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明珠”闪耀文明之光——宜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2011/9/19 8:47:13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宜昌9月18日电(记者刘紫凌 冯国栋)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湖北宜昌市,昔日因水势山形而得名,如今以宜人昌盛而闻名。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伫立峡江,使宜昌成为中国接待四海宾朋的一个独特窗口。
拥天然而富人文,显外美而蕴惠中。近年来,文明创建使这颗“三峡明珠”更加璀璨夺目。绿色、文明、友善……宜昌人正全民参与,努力使这个宜居、宜业、宜旅的文明家园更加美丽繁荣。
提升品位打造绿色之城
一番秋雨洗清秋。9月的滨江公园比以往更清新秀美。长江宛如玉带绕城东去,绿树掩映,花间亭下,到处可见休闲人群。江边商业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背街老巷子,照样干净整洁。走在宜昌街头,处处能感受到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城如人,贵有品。”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说。
“水电之都”宜昌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多万人。提升城市品位,保护青山绿水,既能让市民享受实惠,又能对外展示中国城市形象。
高起点规划是提升城市品位的第一步。宜昌城市景观设计面向国际招标,北京奥运场馆和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方等4家知名公司中标,多家海内外设计界巨头为宜昌城市规划献计献策。
妙计连妙笔。近年来,宜昌先后投入60亿元,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城东大道、沿江大道等33条主次干道实施提档升级综合改造,新增城区道路100多公里,新建成29个公园、36个游园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构成一幅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
为保青山绿水,创宜居环境,宜昌坚决向污染宣战:投资数十亿元的80多个有污染的工业项目被拒之门外,全市关停取缔约30家污染环境的小纸厂、小水泥厂等企业,城区搬迁改造近100家老企业。
去年,伍家岗大公桥社区居民王卢汉因嫌环境不好卖掉老房子,买了新房结婚,如今却追悔莫及:昔日小区的臭水沟如今成了郁郁葱葱的生态走廊,垃圾山成了街坊邻居的健身场,老人们在鲜花簇放的广场上翩翩起舞,环境改善后房子也增值了。“这是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变化。”王卢汉悔中有喜。
现在宜昌森林覆盖率已达58%,城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多平方米,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50天。这座“绿色之城”因此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以人为本浇灌文明之花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如此赞美宜昌。
何为大城?宜昌市市长李乐成说,城市文明,硬条件建设重要,但文明素质这一“软因素”更重要。宜昌创建文明城市,提出了“全民创建,创建为民;以人为本,人城共进”的思想。“人”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创建主体,也是创建对象。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治安保障是重要一环。市政法委书记邓恢林说,2008年以来,市公安局警力下沉,开展“机关民警进社区”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3年来,宜昌创造了“康庄无盗”、“气象车安”和“门店联防”等一批社区警务典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将社会问题“堵”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城市文明创建,重“堵”也重“疏”。宜昌大胆创新,实行“网格化”城市管理,将中心城区划分成1110个网格,聘请1110个网格管理员,形成“大城管”运行模式,收效显著。
40岁的王剑是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办四方堰社区“网格”管理员。日前,他负责的“网格”内一兄妹闹矛盾,原因是妹妹瞒着哥哥将父母房产偷偷过户。王剑边出面调解,边咨询律师,最后撮合兄妹二人握手言和。
宜昌是湖北唯一的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1100多名像王剑这样的“格格”,每天手持“社区e通”,穿梭在自己的网格“责任田”,随时解决社区邻里纠纷、消防隐患、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等问题,有效疏通化解社会矛盾。
此外,宜昌市还实施“志·能”激发关爱工程,探索出“志能激发—技能培训—结对帮扶”的有效模式,让民生阳光普照困难家庭。自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连续5年帮助3000多个困难家庭子女树立志向、增强技能、实现了就业。
