后持续22年的下降趋势,在“十五”中期开始逐步上升。这一转变使我国到2020年再次实现能源翻一番,GDP翻两番的目标受到严重的挑战。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但是,由于多种原因,2006年上半年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继续上升了0.8%。

  2.石油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供需平衡进一步转向依赖进口

  在“八五”之前,能源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能源供需总量上,做到总量的平衡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能源需求结构逐步发生变化。进入“九五”和“十五”以来,虽然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建设能力大大提高,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尤其是主力油田的开采已进入中后期,石油资源不足以支持高速增长的石油需求。能源生产结构难以随着需求结构的转变而转变,由此导致的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不得不依靠石油进口加以解决,并且进口的数量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大。2005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达到1.43亿吨,占我国石油消费量的43.9%,能源消费量的9.2%,分别比1995提高了36.3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石油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的8%。

  根据我国的煤炭、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一次能源的资源条件、生产技术和生产的市场化水平,在短期内能够快速增加生产的只有煤炭,而以液体燃料为动力的能源消费需求在短期内还难以大规模地替代。因此,我国的石油进口将继续下去。2006年1-9月我国的原油进口达到10925.8万吨同比增长15.9%原油出口427.5万吨同比下降21.8%。根据我国目前石油需求和进口增长的态势,石油进口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50%以上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测时间提前到来。

  依赖进口石油实现能源供需平衡意味着我国的能源供需平衡已由封闭式平衡转向开放型平衡。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已超过科威特和阿曼两国一年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随着进口数量的增长,世界能源供需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越来越重要。此外,当前世界能源供需与国际贸易不是单纯的经济关系,而是和政治、外交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影响因素复杂多变。为了分散风险和保证能源供应,我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与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努力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3.能源价格上涨,但对整个工业利润与居民生活的影响不大

  受国内供需关系及国际油价的影响,我国能源价格在“十五”期间普遍上升。煤炭价格在经过“九五”期间的跌落之后,“十五”期间尤其是“十五”后期随着煤炭需求的增长开始较大幅度的攀升,例如,国有重点煤矿平均坑口价2000年为139.69元/吨,2004年达到了206.43元/吨。2005年发电用煤平均价格212.75元/元,比2004年提高50.24元/吨,增长30.9%。石油价格受国际油价的影响增长的幅度更大。2002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出厂价分别为639元/1000M3,738元/1000M3,803元/1000M3,2004年分别达到664元/1000M3,751元/1000M3,709元/1000M3。相比之下,电力价格的涨幅不大。但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相比,煤炭、石油、电力的出厂价格增长幅度较高。

  能源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近几年来,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煤炭行业在经历了从1997年下半年到2000年三年多的特殊困难时期以后,2001年开始走出低谷,经济效益开始回升,2005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552亿元,同比增加243亿元,增长78.8%。石油和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9%,销售增长34.8%,利润增长32.3%,分别比全国工业高出10.2、7.8、9.7个百分点。电力工业由于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利润增幅较小。火电发电企业在销售收入增长19%的情况下,利润只增长2%,并出现亏损企业。2005年电力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1.4%。2005年,除石油加工业外,其他能源行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煤炭开采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两大行业利润率更是大幅度上张。能源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收益最高的行业,能源工业的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利润30.1%,为能源工业的再投资创造了条件。

  能源价格上涨会对企业生产成本和人民生活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根据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变化趋势来看,能源价格的上涨并没有造成工业部门盈利水平的总体下降。2002年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幅度大大低于收入指数的增长。因此,“十五”期间,尽管我国的能源价格有一定的幅度的上升,但无论对工业生产还是对居民的生活都没有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这也说明我国能源价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4.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环境改善

  受需求与价格因素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城镇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加快,2000-2005年投资规模增长了1.68倍,在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4.3%,比2000年提高2.1个百分点。在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煤炭和石油加工两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最大分别增长了4.5倍和3.6倍。投资增长幅度最小的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只有0.85倍。电力行业投资增长1.59倍,低于煤炭开采业与石油加工业但是其基数大,在能源工业中仍保持最高的比重。2006年前三个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942亿元,同比增长27.3%,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36.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9.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1%。

  “十五”时期是我国电力供需关系较为紧张的一个时期,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一些能源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2003年华东电网全年拉闸限电损失电量达到42.6亿千瓦时,上海电网缺口约为200万千瓦,江苏错峰让电达到389万千瓦。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和无锡已出现全年性、持续性缺电。浙江是全国缺电最为严重的省份,拉限电达到35.85万条次,损失电量34.09亿千瓦时,在错峰让电140万千瓦的情况下,电力缺口仍然较大。其他地区缺电虽然没有华东地区那么严重,但是也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

  电力短缺或者说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电力建设投资,电力项目一时成为中央与地方投资的热点。地方项目中,有75.1%的资金投向电力行业,中央项目的资金有55.7%投向电力行业。中央与地方项目合计,电力行业的项目投资占全部能源项目投资的66%。2001、2002、2003年国家分别批准开工电站项目2140万千瓦、2337万千瓦和3111万千瓦。2004年已经批准开工电站项目6110万千瓦,而实际开工的发电厂装机却达到了1.8亿千瓦,违规开工达1.2亿千瓦是批准开工的两倍。致使“十五”期间的电力规划与实际执行结果发生较大的偏差。2003年以后,每年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十五”期末,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亿千瓦。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与投资拉动,但能源固定资产投资与我国的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拉动了能源需求的增长,进而拉动了能源投资;反过来,能源投资的增长又推动了经济增长。在能源固定资产投资中,对经济增长速度和供需关系比较敏感的是电力行业的投资,这也是中央与地方项目在近几年更多地集中在电力行业的原因。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7.08.2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