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扎渡水电站建设者的大年三十
2012/2/3 8:50:04 新闻来源:北极星水力发电网
在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天喜地迎接新春的时候,由水电十四局担负施工的糯扎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内灯火辉煌,工人们仍在忙碌。
大年三十这天清早,笔者踏入七号机定子机架工位,见身穿蓝色工作服体型魁梧的发电机一队队长华永双从齿压板平台下钻出来,头上沾满了灰尘,鼻子头一抹黑,起身后拿起百分表量具走向定位筋逐段做测量。我忍不住笑了出来。他笑嘻嘻地说:“快过年了,到测量架下面检查一遍,看看所有螺栓是否都稳固了,这关系到定位筋的中心准确度。”我问他:“今天是年三十,还不休息”?
“不能休息,今天把手头最后的工作做完,这样心里踏实,年夜饭大伙吃着才放心。”
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已年过五十的华师傅三十多年水电生涯,造就了他说一不二的耿直性格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刚才手上拿着的那个百分表量具就是出自他手,是他在功果桥电站的时候,看到调整定位筋时,工人们常常需要在安静的条件下戴上耳机用内千分尺调整弦距,测量速度缓慢。作为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他,用小铁管和百分表结合起来发明了百分表量具。这样不仅速度快,而且精确率也高。经过试验,原来用内径千分尺调整定位筋需要近一个月时间,而使用他自制的百分表量具进行测量调整就能缩短一半时间。
2005年至今7年他辗转7个水电站,今年是第六年没回家过年。他说:“水电人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当你选择了水电这个行业,那就意味着这一生就要将‘奉献’二字刻在心中”。
在谈到家庭的时候,他神情庄重地说:“我娶到了一位贤惠的妻子”。是的,妻子跟他三十多年,没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原来他在电站工地忙,妻子照顾家里老小,如今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又跟着他在工地,这么多年全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吃饭的日子都能用手指头数得清。这不,就在几天前岳母74岁的寿辰,因为今年是抢发电的关键年,妻子为了让他能安心带班,放弃回家为母亲祝寿,决定在工地陪他一起过年。妻子的姐妹们都从省外回来,五姐妹就缺她一个。电话里老人还叮嘱他们:“好好干!好好干!”华师傅深为感慨。
站在华师傅旁的两小伙子,一是正在不慌不忙地测量定位筋半径,一是正在认真地记录着数据。
做记录的叫陶兴成,来自云南屏边,2006年毕业到了十四局安装分公司,已有3年没回家过年。他说:“今年不回家,因为糯扎渡电站机电安装正是高峰期,大伙都在加班加点干,等发电了再抽时间回去陪陪老婆和孩子”。说话间他眼睛湿润了,因为儿子今年刚满1岁,作为初为人父的他,和儿子呆在一起的日子就是刚出生的那十几天,心里觉得愧对孩儿和妻子。
不过他说,当初选择了水电这个行业就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就因为水电人那种永不服输、那种奋勇拼搏精神激励着自己要将这条路走下去。闲下来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将儿子和妻子的照片翻来覆去看,看到儿子可爱的笑脸和妻子娇小的容貌,就觉得全身来劲。在他看来,工作中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得倒自己。他学会了苦中作乐,最重要的是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2012年,他最大心愿是希望儿子能健健康康成长。
工作面上,发电机一队的队员们正各司其责地忙碌着。今天他们的任务是将定位筋半径数据和弦距数据全部测量出来,再对各部位做年前最后一次安全检查。
九号机定子下线加紧进行
笔者看到,九号机定子下线工位人头攒动,二十多名工人正在忙碌。有的在配胶,有的在敷胶,有的在套绝缘套,有的在刷漆。我被这幅热火朝天的图景吸引住了,是什么让他们在大年三十还干得那么起劲?
