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曹广晶:加强科技创新 打造企业基业常青的基因
2011/9/29 12:29:54    新闻来源:中国三峡工程报
——在中国三峡集团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本次科技工作大会是集团公司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首先,我代表集团公司,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三峡工程建设和集团公司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召开这次科技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发集团公司的创新活力和热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企业基业常青的基因。这次大会全面总结了集团公司“十一五”科技成果和经验,认真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对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科技部、水利部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对集团公司科技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开得很成功。张超然总工所作的科技工作报告内容全面,张为民总工对两个规划所作的说明重点突出,六个专题发言很有代表性。我相信,通过本次会议,必将对提高集团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开创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新局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就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几个重大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国资委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各中央企业也纷纷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激烈的竞争局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科技创新是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必然要求
    在年初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王勇同志指出,中央企业要大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做优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集团公司在今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宏伟目标,基本特征是:主业突出,公司治理结构良好;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创新能力强、制度标准能力强,具备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团队;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美誉度。
    为实现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巩固传统水电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提高新能源发展和国际化经营水平,构筑集团公司发展的新优势。目前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强风电、太阳能、核电以及其它新能源的关键技术研究,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在新一轮的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发展中抢占先机。要完善和推广应用三峡标准,努力把三峡标准推向国际,增强集团公司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广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使我们能在国际市场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科技创新是集团公司发挥水电行业引领作用的重要保障
    中国三峡集团是以大型水电开发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在水电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充分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创新成就了三峡工程,没有创新、没有突破,就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多项创新成果的集成,是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装备制造业、材料生产、生产运行、投融资管理等全产业链上的所有单位技术和能力的集成。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我们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解决了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船闸高边坡开挖与保护、大型机组制造安装等一系列世界难题,实现了大型机组国产化目标,建立了三峡工程的技术标准,推动我国水电工程技术和水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国水电开发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面临环保、移民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集团公司作为水电行业的龙头企业,要继续发挥骨干作用,依托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加强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水电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推动水电行业技术进步,同时加强水电建设所涉及的移民工作、生态环保、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引领水电事业实现科学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三)科技创新是集团公司培育长寿基因、保持基业常青的根本途径
    如同人渴望长寿,做企业者都希望基业常青。仅仅拥有财富并不能使人长寿,同样也不能使企业做到基业常青。一个企业能否长盛不衰,成为百年老店,关键在于企业能否进行持续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只有那些既能创造财富,又拥有创新活力,同时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基业常青。中国三峡集团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8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业务已经从三峡走向长江上游,从水电走向清洁能源,从国内走向国际,并初步形成了水电核心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集团公司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我们要不断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作为培育企业长寿基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开展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赢得主动,保持基业常青。
    二、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是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集团公司提出了装机容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三个翻番”的目标。围绕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十二五”规划,集团公司组织编制了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十二五”科技规划。这两个科技规划明确了集团公司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建设创新型企业指明了道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一)深刻领会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
    集团公司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做强做优、打造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目标,贯彻落实“传承三峡经验,引领水电未来,建设创新企业,支撑跨越发展”的方针,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工程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培育集团公司清洁能源行业核心竞争能力,为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24字方针”是集团公司科技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传承三峡经验,就是要全面总结三峡工程建设中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在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建设中推广、应用和提高;引领水电未来,就是要总结推广三峡工程的技术标准,加强对水电开发中关键技术、移民和环保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引领水电事业科学发展;建设创新企业,就是根据集团发展目标,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集团公司整体创新能力;支撑跨越发展,就是要适应集团公司战略转型和业务拓展的需要,超前开展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培育新兴产业,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
    科学技术创新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凡是影响和制约集团公司发展的问题都应当作为创新和突破的研究课题。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着力于发挥行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着力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优质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着力于提升集团公司效益,节约成本,提高发展质量;着力于破解影响集团公司发展的重大问题,消除发生的或潜在的不利影响。
集团公司已对“十二五”科技发展做出总体部署。我们要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提高引领水电行业发展的能力,引领大型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平,跟踪其它清洁能源关键技术研究,确定若干重点领域,抓住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若干重大专项,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不断为集团公司建设创新型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正确处理科技创新的几个关系
