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小水电促进经济大发展
2011/8/12 8:20:11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以前祖祖辈辈都是砍柴烧饭,既累又脏还破坏森林,如今用上小水电,省力省钱干净又方便。”用上了电磁炉、电饭锅的湖南汝城县暖水镇巷头村农民何招珠高兴地讲述着她家的变化。
“在汝城,像何招珠家一样以小水电代燃料的目前已达3.94万余户,小水电像一盏‘文明之灯’,点亮了山乡农家的新生活。”汝城县水利局局长曹海雄说:“今年,结合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小水电建设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小水电带来的实惠!”
汝城位于我省东南边陲,连绵起伏的山势和浓密的森林植被,孕育了境内大大小小696条河流,水电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蕴藏量达37万千瓦,可开发量33.982万千瓦。但由于缺乏资金,该县小水电开发在一定时期内进展缓慢,大量农村以柴火做饭的习惯一直难以扭转,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保护。
国家实施以小水电代燃料规划后,汝城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跻身全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试点县,该项目是国家为了巩固退耕还林和保护天然林成果,提高山区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减轻农民负担而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
以此为契机,汝城开始大做水电文章,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提出了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利用、注重实效的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建设的工作思路,编制出台了《汝城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和《汝城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以暖水为中心,辐射田庄、南洞、土桥等农村电网完善的试点项目区,做到先行试点,逐步铺开。
同时,还配套制定了《汝城县关于加快小水电资源开发的规定》、《汝城县关于加快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坚持“谁建、谁有、谁管、谁收益”的原则,以政府引导为主,允许代燃料农户、企业、干部等参股办电,并在审批立项、办电形式、电网、电价、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这些重大举措的推出,有力地营造了汝城水电产业发展的“洼地效应”,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上下齐心办电的热情,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投入的水电开发新模式,水电开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总投资4000多万元、装机1.26万千瓦的宝沙电站是由汝城县社会干部职工农民集资参股兴办的第一座股份制电站,从成立项目部、筹集资金、开发建设到竣工投产,仅1年多时间,创造了汝城水电建设的多项之最。
在该电站的带动下,两江口、万年桥、九节带、扶竹洲、禾尚石、神仙坝等一批水电站像雨后春笋般相继建了起来,仅“十一五”期间就新建电站68处10.6075万千瓦,总投资6.8466亿多元,超过了过去50年的办电总和。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投产小水电站157处30.0685万千瓦,水电年均发电量达7.2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7亿元,创利税4300余万元,是全县财政总收入的重要支柱,成为全省小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县,位居中国小水电强县排行榜之五。同时,该县还实现水电技术输出,成功进军赞比亚、印度、蒙古、印尼等国外水电市场,被水利部誉为“全国水电一面旗帜”。
为把小水电迅猛发展的成果反哺给农民,该县围绕“以电代燃”有关政策,完善了《代燃料供电保障协议》、《生态电站并网及借网供电协议》、《小水电代燃料户用电协会章程》等相关制度,把代燃料电价控制在每千瓦时0.36元左右,是全省农村电价最低的县之一。
低廉的电价,得到了群众对小水电代燃工程实施的拥护,项目区群众纷纷同镇村签订了封山育林协议,积极落实退耕还林面积。
据统计,以电代燃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完成退耕还林6.3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94.2万亩,每年可节约薪用木材18万立方米,节约煤炭6480吨,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由“十一五”前的4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6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也从69.5%提高到目前的73.5%,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
文章来源:中国传动网
原文网址:http://www.chuandong.com/publish/news/2011-8/175927.html
“在汝城,像何招珠家一样以小水电代燃料的目前已达3.94万余户,小水电像一盏‘文明之灯’,点亮了山乡农家的新生活。”汝城县水利局局长曹海雄说:“今年,结合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小水电建设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小水电带来的实惠!”
汝城位于我省东南边陲,连绵起伏的山势和浓密的森林植被,孕育了境内大大小小696条河流,水电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蕴藏量达37万千瓦,可开发量33.982万千瓦。但由于缺乏资金,该县小水电开发在一定时期内进展缓慢,大量农村以柴火做饭的习惯一直难以扭转,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保护。
国家实施以小水电代燃料规划后,汝城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跻身全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试点县,该项目是国家为了巩固退耕还林和保护天然林成果,提高山区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减轻农民负担而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
以此为契机,汝城开始大做水电文章,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提出了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利用、注重实效的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建设的工作思路,编制出台了《汝城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和《汝城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以暖水为中心,辐射田庄、南洞、土桥等农村电网完善的试点项目区,做到先行试点,逐步铺开。
同时,还配套制定了《汝城县关于加快小水电资源开发的规定》、《汝城县关于加快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坚持“谁建、谁有、谁管、谁收益”的原则,以政府引导为主,允许代燃料农户、企业、干部等参股办电,并在审批立项、办电形式、电网、电价、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这些重大举措的推出,有力地营造了汝城水电产业发展的“洼地效应”,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上下齐心办电的热情,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投入的水电开发新模式,水电开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总投资4000多万元、装机1.26万千瓦的宝沙电站是由汝城县社会干部职工农民集资参股兴办的第一座股份制电站,从成立项目部、筹集资金、开发建设到竣工投产,仅1年多时间,创造了汝城水电建设的多项之最。
在该电站的带动下,两江口、万年桥、九节带、扶竹洲、禾尚石、神仙坝等一批水电站像雨后春笋般相继建了起来,仅“十一五”期间就新建电站68处10.6075万千瓦,总投资6.8466亿多元,超过了过去50年的办电总和。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投产小水电站157处30.0685万千瓦,水电年均发电量达7.2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7亿元,创利税4300余万元,是全县财政总收入的重要支柱,成为全省小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县,位居中国小水电强县排行榜之五。同时,该县还实现水电技术输出,成功进军赞比亚、印度、蒙古、印尼等国外水电市场,被水利部誉为“全国水电一面旗帜”。
为把小水电迅猛发展的成果反哺给农民,该县围绕“以电代燃”有关政策,完善了《代燃料供电保障协议》、《生态电站并网及借网供电协议》、《小水电代燃料户用电协会章程》等相关制度,把代燃料电价控制在每千瓦时0.36元左右,是全省农村电价最低的县之一。
低廉的电价,得到了群众对小水电代燃工程实施的拥护,项目区群众纷纷同镇村签订了封山育林协议,积极落实退耕还林面积。
据统计,以电代燃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完成退耕还林6.3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94.2万亩,每年可节约薪用木材18万立方米,节约煤炭6480吨,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由“十一五”前的4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6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也从69.5%提高到目前的73.5%,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
文章来源:中国传动网
原文网址:http://www.chuandong.com/publish/news/2011-8/17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