当我走近的时候,一位中年男子目光炯炯有神,手持一把手电,他把一根头发丝从胶里拣出来,告诉操作的工人:“做什么事情要细心再细心,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是电站的核心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原来他就是下线队队长李大华,他工作细心,在定子下线这个技术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年三十一大早,他在班前会上给大家作动员,坚定的告诉大家:“今天虽然是大年三十,可我们知道今年是抢发电的关键年,作为绝缘盒的安装,是绕组安装中的一个小结,是年前的最后一项任务。咱们加紧点一鼓作气把它干完,为下道工序多争取点时间”。
站在一旁的蒋师傅说:“老李是一位老“70工”,个人技术能力强,平时完全都可以在旁边指挥,可他从来都是亲力亲为带头干。错了就认真指点,从不发脾气,看到情绪低落的队员他都会耐心开导做工作,对他们就像兄长、慈父。所以,在队里大伙都很敬重他。今天虽然是年三十,他亲自带头干,我们就更没什么说的了”。
李大华曾说,干活就像下象棋,走一步看三步,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计划,要有预见性,这样才会步步为营。否则,错一步步步皆输,输的不是自己的技术,不是自己的荣誉,而是企业的声誉和效益。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经验全部传授给新一代年轻人。”他怎么说。当笔者问起他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他笑着说:“看到绕组安装通过耐压试验并能顺利验收,电站能够顺利发电。”
走下绕组安装现场的台阶,晃眼看到去年从华北水电学院毕业来的大学生徐文凯。他手带着胶套、身上系着围裙,正在给定子绕组线棒涂抹绝缘胶,不停地套绝缘套。看着他熟练的手法,经过半年多的历练,如今已逐步熟悉工作。今年头一次在外过年,心里特别想家,可在电话里父母都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工作。
当谈及工作时,徐文凯说,刚来的时候心里感到特别的不平衡,因为同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同学,有的在城里找到环境舒适的工作,自己想过要打退堂鼓。特别是在去年10月,首台机定子叠片时,有几天早上8点进洞,第二天早8点才下班。因为打压的时候定子下齿板和工作平台之间空间狭小,人必须睡在铁板上才能够把铁销拉到位。睡在冰冷的铁板上,真感觉到身心疲惫。紧接着又是拉电缆,一根根比自己手腕还要粗的电缆要整齐的排列在定子铁芯上面,渐渐地觉得自己的体力有点吃不消。但是,师傅和师兄弟们顽强克服困难的那种拼搏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让他坚定了信念,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
“等自己有出息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在城里买房,把双亲都给接过来和自己一起住!”徐文凯这样说。笔者从心里为他鼓掌加油,相信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水电人身上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美丽、那种精神,让笔者不禁一次次肃然起敬。在这个团圆的年三十,“奉献”二字在真真切切地诠释,让我们向水电建设者致敬!
车缓缓开出厂房,路边的紫荆花开得艳丽多姿。在我的耳边回响着工人们对家人的祝福:“过年了,我们不在家,希望爸妈身体健康,妻儿平平安安”!
七号机定位筋调测有条不紊
大年三十这天清早,笔者踏入七号机定子机架工位,见身穿蓝色工作服体型魁梧的发电机一队队长华永双从齿压板平台下钻出来,头上沾满了灰尘,鼻子头一抹黑,起身后拿起百分表量具走向定位筋逐段做测量。我忍不住笑了出来。他笑嘻嘻地说:“快过年了,到测量架下面检查一遍,看看所有螺栓是否都稳固了,这关系到定位筋的中心准确度。”我问他:“今天是年三十,还不休息”?
“不能休息,今天把手头最后的工作做完,这样心里踏实,年夜饭大伙吃着才放心。”
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已年过五十的华师傅三十多年水电生涯,造就了他说一不二的耿直性格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刚才手上拿着的那个百分表量具就是出自他手,是他在功果桥电站的时候,看到调整定位筋时,工人们常常需要在安静的条件下戴上耳机用内千分尺调整弦距,测量速度缓慢。作为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他,用小铁管和百分表结合起来发明了百分表量具。这样不仅速度快,而且精确率也高。经过试验,原来用内径千分尺调整定位筋需要近一个月时间,而使用他自制的百分表量具进行测量调整就能缩短一半时间。
2005年至今7年他辗转7个水电站,今年是第六年没回家过年。他说:“水电人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当你选择了水电这个行业,那就意味着这一生就要将‘奉献’二字刻在心中”。
在谈到家庭的时候,他神情庄重地说:“我娶到了一位贤惠的妻子”。是的,妻子跟他三十多年,没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原来他在电站工地忙,妻子照顾家里老小,如今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又跟着他在工地,这么多年全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吃饭的日子都能用手指头数得清。这不,就在几天前岳母74岁的寿辰,因为今年是抢发电的关键年,妻子为了让他能安心带班,放弃回家为母亲祝寿,决定在工地陪他一起过年。妻子的姐妹们都从省外回来,五姐妹就缺她一个。电话里老人还叮嘱他们:“好好干!好好干!”华师傅深为感慨。
