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千秋功罪”
2011/6/7 9:34:10 新闻来源:青年时报
今年入春至初夏,长江流域上游干旱、中下游大旱。三峡大坝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以2008年划界,汶川大地震、西南大旱到这回长江全流域大旱,三峡犹如一根红蜡烛,“胡萝卜”之损失,一股脑儿都要算在三峡大坝头上。
再前溯,三峡大坝从动土开建那一刻起,是非恩怨就没断过。
这是三峡大坝的宿命!“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 殊。”对三峡大坝跨世纪的争执,讲点迷信,原点就在一个“殊”字。
自古治水是非多。曾经的“运河悖论”在拂去历史尘埃后,仍然鲜活到让人不胜感慨。
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哀唱:“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与白居易同代的政治家皮日休《汴河怀古》哀惜:“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围绕三峡大坝,当代人道不尽是非恩怨,诉不完赞同与反对……
1
“民主三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消今天的议论者不抱偏见,当能得出一个常识性结论:由于反对派们长期的不依不饶,由于当时的中央最高层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关于三峡大坝可建的最终技术报告,至少不是一个惟长官意志马首是瞻的“技术草包”,也不可能是一堆毫无建树的“技术垃圾”,而三峡工程亦不是“拍脑袋工程”
三峡大坝是中华民族宿命的历史投影。
建与不建,若从1919年的《建国方略》计时,华夏为之纠结近一个世纪。在上个世纪曾改变或主宰人类命运的历史人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均为此魂牵梦萦。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开国封疆、改天换地的伟大情怀,与1954年江汉平原、两湖流域特大洪水“迎面相撞”,“撞”出了中国决意兴建三峡大坝的空前决心。四年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南宁扩大会议,毛泽东把“高峡出平湖”作为一道“大菜”端上桌面……没料想,未获“就餐者”满座叫好。同年稍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扩大会议再行“民主三峡”,倾听完“长江王”林一山与李锐“必须建”与“不能建”之“放言无忌”,会议所作《三峡决议》(缓建决议),前所未闻地定格了毛泽东罕有的谨慎。
三峡大坝出现根本性转机缘自改革开放。1982年中国历史新页开启,“四个现代化”对能源的饥渴为兴建三峡大坝带来历史性转机。
“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邓小平一锤定音。胡耀邦、赵紫阳、陈云、李先念赞同。最高决策层就兴建三峡大坝形成空前一致。1984年,国务院批复三峡工程建设方案,“三峡省”同步筹建……
当年底,重庆市向中央上报《对长江三峡工程的一些看法和意见》。稍后,著名“反对派”李锐上书中央,对三峡工程的诸多“不确定性”提出全面质疑。继而,年过九旬的全国政协经建组组长孙越崎率调查团沿江实踏月余,上呈了以全盘否定三峡工程可行性为基调的《关于三峡工程问题调查报告》……
“民主之声”亘古未闻,在三峡峡谷激起的强烈震荡波及庙堂和草野。促使中央撤销“三峡省”筹备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再起炉灶……
一个在今天看来已远谈不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因应了反对派众而不断“翻烧饼”,并始终面临反对派们长期的纠缠和“挑衅”只消今天的议论者不抱偏见,当能得出一个常识性结论:由于反对派们长期的不依不饶,由于当时的中央最高层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关于三峡大坝可建的最终技术报告,至少不是一个惟长官意志马首是瞻的“技术草包”,也不可能是一堆毫无建树的“技术垃圾”,而三峡工程亦不是“拍脑袋工程”。
1992年4月3日下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不同寻常。会前,台湾省籍全国人大代表黄顺兴向中外与会记者散发《关于三峡工程议案表决方式的动议》。该“动议”与会议提前安排好的表决程序唱起了“反调”。
