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回应“鄱阳湖拟建大坝”:不影响湿地生态
2011/6/27 9:21:32 新闻来源:新京报
鄱阳湖拟建水利枢纽工程受到社会各界质疑,江西省水利厅称,鄱阳湖建闸主要是为解决长江低水位的不利影响,不会影响长江下游防洪和用水安全。
鄱阳湖拟建的水利枢纽工程,备受国人关注。26日下午,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主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应社会各界的质疑,朱来友表示,鄱阳湖建闸主要是为解决长江低水位的不利影响,不会影响长江下游防洪和用水安全。
1,是否会影响长江下游防洪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都汇聚到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每年7-9月,长江主汛期来临的时候,鄱阳湖承担着长江蓄滞洪区的角色,接受上游来水倒灌,被称为长江的天然调节器。因此很多人担心,在鄱阳湖口建枢纽工程,会影响它的天然调节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
朱来友:鄱阳湖水利枢纽的话是在长江入江水道的地方建一个闸,不会阻碍水的流动,4-8月份的时候我们闸门是全部敞开的,湖水入江或者江水入湖与建闸前的情况是一样的。
长江洪水主汛期是在6-9月份,这个时候长江洪水可以不受阻碍的倒灌入湖,起到削制洪水的作用。
所以说鄱阳湖建闸不会影响鄱阳湖作为天然的调节器的作用的发挥,也绝对不会影响长江下游的防洪安全。
2,是否会影响下游用水安全
鄱阳湖水系完整,流域水资源丰富,流域年降水量约1645mm,经湖口站出湖入江的多年平均水量为1436亿m3,入江水量占长江年径流量的15.5%。许多人因此担心,鄱阳湖建水利枢纽工程把湖水拦在湖内不入江,会改变江湖关系,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朱来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坚持“江湖两利”的原则,不但不会恶化江湖关系,还能够保证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首先,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在9月份才下闸蓄水,主要是保持水位,防止长江水位偏低,拉空我们鄱阳湖的水,其次,9月份长江下游不存在缺水的问题;第三个原因的话鄱阳湖建了闸以后保留了一湖清水,可以在长江枯水期补充下游用水的需要,做到江湖两利。
鄱阳湖建闸之后湖面扩大了,水体也增加了,同样的入湖污染量他的污染浓度大大降低,所以能够确保一湖清水的目标,建闸之后水位水面抬高了,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流速度,但这个流速不会造成大幅的富营养化。
3,是否会影响生态湿地环境
鄱阳湖也是我国重要水产养殖基地,国际重要湿地,有候鸟天堂、白鹤王国的美誉。每年冬春季节,都有大量候鸟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抵鄱阳湖越冬栖息。一些动物专家和环保主义者因此担心,鄱阳湖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会影响鄱阳湖湿地生态,影响鱼鸟生存。
朱来友:这一担忧经过专题研究之后,答案也是否定的。保护区有9个湖泊,最低的一个湖泊的底高层12.1米以上,我们建的闸运行水位控制在12米,就是比它的湖底还底,也不会影响这个鸟类要栖息要吃的草周,所以说关于影响候鸟栖息的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关于鱼的影响问题,应该说我们建闸对于鱼类的生长是有利的,我们建闸保持水体之后,是鱼类生长最活跃的期间。
我们现在主要考虑的是解决由于当前长江水资源变化低库水位对鄱阳湖的影响问题,对一个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对群众的农业灌溉问题,对血吸虫病肆虐的问题,对航运影响问题,对生态环境的一些不利影响问题。我们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同时对保障长江中下游的用水安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建“鄱阳湖大坝”该由谁说了算
□徐明轩(法律工作者)
三峡与鄱阳湖之间的博弈,不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家家”,决策尤需谨慎,所以需要专家、官员之外更多的公众表达意见。
据《瞭望》报道,江西方面认为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影响巨大。三峡建坝之后,泥沙输送量减少,伴随泥沙而下的营养物质生态链条也被截断。三峡在枯水期的发电、灌溉,和下游比如鄱阳湖之间形成博弈。因此,鄱阳湖拟建大坝抵消三峡影响。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六大课题”,今年年初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组的评审验收。验收意见认为,该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可以降低或者缓解。近日,江西水利厅的官员据此回应了公众的质疑。
看来,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毫不知情的“鄱阳湖大坝”(按江西有关官员的说法,那不是大坝,只是“大闸”,没有发电功能),已经酝酿很久了。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规划》获批,其中提到做好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重点研究、适时推进该工程。今年被验收的“六大课题”正是为这个项目做准备。
据报道,当初《规划》获批后第三天,江西省的领导就强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然而,在2010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领导并未向公众主动披露这个“核心工程”。
如此种种,今天才让人觉得像是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大闸”来。但作为一个影响绝不限于鄱阳湖、江西的大型水利工程,国人都是利益攸关方,公众有权了解、参与决策过程。不能由地方政府官员和专家包办。
这方面,我们是有经验教训的。就三峡大坝决策来说,先有水电部组织的专家认证,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再做认证,再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由全国人大表决。所以参与决策的一位院士表示:三峡工程决策过程最民主。饶是如此,公众还是对该工程有一些疑问。
让人遗憾的是,20年过去了,三峡工程还是唯一一个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建设工程。关于大型建设项目的批准立项,还建立在个案解决层面,没有统一的法定程序,更难做到公众参与、全程问责。相关规定主要还只是国家发改委的两个部门规章:《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报请国务院审批或核准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其中并没有明确公众对特大型建设项目的知情权。
鄱阳湖“大闸”建不建、建什么样的水利枢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攸关亿万人生存的公共决策,公众有权了解和参与。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三峡与鄱阳湖之间的博弈,不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家家”,决策尤需谨慎,所以需要专家、官员之外更多的公众表达意见。