站在华师傅旁的两小伙子,一是正在不慌不忙地测量定位筋半径,一是正在认真地记录着数据。
做记录的叫陶兴成,来自云南屏边,2006年毕业到了十四局安装分公司,已有3年没回家过年。他说:“今年不回家,因为糯扎渡电站机电安装正是高峰期,大伙都在加班加点干,等发电了再抽时间回去陪陪老婆和孩子”。说话间他眼睛湿润了,因为儿子今年刚满1岁,作为初为人父的他,和儿子呆在一起的日子就是刚出生的那十几天,心里觉得愧对孩儿和妻子。
不过他说,当初选择了水电这个行业就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就因为水电人那种永不服输、那种奋勇拼搏精神激励着自己要将这条路走下去。闲下来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将儿子和妻子的照片翻来覆去看,看到儿子可爱的笑脸和妻子娇小的容貌,就觉得全身来劲。在他看来,工作中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得倒自己。他学会了苦中作乐,最重要的是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2012年,他最大心愿是希望儿子能健健康康成长。
工作面上,发电机一队的队员们正各司其责地忙碌着。今天他们的任务是将定位筋半径数据和弦距数据全部测量出来,再对各部位做年前最后一次安全检查。
九号机定子下线加紧进行
笔者看到,九号机定子下线工位人头攒动,二十多名工人正在忙碌。有的在配胶,有的在敷胶,有的在套绝缘套,有的在刷漆。我被这幅热火朝天的图景吸引住了,是什么让他们在大年三十还干得那么起劲?
当我走近的时候,一位中年男子目光炯炯有神,手持一把手电,他把一根头发丝从胶里拣出来,告诉操作的工人:“做什么事情要细心再细心,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是电站的核心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原来他就是下线队队长李大华,他工作细心,在定子下线这个技术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年三十一大早,他在班前会上给大家作动员,坚定的告诉大家:“今天虽然是大年三十,可我们知道今年是抢发电的关键年,作为绝缘盒的安装,是绕组安装中的一个小结,是年前的最后一项任务。咱们加紧点一鼓作气把它干完,为下道工序多争取点时间”。
站在一旁的蒋师傅说:“老李是一位老“70工”,个人技术能力强,平时完全都可以在旁边指挥,可他从来都是亲力亲为带头干。错了就认真指点,从不发脾气,看到情绪低落的队员他都会耐心开导做工作,对他们就像兄长、慈父。所以,在队里大伙都很敬重他。今天虽然是年三十,他亲自带头干,我们就更没什么说的了”。
李大华曾说,干活就像下象棋,走一步看三步,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计划,要有预见性,这样才会步步为营。否则,错一步步步皆输,输的不是自己的技术,不是自己的荣誉,而是企业的声誉和效益。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经验全部传授给新一代年轻人。”他怎么说。当笔者问起他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他笑着说:“看到绕组安装通过耐压试验并能顺利验收,电站能够顺利发电。”
走下绕组安装现场的台阶,晃眼看到去年从华北水电学院毕业来的大学生徐文凯。他手带着胶套、身上系着围裙,正在给定子绕组线棒涂抹绝缘胶,不停地套绝缘套。看着他熟练的手法,经过半年多的历练,如今已逐步熟悉工作。今年头一次在外过年,心里特别想家,可在电话里父母都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工作。
当谈及工作时,徐文凯说,刚来的时候心里感到特别的不平衡,因为同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同学,有的在城里找到环境舒适的工作,自己想过要打退堂鼓。特别是在去年10月,首台机定子叠片时,有几天早上8点进洞,第二天早8点才下班。因为打压的时候定子下齿板和工作平台之间空间狭小,人必须睡在铁板上才能够把铁销拉到位。睡在冰冷的铁板上,真感觉到身心疲惫。紧接着又是拉电缆,一根根比自己手腕还要粗的电缆要整齐的排列在定子铁芯上面,渐渐地觉得自己的体力有点吃不消。但是,师傅和师兄弟们顽强克服困难的那种拼搏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让他坚定了信念,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
“等自己有出息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在城里买房,把双亲都给接过来和自己一起住!”徐文凯这样说。笔者从心里为他鼓掌加油,相信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水电人身上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美丽、那种精神,让笔者不禁一次次肃然起敬。在这个团圆的年三十,“奉献”二字在真真切切地诠释,让我们向水电建设者致敬!
车缓缓开出厂房,路边的紫荆花开得艳丽多姿。在我的耳边回响着工人们对家人的祝福:“过年了,我们不在家,希望爸妈身体健康,妻儿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