    科技创新是一项涉及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和长期性工作,必须始终服务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企业发展需要相结合,根据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将国家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科技创新布局。二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确保机构人员、科技投入、激励政策落实,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激情与活力,增强集团公司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保持创新的可持续性。三是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科技工作既要满足企业当前发展需要,又要有前瞻性,要算大账、谋长远,结合国内外新能源科技发展趋势,着眼提升长远竞争力,着眼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四是坚持掌握核心技术与提高系统集成能力相结合,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要注意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实现从单一技术创新向系统化、集成化创新的转变。
    三、全面加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高效、协同、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当前,要以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有效整合集团公司科技资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创新实践的制度安排,促进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蓬勃发展。
   (一)着力完善集团公司技术支持体系
    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是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整体技术优势、有效防范技术风险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本质安全企业的要求。本质安全要以技术为保障,只有技术可靠才能本质安全。要适应集团公司多项目建设、多领域发展的需要,抓紧建立总工程师牵头、专业总工程师分专业把关、技术职能部门服务、专家咨询、项目部门具体实施的技术体系,将技术体系向所有项目延伸和覆盖,并与项目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强化对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单位的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督。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对重大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审查和咨询。
   (二)着力打造丰富有效的创新平台
    科技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手段。要不断丰富发展创新平台,促进集团公司内外的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创新载体集聚,形成推动自主创新的合力。一方面要加强集团公司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整合“五大中心”,组建三峡清洁能源研究院,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联合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其它企业等各方力量,深化产学研合作关系,以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科研攻关为重点,优势互补、高效整合各方技术资源,建设战略合作研发平台。
   (三)着力建立规范高效的科技管理制度
    明确了科技创新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做保证。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是实现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规划目标的基本保障。要完善科技立项制度,围绕集团公司清洁能源主业发展和新兴产业跟踪培育,加强科研立项归口管理,集中资源和优势,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联合攻关;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科研项目的后评估制度,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自主创新活动的主要评价指标;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
    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保障机制
    企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要把握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突破目前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一)构建支撑科技发展的人才机制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举措。集团公司的发展既需要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领军人才,也需要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大批能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技术革新的基础性骨干人才。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搭建有利于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的环境条件和事业发展平台;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站在行业前沿的领军人才;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对科技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职务体系;要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培养接班人才;要构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持续开展科技创新专题培训,营造爱好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成才环境,引导员工崇尚竞争,形成有志能展、有才能施的良好人才环境和科技创新氛围。
   (二)建立多元高效的投入机制
    要加大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密切跟踪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动态,积极申报和承担国家、行业及相关省市设立的科技项目,多渠道积极争取政府科技经费支持。在集团公司内部设立专项科技创新资金,逐步增长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经费投入。科技专项资金的额度按集团公司年销售收入3%~5%的比例确定。集团公司下属独立核算的单位,要参照此比例安排科技创新经费,保障本单位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规范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严格实行科技经费预算管理制,建立包括审计、计划合同、资产财务、科技管理等部门在内的科技经费监督体系。
   (三)健全科技创新的考核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科技创新考核制度,将科技创新纳入经营业绩考核范畴,明确二级企业负责人对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领导职责,将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投入及能力建设作为二级单位、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考核制度为杠杆,强化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推进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以考核手段为抓手,切实抓好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集团内在的创新动力。根据《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试行)》,今天对2008~2010年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奖励。今后,要将这一奖励常态化,要形成合理可行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奖励制度的激励作用,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提高员工的创新效率,提升员工的科技工作积极性。
   (四)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机制
    一个企业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要调动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树立全员创新的理念,鼓励全员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群策群力,解决工程建设、电力生产等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大力弘扬敢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把鼓励创新作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创新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传播等作用,推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我们运行管理着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机组,设备设施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运行管理中有许多需要改进、完善和革新的项目。通过对机组运行经验的总结、规律的摸索,通过技术改进和革新,使设备的可靠性、运行效率更高,也是创新。