万里委员长宣布表决开始,黄顺兴代表突然起立请求临时发言的要求震惊会场“大会没有安排发言议程”万里话音刚落,黄顺兴等少数代表离席退会……
表决如期进行。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25票,赞成票勉强过线。
这次表决,创下了建国以来全国人大开会的三个第一:反对与弃权代表人数之多;按惯例只须经国务院决定的重大工程建设首次交由全国人大拍板;新闻报道之开放闻所未闻。
自那以后又是20年,中国重大决策之民主实践,尚未见有超越“民主三峡”者。
2
评价三峡大坝得失功过为时尚早
诚如今年长江全流域大旱不能轻率怪罪于三峡大坝,去年长江上游先大旱后大涝,三峡大坝首次经历与1998年长江洪峰等量齐观的大洪水洗礼,令长江中下游安澜之出色表现,同样不足以作为佐证三峡大坝该建的结论
三峡大坝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暴露的各种问题,远远超过十数年来媒体“零打碎敲”的揭发和批评,包括有关方面苍白无力的反复辩解。
这个判断在笔者心里形成已久,亦是新闻从业者长期积累的经验性判断。
判断终于在5月18日得到确认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三峡“擦屁股”,会议颁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体味会后新华社报道所用措辞,三峡造成的后遗症几乎全部被当年的反对派们所预料。区别仅在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收集并归纳媒体所揭露的材料,“问题三峡”涉及生态、环保、中下游航运、地质灾害、灌溉、供水、航道淤积、移民、库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等一系列纠结。这些问题在国务院“擦屁股”会议所用的官方措辞中都被“原则性确认”。
然而,迄今为止三峡出现、积累甚至仍在发展的所有问题,均不足以形成三峡大坝不该建的客观结论。诚如今年长江全流域大旱不能轻率怪罪于三峡大坝,去年长江上游先大旱后大涝,三峡大坝首次经历与1998年长江洪峰等量齐观的大洪水洗礼,令长江中下游安澜之出色表现,同样不足以作为佐证三峡大坝该建的结论。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精华所在,三峡大坝所能起到的综合功效以及与生俱来(任何大型水利工程的通病)的副作用,使二者形成对冲、前者远大于后者,抑或后者大于前者,没有几十年甚至跨世纪的数据积累作为判断依据,眼下想急于作出判断极不靠谱,是对历史的极度不负责任。
同样的道理,刚颁行的、时间跨度为10年的“后续工作规划”和“污染防治规划”之实施,能否消解“三峡后遗症”?哪怕力求遏制“三峡问题”的进一步积累,也只能在10年后以事实加以小心求证。
能够正视“问题三峡”比讳疾忌医要好。政府展现信心,民间要有耐心。就算将来证明三峡大坝“过大于功”,也非一炸了之那般简单。
3
三峡检视国家和国民成熟
针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质疑最终都演变为一边倒的批判。中国人一时半会儿还难以从过去的“赞扬一边倒”和今日的“批判一边倒”中学会掌握平衡
三峡大坝的“孕床”是改革开放。它那高耸、伟岸、雄浑的身驱,见证30余年来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伟大复兴。它亦是世界观照中国发展的一个视窗。
笔者眼里,曾经浮现过如下一幅画像:一个魁梧英俊的七尺男儿正在人群中裸奔……远看,其强健的身驱散发出英武阳刚之气;近看,他的驱体上下左右比例失调;细看,他浑身上下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淤伤或污斑,尤其是那张脸,青春的疙瘩痘印证着他仍显青涩。笔者以为,这就是当下的三峡大坝、三峡库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人与水,环境与水,社会与水,以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诸多纠结矛盾的现状之隐喻。亦是攀登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崎岖山道上的中国之真实现状。
如果诸看官认同这个比喻,当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国若以宏观叙事,毛泽东时代初步达致中华民族政治崛起,邓小平时代赢来谋求国家富强的经济崛起;微观叙事,我们的祖国浑身上下不但全是毛病,而且依然满身伤痕,疮疤累累……人民经常令人扼腕,平添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叹息。国家如此,国人如此,三峡大坝何尝不如此?!
