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三峡》:首次全景展示三峡工程建设
2011/7/5 9:12:10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三峡》:记录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导演身兼数职,历时四年创作,首次全景展示三峡工程建设

  “为了梦想——一个人,可以为之奋斗一生;一个国家,可以为之举全国之力;一个民族,可以为之前赴后继。”日前,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举行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中国三峡》媒体见面会上,该片主创与观众一同分享了他们的创作感受。这部由国务院三峡办、湖北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投资,历时4年精心拍摄的作品,全面记录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展现了三峡工程广大建设者、管理者、移民群众以及有关地区和部门党员干部为工程建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描绘了三峡工程在中国抗洪事业上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以及三峡工程在发电、航运等方面为中国带来的巨大利益。目前该片已经开始在央视一套、四套、六套、七套、九套、英语、香港等频道相继播出。

  作为该片的制片人、导演、总撰稿,杨书华身兼数职为拍摄倾尽心血。杨书华介绍说:“我选择了以灾难片的表现手法作为切入点,再现历次长江洪灾的景况,以此凸现出由于长江水患和百姓安危,才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选择修建三峡工程,这种核心动因和价值取向一直作为背景线索贯穿始末。”作为土生土长的三峡人,杨书华说:“能拍《中国三峡》是我的荣幸。我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工程赋予了我们这么好的题材。”

  讲述百年梦圆

  为了使《中国三峡》这部记载中国百年梦想的影片更具观赏性,影片运用编年体的方式,以史诗电影的基调,采用叙事与政论相结合的手法,向观众娓娓道来,同时揭秘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该片的文学顾问成绶台,17岁参加三峡建设队伍,如今已经79岁了,一生都在写关于三峡的作品。他说,面对三峡工程如此漫长的历史跨度,众多的重大事件,纷繁的论证内容,如处理不当,极易陷入资料的堆砌、事件的复述和枯燥的技术内容之中。最终通过各种不同表现方法的运用,以时间为脉络,把几代国家领导人对三峡工程从设想到圆梦的过程生动地叙述出来,使观众了解为什么要修建三峡工程以及三峡工程一波三折的立项过程。这其中不但有从未曝光的上世纪30年代三峡两岸的景象,更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几代领导,对修建三峡大坝的指示、批示、关注和决策。影片还重点表现了史无前例的三峡大移民以及大搬迁,揭秘了三峡建设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其中的许多镜头和情节都是第一次亮相大银幕。

  一个“真” 一个“情”

  纪录片通常具有平实的本质,在这部片中,导演使用了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加强了这部纪录影片的故事化创作。在遵循文献纪录影片的创作原则下,主创在坚守一个“真”字的前提下,努力体现一个“情”字。“妈妈、爷爷、奶奶、姐姐、弟弟,三峡工程建好了,再也没有洪灾了,我生活得很幸福!”一位穿着粉色衣服的姑娘面对开满油菜花的江汉平原大声高喊。“爸爸,您毕生梦寐以求,但生前没能看到的三峡大坝,今天已经建成了,我带您来看它,您看吧,它很壮观,您可以安息了!”这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影片中诸多类似的真实的故事讲述、真情流露令人感动。在媒体见面会现场,剧组拍摄人员在浙江巧遇的由库区外迁到萧山的移民也来到了现场,他们用竹琴弹奏的阵阵乡音,表达了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美。前面所说的那位穿着粉色衣服的姑娘就是在1998年特大洪灾中挂在杨树上十几个小时,最终获救的小女孩江珊,如今她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令人不禁想起那首童谣《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中唱的“江水升高我长高,大坝建成我长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它让我心里的梦成真”。江珊说:“发特大洪水那年,要不是解放军叔叔救了我,我怎么会有今天的好生活呢?我对解放军有剪不断的感恩之情。”今年江珊参加高考,当被问及想上什么学校时,她不假思索:“军校!”她说,“是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也要当军人,用同样的方式回报社会。”

  音乐给予的震撼

  在《中国三峡》中,浑厚的解说词推动着影片全篇的情节发展。在没有其他角色的配合下,全片多种声音元素的运用,丰富了影片的表现力。大型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恋》的作曲刘为光,此次担任该片的作曲,据他介绍,影片中采用号子、鼓点声由远而近、由慢而快的节奏,与惊涛骇浪声形成催人奋进的开场。在影片的移民部分,特别选用了以重庆独有的竹琴作为开场,外迁移民的说唱引入主旋律——“三峡情”。一曲《三峡情》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更是运用了交响乐、古筝、二胡、独唱、诗歌朗诵、现场同期声,重点表现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刘伟光说,经过两年多后期制作的录音和修改,整体效果十分贴切和流畅,比我想象中更具震撼力。尤其是片头片尾的呼应,加之乐声、歌声、效果声和画面的叠加,使得该片颇具大片气势。片尾曲《大江曲》可谓音乐中的点睛之笔,作曲鹏来回忆说,是三峡大坝给了他创作灵感,当时他走上大坝被它的雄伟气势深深震撼,心情激动,灵感涌现,最终完成了创作。

  看过影片的专家纷纷表示,影片充分运用电影元素,以宏大的叙事,高昂的曲调,明快的节奏,展现了作为中国人民百年追求的“三峡工程”。它的创作,为大型文献纪录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作者:丁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