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方向确定之后,关键在于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大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自身特点,认真研究制定本部门单位具体的工作措施和要求,形成集团公司自上而下完整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同时要抓好落实工作,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为我们的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次大会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公司今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建设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推进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共同创造集团公司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在中国三峡集团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本次科技工作大会是集团公司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首先,我代表集团公司,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三峡工程建设和集团公司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召开这次科技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发集团公司的创新活力和热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企业基业常青的基因。这次大会全面总结了集团公司“十一五”科技成果和经验,认真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对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科技部、水利部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对集团公司科技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开得很成功。张超然总工所作的科技工作报告内容全面,张为民总工对两个规划所作的说明重点突出,六个专题发言很有代表性。我相信,通过本次会议,必将对提高集团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开创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新局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就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几个重大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国资委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各中央企业也纷纷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激烈的竞争局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科技创新是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必然要求
    在年初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王勇同志指出,中央企业要大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做优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集团公司在今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宏伟目标,基本特征是:主业突出,公司治理结构良好;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创新能力强、制度标准能力强,具备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团队;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美誉度。
    为实现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巩固传统水电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提高新能源发展和国际化经营水平,构筑集团公司发展的新优势。目前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强风电、太阳能、核电以及其它新能源的关键技术研究,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在新一轮的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发展中抢占先机。要完善和推广应用三峡标准,努力把三峡标准推向国际,增强集团公司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广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使我们能在国际市场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科技创新是集团公司发挥水电行业引领作用的重要保障
    中国三峡集团是以大型水电开发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在水电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充分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创新成就了三峡工程,没有创新、没有突破,就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多项创新成果的集成,是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装备制造业、材料生产、生产运行、投融资管理等全产业链上的所有单位技术和能力的集成。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我们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解决了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船闸高边坡开挖与保护、大型机组制造安装等一系列世界难题,实现了大型机组国产化目标,建立了三峡工程的技术标准,推动我国水电工程技术和水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国水电开发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面临环保、移民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集团公司作为水电行业的龙头企业,要继续发挥骨干作用,依托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加强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水电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推动水电行业技术进步,同时加强水电建设所涉及的移民工作、生态环保、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引领水电事业实现科学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三)科技创新是集团公司培育长寿基因、保持基业常青的根本途径
    如同人渴望长寿,做企业者都希望基业常青。仅仅拥有财富并不能使人长寿,同样也不能使企业做到基业常青。一个企业能否长盛不衰,成为百年老店,关键在于企业能否进行持续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只有那些既能创造财富,又拥有创新活力,同时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基业常青。中国三峡集团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8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业务已经从三峡走向长江上游,从水电走向清洁能源,从国内走向国际,并初步形成了水电核心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集团公司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我们要不断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作为培育企业长寿基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开展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赢得主动,保持基业常青。
    二、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是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集团公司提出了装机容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三个翻番”的目标。围绕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十二五”规划,集团公司组织编制了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十二五”科技规划。这两个科技规划明确了集团公司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建设创新型企业指明了道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一)深刻领会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
    集团公司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做强做优、打造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目标,贯彻落实“传承三峡经验,引领水电未来,建设创新企业,支撑跨越发展”的方针,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工程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培育集团公司清洁能源行业核心竞争能力,为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24字方针”是集团公司科技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传承三峡经验,就是要全面总结三峡工程建设中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在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建设中推广、应用和提高;引领水电未来,就是要总结推广三峡工程的技术标准,加强对水电开发中关键技术、移民和环保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引领水电事业科学发展;建设创新企业,就是根据集团发展目标,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集团公司整体创新能力;支撑跨越发展,就是要适应集团公司战略转型和业务拓展的需要,超前开展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培育新兴产业,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
    科学技术创新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凡是影响和制约集团公司发展的问题都应当作为创新和突破的研究课题。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着力于发挥行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着力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优质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着力于提升集团公司效益,节约成本,提高发展质量;着力于破解影响集团公司发展的重大问题,消除发生的或潜在的不利影响。
集团公司已对“十二五”科技发展做出总体部署。我们要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提高引领水电行业发展的能力,引领大型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平,跟踪其它清洁能源关键技术研究,确定若干重点领域,抓住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若干重大专项,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不断为集团公司建设创新型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正确处理科技创新的几个关系