长江流域的大旱仍在加剧,而信息流动速度远比旱情发展更快。从媒体到网络,焦虑、抱怨、指斥更为集中地拿三峡大坝“出气”。然而,“不幸”决非限于大旱本身,而是旱涝交替之快、之频、之反复无常的地理中国正好横亘在西太平洋的大陆季风带上……而中国又一个根本性的“不幸”是人口,13亿人每天都呈增长的物欲和对资源的过度掠夺,甭管政府如何讲民主与科学,人与自然和谐在中国总体呈越来越难、越来越远状态……
举个例子,中国六百余座城市有80%缺水,每座城市都在大肆抢水,大大小小的水坝把中国的江河水系分割为一块块“囤水的梯田”……由此,仅长江中上游,正常来水被大量截留,一方面,三峡库区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三峡大坝则“替人受过”。
对三峡大坝乃至中国发展的质疑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同样正常的是针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质疑最终都演变为一边倒的批判。看上去这很反常,却系现实发展阶段所特(必)有。因为中国人一时半会儿还难以从过去的“赞扬一边倒”和今日的“批判一边倒”中学会掌握平衡。
三峡的“磨难”,中国的“容颜”。中国最终能否“脱胎换骨”,这个世界的看法始终呈现为多元。但检视国家和国民的成熟,三峡大坝就是一杆现成的标尺。这杆标尺至少可适用数十年……
(本文来源:青年时报)
以2008年划界,汶川大地震、西南大旱到这回长江全流域大旱,三峡犹如一根红蜡烛,“胡萝卜”之损失,一股脑儿都要算在三峡大坝头上。
再前溯,三峡大坝从动土开建那一刻起,是非恩怨就没断过。
这是三峡大坝的宿命!“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 殊。”对三峡大坝跨世纪的争执,讲点迷信,原点就在一个“殊”字。
自古治水是非多。曾经的“运河悖论”在拂去历史尘埃后,仍然鲜活到让人不胜感慨。
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哀唱:“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与白居易同代的政治家皮日休《汴河怀古》哀惜:“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围绕三峡大坝,当代人道不尽是非恩怨,诉不完赞同与反对……
1
“民主三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消今天的议论者不抱偏见,当能得出一个常识性结论:由于反对派们长期的不依不饶,由于当时的中央最高层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关于三峡大坝可建的最终技术报告,至少不是一个惟长官意志马首是瞻的“技术草包”,也不可能是一堆毫无建树的“技术垃圾”,而三峡工程亦不是“拍脑袋工程”
三峡大坝是中华民族宿命的历史投影。
建与不建,若从1919年的《建国方略》计时,华夏为之纠结近一个世纪。在上个世纪曾改变或主宰人类命运的历史人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均为此魂牵梦萦。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开国封疆、改天换地的伟大情怀,与1954年江汉平原、两湖流域特大洪水“迎面相撞”,“撞”出了中国决意兴建三峡大坝的空前决心。四年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南宁扩大会议,毛泽东把“高峡出平湖”作为一道“大菜”端上桌面……没料想,未获“就餐者”满座叫好。同年稍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扩大会议再行“民主三峡”,倾听完“长江王”林一山与李锐“必须建”与“不能建”之“放言无忌”,会议所作《三峡决议》(缓建决议),前所未闻地定格了毛泽东罕有的谨慎。
三峡大坝出现根本性转机缘自改革开放。1982年中国历史新页开启,“四个现代化”对能源的饥渴为兴建三峡大坝带来历史性转机。
“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邓小平一锤定音。胡耀邦、赵紫阳、陈云、李先念赞同。最高决策层就兴建三峡大坝形成空前一致。1984年,国务院批复三峡工程建设方案,“三峡省”同步筹建……
当年底,重庆市向中央上报《对长江三峡工程的一些看法和意见》。稍后,著名“反对派”李锐上书中央,对三峡工程的诸多“不确定性”提出全面质疑。继而,年过九旬的全国政协经建组组长孙越崎率调查团沿江实踏月余,上呈了以全盘否定三峡工程可行性为基调的《关于三峡工程问题调查报告》……
“民主之声”亘古未闻,在三峡峡谷激起的强烈震荡波及庙堂和草野。促使中央撤销“三峡省”筹备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再起炉灶……
一个在今天看来已远谈不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因应了反对派众而不断“翻烧饼”,并始终面临反对派们长期的纠缠和“挑衅”只消今天的议论者不抱偏见,当能得出一个常识性结论:由于反对派们长期的不依不饶,由于当时的中央最高层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关于三峡大坝可建的最终技术报告,至少不是一个惟长官意志马首是瞻的“技术草包”,也不可能是一堆毫无建树的“技术垃圾”,而三峡工程亦不是“拍脑袋工程”。
1992年4月3日下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不同寻常。会前,台湾省籍全国人大代表黄顺兴向中外与会记者散发《关于三峡工程议案表决方式的动议》。该“动议”与会议提前安排好的表决程序唱起了“反调”。
万里委员长宣布表决开始,黄顺兴代表突然起立请求临时发言的要求震惊会场“大会没有安排发言议程”万里话音刚落,黄顺兴等少数代表离席退会……
表决如期进行。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25票,赞成票勉强过线。