正如宜昌市委副书记李亚隆所说,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困难群众为本;就业为基,首先要以困难家庭子女就业为基。
在文明创建中加强宣传引导,使市民的文明素质大大提高。如今,在宜昌街头,很难发现市民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乱穿马路;汽车乱开乱停、随意掉头拐弯;小广告贴满电线杆等城市“顽疾”。很多外地游客说,宜昌人的素质,不比国际化大都市差。
以“文”化“人”铸筑城市之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那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举海说过这样一句话。
宜昌地区传统文化在承继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和普及。峡江号子、长阳山歌、南曲等16个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经发掘整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茅。宜昌国旅的导游说,他们接待的外国游客,最喜欢看这些地方民间文艺节目。可见宜昌文化魅力已成为吸引游客亮点之一。
扭秧歌,巴山舞,健身操……每当夜幕初合,在宜昌市区夷陵广场、10余公里长的滨江公园、社区街巷的小游园等处,各种群众文体活动缤纷上演,广大市民激情参与,乐在其中。夷陵广场还获得“全国特色文化活动广场”的荣誉。
在宜昌,文明创建已深入人心。城郊伍家岗区共和村农民党员曾维松,看到富裕后的村民文化活动不多,就自筹资金购置设备和图书,还组成40多人的农民文艺演出队,在自家小院办起“村民俱乐部”。村农民业余舞蹈队扩大到100多名队员,经常被邀请到各地演出。现在打麻将的村民少了,惹是非的也少了。
文明创建催生先进典型。近年来,宜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乡村女教师刘发英,6年在网上募到善款80多万元,救助了460多名贫困生,在虚拟世界演绎人间大爱;原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楚勇于担当责任,索居深山14年,历尽艰辛为集体企业偿还债务,落齿白发终不悔;78岁高级农艺师李文英退休后仍心系农民,离休不离岗,把足印镌刻在乡间,被誉为“农民义工”……
在身边楷模的影响下,市民整体思想觉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记者了解到,宜昌均瑶广场献血站里,前来献血的市民络绎不绝。据介绍,宜昌年均献血人次超过4万,年均献血量约15吨,连续7年居湖北首位。宜昌还成立了“孙万清工作平台”、“元成突击队”、“刚毅车队”、“李文英工作团”等一批以道德模范名字命名的团体,促进了学习、崇尚、争当、关爱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文明礼仪大家参与,和谐家园春风化雨……”这首万寿桥街办航运社区居民自编的《文明市民歌》,唱出了宜昌市民崇尚美德、追求文明的美好心声。
拥天然而富人文,显外美而蕴惠中。近年来,文明创建使这颗“三峡明珠”更加璀璨夺目。绿色、文明、友善……宜昌人正全民参与,努力使这个宜居、宜业、宜旅的文明家园更加美丽繁荣。
提升品位打造绿色之城
一番秋雨洗清秋。9月的滨江公园比以往更清新秀美。长江宛如玉带绕城东去,绿树掩映,花间亭下,到处可见休闲人群。江边商业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背街老巷子,照样干净整洁。走在宜昌街头,处处能感受到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城如人,贵有品。”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说。
“水电之都”宜昌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多万人。提升城市品位,保护青山绿水,既能让市民享受实惠,又能对外展示中国城市形象。
高起点规划是提升城市品位的第一步。宜昌城市景观设计面向国际招标,北京奥运场馆和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方等4家知名公司中标,多家海内外设计界巨头为宜昌城市规划献计献策。
妙计连妙笔。近年来,宜昌先后投入60亿元,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城东大道、沿江大道等33条主次干道实施提档升级综合改造,新增城区道路100多公里,新建成29个公园、36个游园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构成一幅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
为保青山绿水,创宜居环境,宜昌坚决向污染宣战:投资数十亿元的80多个有污染的工业项目被拒之门外,全市关停取缔约30家污染环境的小纸厂、小水泥厂等企业,城区搬迁改造近100家老企业。
去年,伍家岗大公桥社区居民王卢汉因嫌环境不好卖掉老房子,买了新房结婚,如今却追悔莫及:昔日小区的臭水沟如今成了郁郁葱葱的生态走廊,垃圾山成了街坊邻居的健身场,老人们在鲜花簇放的广场上翩翩起舞,环境改善后房子也增值了。“这是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变化。”王卢汉悔中有喜。