    科技创新是一项涉及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和长期性工作,必须始终服务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企业发展需要相结合,根据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将国家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科技创新布局。二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确保机构人员、科技投入、激励政策落实,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激情与活力,增强集团公司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保持创新的可持续性。三是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科技工作既要满足企业当前发展需要,又要有前瞻性,要算大账、谋长远,结合国内外新能源科技发展趋势,着眼提升长远竞争力,着眼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四是坚持掌握核心技术与提高系统集成能力相结合,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要注意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实现从单一技术创新向系统化、集成化创新的转变。
    三、全面加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高效、协同、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当前,要以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有效整合集团公司科技资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创新实践的制度安排,促进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蓬勃发展。
   (一)着力完善集团公司技术支持体系
    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是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整体技术优势、有效防范技术风险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本质安全企业的要求。本质安全要以技术为保障,只有技术可靠才能本质安全。要适应集团公司多项目建设、多领域发展的需要,抓紧建立总工程师牵头、专业总工程师分专业把关、技术职能部门服务、专家咨询、项目部门具体实施的技术体系,将技术体系向所有项目延伸和覆盖,并与项目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强化对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单位的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督。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对重大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审查和咨询。
   (二)着力打造丰富有效的创新平台
    科技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手段。要不断丰富发展创新平台,促进集团公司内外的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创新载体集聚,形成推动自主创新的合力。一方面要加强集团公司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整合“五大中心”,组建三峡清洁能源研究院,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联合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其它企业等各方力量,深化产学研合作关系,以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科研攻关为重点,优势互补、高效整合各方技术资源,建设战略合作研发平台。
  (三)着力建立规范高效的科技管理制度
    明确了科技创新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做保证。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是实现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规划目标的基本保障。要完善科技立项制度,围绕集团公司清洁能源主业发展和新兴产业跟踪培育,加强科研立项归口管理,集中资源和优势,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联合攻关;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科研项目的后评估制度,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自主创新活动的主要评价指标;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
    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保障机制
    企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要把握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突破目前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一)构建支撑科技发展的人才机制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举措。集团公司的发展既需要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领军人才,也需要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大批能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技术革新的基础性骨干人才。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搭建有利于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的环境条件和事业发展平台;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站在行业前沿的领军人才;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对科技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职务体系;要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培养接班人才;要构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持续开展科技创新专题培训,营造爱好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成才环境,引导员工崇尚竞争,形成有志能展、有才能施的良好人才环境和科技创新氛围。
   (二)建立多元高效的投入机制
    要加大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密切跟踪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动态,积极申报和承担国家、行业及相关省市设立的科技项目,多渠道积极争取政府科技经费支持。在集团公司内部设立专项科技创新资金,逐步增长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经费投入。科技专项资金的额度按集团公司年销售收入3%~5%的比例确定。集团公司下属独立核算的单位,要参照此比例安排科技创新经费,保障本单位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规范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严格实行科技经费预算管理制,建立包括审计、计划合同、资产财务、科技管理等部门在内的科技经费监督体系。
   (三)健全科技创新的考核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科技创新考核制度,将科技创新纳入经营业绩考核范畴,明确二级企业负责人对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领导职责,将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投入及能力建设作为二级单位、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考核制度为杠杆,强化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推进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以考核手段为抓手,切实抓好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集团内在的创新动力。根据《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试行)》,今天对2008~2010年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奖励。今后,要将这一奖励常态化,要形成合理可行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奖励制度的激励作用,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提高员工的创新效率,提升员工的科技工作积极性。
   (四)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机制
    一个企业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要调动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树立全员创新的理念,鼓励全员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群策群力,解决工程建设、电力生产等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大力弘扬敢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把鼓励创新作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创新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传播等作用,推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我们运行管理着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机组,设备设施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运行管理中有许多需要改进、完善和革新的项目。通过对机组运行经验的总结、规律的摸索,通过技术改进和革新,使设备的可靠性、运行效率更高,也是创新。
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方向确定之后,关键在于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大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自身特点,认真研究制定本部门单位具体的工作措施和要求,形成集团公司自上而下完整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同时要抓好落实工作,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为我们的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次大会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公司今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建设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推进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共同创造集团公司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曹广晶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曹广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