这次表决,创下了建国以来全国人大开会的三个第一:反对与弃权代表人数之多;按惯例只须经国务院决定的重大工程建设首次交由全国人大拍板;新闻报道之开放闻所未闻。
自那以后又是20年,中国重大决策之民主实践,尚未见有超越“民主三峡”者。
2
评价三峡大坝得失功过为时尚早
诚如今年长江全流域大旱不能轻率怪罪于三峡大坝,去年长江上游先大旱后大涝,三峡大坝首次经历与1998年长江洪峰等量齐观的大洪水洗礼,令长江中下游安澜之出色表现,同样不足以作为佐证三峡大坝该建的结论
三峡大坝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暴露的各种问题,远远超过十数年来媒体“零打碎敲”的揭发和批评,包括有关方面苍白无力的反复辩解。
这个判断在笔者心里形成已久,亦是新闻从业者长期积累的经验性判断。
判断终于在5月18日得到确认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三峡“擦屁股”,会议颁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体味会后新华社报道所用措辞,三峡造成的后遗症几乎全部被当年的反对派们所预料。区别仅在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收集并归纳媒体所揭露的材料,“问题三峡”涉及生态、环保、中下游航运、地质灾害、灌溉、供水、航道淤积、移民、库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等一系列纠结。这些问题在国务院“擦屁股”会议所用的官方措辞中都被“原则性确认”。
然而,迄今为止三峡出现、积累甚至仍在发展的所有问题,均不足以形成三峡大坝不该建的客观结论。诚如今年长江全流域大旱不能轻率怪罪于三峡大坝,去年长江上游先大旱后大涝,三峡大坝首次经历与1998年长江洪峰等量齐观的大洪水洗礼,令长江中下游安澜之出色表现,同样不足以作为佐证三峡大坝该建的结论。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精华所在,三峡大坝所能起到的综合功效以及与生俱来(任何大型水利工程的通病)的副作用,使二者形成对冲、前者远大于后者,抑或后者大于前者,没有几十年甚至跨世纪的数据积累作为判断依据,眼下想急于作出判断极不靠谱,是对历史的极度不负责任。
同样的道理,刚颁行的、时间跨度为10年的“后续工作规划”和“污染防治规划”之实施,能否消解“三峡后遗症”?哪怕力求遏制“三峡问题”的进一步积累,也只能在10年后以事实加以小心求证。
能够正视“问题三峡”比讳疾忌医要好。政府展现信心,民间要有耐心。就算将来证明三峡大坝“过大于功”,也非一炸了之那般简单。
3
三峡检视国家和国民成熟
针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质疑最终都演变为一边倒的批判。中国人一时半会儿还难以从过去的“赞扬一边倒”和今日的“批判一边倒”中学会掌握平衡
三峡大坝的“孕床”是改革开放。它那高耸、伟岸、雄浑的身驱,见证30余年来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伟大复兴。它亦是世界观照中国发展的一个视窗。
笔者眼里,曾经浮现过如下一幅画像:一个魁梧英俊的七尺男儿正在人群中裸奔……远看,其强健的身驱散发出英武阳刚之气;近看,他的驱体上下左右比例失调;细看,他浑身上下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淤伤或污斑,尤其是那张脸,青春的疙瘩痘印证着他仍显青涩。笔者以为,这就是当下的三峡大坝、三峡库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人与水,环境与水,社会与水,以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诸多纠结矛盾的现状之隐喻。亦是攀登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崎岖山道上的中国之真实现状。
如果诸看官认同这个比喻,当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国若以宏观叙事,毛泽东时代初步达致中华民族政治崛起,邓小平时代赢来谋求国家富强的经济崛起;微观叙事,我们的祖国浑身上下不但全是毛病,而且依然满身伤痕,疮疤累累……人民经常令人扼腕,平添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叹息。国家如此,国人如此,三峡大坝何尝不如此?!
长江流域的大旱仍在加剧,而信息流动速度远比旱情发展更快。从媒体到网络,焦虑、抱怨、指斥更为集中地拿三峡大坝“出气”。然而,“不幸”决非限于大旱本身,而是旱涝交替之快、之频、之反复无常的地理中国正好横亘在西太平洋的大陆季风带上……而中国又一个根本性的“不幸”是人口,13亿人每天都呈增长的物欲和对资源的过度掠夺,甭管政府如何讲民主与科学,人与自然和谐在中国总体呈越来越难、越来越远状态……
举个例子,中国六百余座城市有80%缺水,每座城市都在大肆抢水,大大小小的水坝把中国的江河水系分割为一块块“囤水的梯田”……由此,仅长江中上游,正常来水被大量截留,一方面,三峡库区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三峡大坝则“替人受过”。
对三峡大坝乃至中国发展的质疑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同样正常的是针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质疑最终都演变为一边倒的批判。看上去这很反常,却系现实发展阶段所特(必)有。因为中国人一时半会儿还难以从过去的“赞扬一边倒”和今日的“批判一边倒”中学会掌握平衡。
三峡的“磨难”,中国的“容颜”。中国最终能否“脱胎换骨”,这个世界的看法始终呈现为多元。但检视国家和国民的成熟,三峡大坝就是一杆现成的标尺。这杆标尺至少可适用数十年……
(本文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