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防总:三峡水库发挥作用 长江大旱无大灾
2011/6/16 22:18:13 新闻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今天从国家防总办了解到,今年长江流域降水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令人欣喜的是,面对严重旱情,长江中下游五省旱区城镇居民和乡村群众,没有一人无水喝,旱区耕地没有因旱撂荒。
国家防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多年来探索形成的抗旱有效应对机制,得益于多年来建成的大中小水利工程和设施。
据介绍,今年长江中下游旱情一出现,国家防总、水利部就作出明确部署,包括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建设、编制和完善抗旱应急预案。
“这是由被动抗旱到主动防旱的重要举措。”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沿江各省通过编制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旱情,建立了四级应急响应机制,并分别明确了每一级响应具备的条件和应采取的具体行动。
与此同时,提早安排筹划。自4月中旬以来先后有11个工作组深入沿江5省协助地方做好抗旱工作,截至6月上旬,长江中下游五省共投入抗旱劳力990万人,启动机电井30多万眼、泵站3.4万处、机动抗旱设备170万台套,出动运水车7万多辆,完成抗旱浇地6800多万亩,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
而针对长江中下游河湖水位持续偏低,三峡水库也发挥了显著作用。国家防总、水利部统筹兼顾抗旱、水力发电和航运等多方用水需求,加强三峡水库的科学调度,加大下泄流量,及时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补水,保障沿江地区生活生产用水。
截至6月13日统计,今年以来三峡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215亿立方米,使长江中下游干流各主要控制站水位较近期最低水位抬升3.23至5.09米,补水效果十分明显。截至5月底长江中下游沿岸及两湖周边地区累计从长江干流和湖区引水、提水66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地863万亩,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这场严重干旱中,同处长江下游,江苏面对60年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却无灾像。据介绍,江苏超前规划是主要原因。江苏先后建成了“江水北调”工程体系、“江水东引”工程体系。2000年起,针对太湖蓝藻暴发,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又积极实施了“引江济太”工程。江苏这三大调水工程的建成,实现了长江与太湖、淮河和沂沭泗等四大水系的互联互通、互调互济,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灌排自如、水遂人愿的比较完善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 (记者 姚芃)
国家防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多年来探索形成的抗旱有效应对机制,得益于多年来建成的大中小水利工程和设施。
据介绍,今年长江中下游旱情一出现,国家防总、水利部就作出明确部署,包括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建设、编制和完善抗旱应急预案。
“这是由被动抗旱到主动防旱的重要举措。”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沿江各省通过编制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旱情,建立了四级应急响应机制,并分别明确了每一级响应具备的条件和应采取的具体行动。
与此同时,提早安排筹划。自4月中旬以来先后有11个工作组深入沿江5省协助地方做好抗旱工作,截至6月上旬,长江中下游五省共投入抗旱劳力990万人,启动机电井30多万眼、泵站3.4万处、机动抗旱设备170万台套,出动运水车7万多辆,完成抗旱浇地6800多万亩,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
而针对长江中下游河湖水位持续偏低,三峡水库也发挥了显著作用。国家防总、水利部统筹兼顾抗旱、水力发电和航运等多方用水需求,加强三峡水库的科学调度,加大下泄流量,及时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补水,保障沿江地区生活生产用水。
截至6月13日统计,今年以来三峡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215亿立方米,使长江中下游干流各主要控制站水位较近期最低水位抬升3.23至5.09米,补水效果十分明显。截至5月底长江中下游沿岸及两湖周边地区累计从长江干流和湖区引水、提水66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地863万亩,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这场严重干旱中,同处长江下游,江苏面对60年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却无灾像。据介绍,江苏超前规划是主要原因。江苏先后建成了“江水北调”工程体系、“江水东引”工程体系。2000年起,针对太湖蓝藻暴发,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又积极实施了“引江济太”工程。江苏这三大调水工程的建成,实现了长江与太湖、淮河和沂沭泗等四大水系的互联互通、互调互济,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灌排自如、水遂人愿的比较完善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 (记者 姚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