现在宜昌森林覆盖率已达58%,城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多平方米,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50天。这座“绿色之城”因此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以人为本浇灌文明之花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如此赞美宜昌。
何为大城?宜昌市市长李乐成说,城市文明,硬条件建设重要,但文明素质这一“软因素”更重要。宜昌创建文明城市,提出了“全民创建,创建为民;以人为本,人城共进”的思想。“人”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创建主体,也是创建对象。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治安保障是重要一环。市政法委书记邓恢林说,2008年以来,市公安局警力下沉,开展“机关民警进社区”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3年来,宜昌创造了“康庄无盗”、“气象车安”和“门店联防”等一批社区警务典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将社会问题“堵”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城市文明创建,重“堵”也重“疏”。宜昌大胆创新,实行“网格化”城市管理,将中心城区划分成1110个网格,聘请1110个网格管理员,形成“大城管”运行模式,收效显著。
40岁的王剑是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办四方堰社区“网格”管理员。日前,他负责的“网格”内一兄妹闹矛盾,原因是妹妹瞒着哥哥将父母房产偷偷过户。王剑边出面调解,边咨询律师,最后撮合兄妹二人握手言和。
宜昌是湖北唯一的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1100多名像王剑这样的“格格”,每天手持“社区e通”,穿梭在自己的网格“责任田”,随时解决社区邻里纠纷、消防隐患、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等问题,有效疏通化解社会矛盾。
此外,宜昌市还实施“志·能”激发关爱工程,探索出“志能激发—技能培训—结对帮扶”的有效模式,让民生阳光普照困难家庭。自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连续5年帮助3000多个困难家庭子女树立志向、增强技能、实现了就业。
正如宜昌市委副书记李亚隆所说,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困难群众为本;就业为基,首先要以困难家庭子女就业为基。
在文明创建中加强宣传引导,使市民的文明素质大大提高。如今,在宜昌街头,很难发现市民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乱穿马路;汽车乱开乱停、随意掉头拐弯;小广告贴满电线杆等城市“顽疾”。很多外地游客说,宜昌人的素质,不比国际化大都市差。
以“文”化“人”铸筑城市之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那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举海说过这样一句话。
宜昌地区传统文化在承继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和普及。峡江号子、长阳山歌、南曲等16个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经发掘整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茅。宜昌国旅的导游说,他们接待的外国游客,最喜欢看这些地方民间文艺节目。可见宜昌文化魅力已成为吸引游客亮点之一。
扭秧歌,巴山舞,健身操……每当夜幕初合,在宜昌市区夷陵广场、10余公里长的滨江公园、社区街巷的小游园等处,各种群众文体活动缤纷上演,广大市民激情参与,乐在其中。夷陵广场还获得“全国特色文化活动广场”的荣誉。
在宜昌,文明创建已深入人心。城郊伍家岗区共和村农民党员曾维松,看到富裕后的村民文化活动不多,就自筹资金购置设备和图书,还组成40多人的农民文艺演出队,在自家小院办起“村民俱乐部”。村农民业余舞蹈队扩大到100多名队员,经常被邀请到各地演出。现在打麻将的村民少了,惹是非的也少了。
文明创建催生先进典型。近年来,宜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乡村女教师刘发英,6年在网上募到善款80多万元,救助了460多名贫困生,在虚拟世界演绎人间大爱;原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楚勇于担当责任,索居深山14年,历尽艰辛为集体企业偿还债务,落齿白发终不悔;78岁高级农艺师李文英退休后仍心系农民,离休不离岗,把足印镌刻在乡间,被誉为“农民义工”……
在身边楷模的影响下,市民整体思想觉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记者了解到,宜昌均瑶广场献血站里,前来献血的市民络绎不绝。据介绍,宜昌年均献血人次超过4万,年均献血量约15吨,连续7年居湖北首位。宜昌还成立了“孙万清工作平台”、“元成突击队”、“刚毅车队”、“李文英工作团”等一批以道德模范名字命名的团体,促进了学习、崇尚、争当、关爱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文明礼仪大家参与,和谐家园春风化雨……”这首万寿桥街办航运社区居民自编的《文明市民歌》,唱出了宜昌市民崇尚美德、追求文明的美好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