鄱阳湖湿地 资料图片
鄱阳湖拟建的水利枢纽工程,备受国人关注。26日下午,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主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应社会各界的质疑,朱来友表示,鄱阳湖建闸主要是为解决长江低水位的不利影响,不会影响长江下游防洪和用水安全。
1,是否会影响长江下游防洪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都汇聚到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每年7-9月,长江主汛期来临的时候,鄱阳湖承担着长江蓄滞洪区的角色,接受上游来水倒灌,被称为长江的天然调节器。因此很多人担心,在鄱阳湖口建枢纽工程,会影响它的天然调节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
朱来友:鄱阳湖水利枢纽的话是在长江入江水道的地方建一个闸,不会阻碍水的流动,4-8月份的时候我们闸门是全部敞开的,湖水入江或者江水入湖与建闸前的情况是一样的。
长江洪水主汛期是在6-9月份,这个时候长江洪水可以不受阻碍的倒灌入湖,起到削制洪水的作用。
所以说鄱阳湖建闸不会影响鄱阳湖作为天然的调节器的作用的发挥,也绝对不会影响长江下游的防洪安全。
2,是否会影响下游用水安全
鄱阳湖水系完整,流域水资源丰富,流域年降水量约1645mm,经湖口站出湖入江的多年平均水量为1436亿m3,入江水量占长江年径流量的15.5%。许多人因此担心,鄱阳湖建水利枢纽工程把湖水拦在湖内不入江,会改变江湖关系,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朱来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坚持“江湖两利”的原则,不但不会恶化江湖关系,还能够保证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首先,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在9月份才下闸蓄水,主要是保持水位,防止长江水位偏低,拉空我们鄱阳湖的水,其次,9月份长江下游不存在缺水的问题;第三个原因的话鄱阳湖建了闸以后保留了一湖清水,可以在长江枯水期补充下游用水的需要,做到江湖两利。
鄱阳湖建闸之后湖面扩大了,水体也增加了,同样的入湖污染量他的污染浓度大大降低,所以能够确保一湖清水的目标,建闸之后水位水面抬高了,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流速度,但这个流速不会造成大幅的富营养化。
3,是否会影响生态湿地环境
鄱阳湖也是我国重要水产养殖基地,国际重要湿地,有候鸟天堂、白鹤王国的美誉。每年冬春季节,都有大量候鸟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抵鄱阳湖越冬栖息。一些动物专家和环保主义者因此担心,鄱阳湖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会影响鄱阳湖湿地生态,影响鱼鸟生存。
朱来友:这一担忧经过专题研究之后,答案也是否定的。保护区有9个湖泊,最低的一个湖泊的底高层12.1米以上,我们建的闸运行水位控制在12米,就是比它的湖底还底,也不会影响这个鸟类要栖息要吃的草周,所以说关于影响候鸟栖息的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关于鱼的影响问题,应该说我们建闸对于鱼类的生长是有利的,我们建闸保持水体之后,是鱼类生长最活跃的期间。
我们现在主要考虑的是解决由于当前长江水资源变化低库水位对鄱阳湖的影响问题,对一个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对群众的农业灌溉问题,对血吸虫病肆虐的问题,对航运影响问题,对生态环境的一些不利影响问题。我们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同时对保障长江中下游的用水安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建“鄱阳湖大坝”该由谁说了算
□徐明轩(法律工作者)
三峡与鄱阳湖之间的博弈,不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家家”,决策尤需谨慎,所以需要专家、官员之外更多的公众表达意见。
据《瞭望》报道,江西方面认为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影响巨大。三峡建坝之后,泥沙输送量减少,伴随泥沙而下的营养物质生态链条也被截断。三峡在枯水期的发电、灌溉,和下游比如鄱阳湖之间形成博弈。因此,鄱阳湖拟建大坝抵消三峡影响。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六大课题”,今年年初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组的评审验收。验收意见认为,该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可以降低或者缓解。近日,江西水利厅的官员据此回应了公众的质疑。
看来,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毫不知情的“鄱阳湖大坝”(按江西有关官员的说法,那不是大坝,只是“大闸”,没有发电功能),已经酝酿很久了。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规划》获批,其中提到做好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重点研究、适时推进该工程。今年被验收的“六大课题”正是为这个项目做准备。
据报道,当初《规划》获批后第三天,江西省的领导就强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然而,在2010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领导并未向公众主动披露这个“核心工程”。
如此种种,今天才让人觉得像是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大闸”来。但作为一个影响绝不限于鄱阳湖、江西的大型水利工程,国人都是利益攸关方,公众有权了解、参与决策过程。不能由地方政府官员和专家包办。
这方面,我们是有经验教训的。就三峡大坝决策来说,先有水电部组织的专家认证,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再做认证,再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由全国人大表决。所以参与决策的一位院士表示:三峡工程决策过程最民主。饶是如此,公众还是对该工程有一些疑问。
让人遗憾的是,20年过去了,三峡工程还是唯一一个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建设工程。关于大型建设项目的批准立项,还建立在个案解决层面,没有统一的法定程序,更难做到公众参与、全程问责。相关规定主要还只是国家发改委的两个部门规章:《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报请国务院审批或核准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其中并没有明确公众对特大型建设项目的知情权。
鄱阳湖“大闸”建不建、建什么样的水利枢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攸关亿万人生存的公共决策,公众有权了解和参与。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三峡与鄱阳湖之间的博弈,不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家家”,决策尤需谨慎,所以需要专家、官员之外更多的公众表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