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电入川”:破解四川电网“丰余枯缺”
2011/5/18 8:44:26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疆电入川”,解决四川省枯水期有效装机不足和电煤供应短缺的矛盾,显得尤为紧迫。
3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水电大省四川由于枯水期来水不足,水电也出现缺口,是否拉闸限电成了百姓议论的热门话题。
5月16日,记者专程采访了四川省电力公司。该公司相关人士明确表示,目前四川不会拉闸限电。近年来四川电网发展迅速,高质量建成一批跨区联网工程,实现了由局部电网到综合枢纽电网的跨越,这两年通过向家坝至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输电工程和德阳至宝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相继投运,实现了四川近十年来连续两个年头枯水期没有拉闸,这也得益于跨区电网的优势。
四川电网丰余枯缺矛盾突出
依秦岭、接云贵、扼青藏、纳百川的四川,是我国的一个水电大省。水能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量高达1.2亿千瓦,占全国的1/4还多,但过分依赖这种极具季节性特点的水电能源,让四川高速发展的能源保障呈现“丰余枯缺”的尴尬。
四川经过多年开发建设,相继建成了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二滩、紫坪铺等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目前,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流域梯级开发正在加速推进,瀑布沟、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一、二级等特大型水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四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产业基地。
近年来特别是汶川地震以来,四川省电力公司高质量地建成了一批跨区联网工程,有力保障四川省工业和居民的用电需求。
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将±500千伏德宝(德阳—宝鸡)直流输电工程确定为支援四川灾后重建的头号工程,四川电网通过德宝直流与西北联网实现了“丰枯互补、水火互济”,枯水期最高送入电力可达300万千瓦,确保了2010年全省首次实现九年来冬季不拉闸限电。向家坝至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2010年7月份建成投产,使四川电网进入到跨大区、特高压交直流联网运行的新阶段。
据了解,目前四川电网发展虽然较快,但受电源结构特性因素制约,电网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四川电力供应“丰余枯缺”的矛盾还是较为突出。
枯水期发电不足
输煤难解“电荒”
四川枯水期的电力供应仅为丰水期的1/3。今年枯水期,四川全省电力缺口将为578万千瓦,到2015年枯水期,缺口将达1400余万千瓦。
根据四川“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到2015年四川GDP将突破3万亿元。四川对能源尤其是电力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届时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0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1%,最大负荷将超过6000万千瓦,年均增长17.3%。
四川电源结构以水电为主,目前,水电已占总装机容量的71%。到2015年年末,四川发电装机将达到903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7426万千瓦,水电装机占比提高到82.84%。由于大部分水电站调节性能较差,枯水期水电最大出力仅为装机容量的40%,2015年枯水期水电发电容量将只有2970万千瓦,加上火电装机容量1600多万千瓦,届时全省枯水期发电量,距最高负荷量(6001万千瓦)的缺口将达到1400余万千瓦。
据了解,要满足全四川省的电力供应,需要大量的火电或外购电来补充。若全部由本省新增火电装机弥补缺口,则需要增加2200万吨的电煤供应,绝大部分电煤缺口需要通过外省输入解决。但受制于煤源难以落实和交通运力等因素,“十二五”期间,即使四川省加快火电建设步伐,弥补装机容量缺额,也将出现电厂建成后无煤可用的局面。继续依靠单一输煤的传统能源输送方式,将难以保障四川省枯水期电力供应。
“疆电”入川
保四川枯水期电力供应
在西部日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引擎的过程中,引“疆电”入川解能源之渴,显得尤为紧迫。
5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电力公司了解到,四川省电力公司正积极建议四川省委、省政府,尽快启动“疆电入川”特高压直流工程,以解决四川省枯水期有效装机不足和电煤供应短缺的矛盾。
之所以选择新疆的电力作为四川水电季节性“丰余枯缺”的方案,有着能源客观布局与现实操作的考虑。新疆煤炭预测储量达到2万多亿吨,占全国的40%;风力资源总储量超过8亿千瓦。但由于输送通道运力不足,新疆富集的能源无法大量运出。而通过“疆电入川”,可将新疆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一方面补川电季节性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建设新疆至四川省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功率1000万千瓦,相当于为四川省提供了同等容量的火电装机,其年输送电量5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向四川省输煤3300万吨。
有关电力专家还建议,应将“疆电入川”纳入到国家相关规划之中,用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将四川与新疆连接起来,让电在川疆两省区之间“飞”起来,共同推动两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解决制约四川电力的根本性瓶颈问题,实现“枯水期不拉闸,丰水期不弃水”。
3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水电大省四川由于枯水期来水不足,水电也出现缺口,是否拉闸限电成了百姓议论的热门话题。
5月16日,记者专程采访了四川省电力公司。该公司相关人士明确表示,目前四川不会拉闸限电。近年来四川电网发展迅速,高质量建成一批跨区联网工程,实现了由局部电网到综合枢纽电网的跨越,这两年通过向家坝至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输电工程和德阳至宝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相继投运,实现了四川近十年来连续两个年头枯水期没有拉闸,这也得益于跨区电网的优势。
四川电网丰余枯缺矛盾突出
依秦岭、接云贵、扼青藏、纳百川的四川,是我国的一个水电大省。水能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量高达1.2亿千瓦,占全国的1/4还多,但过分依赖这种极具季节性特点的水电能源,让四川高速发展的能源保障呈现“丰余枯缺”的尴尬。
四川经过多年开发建设,相继建成了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二滩、紫坪铺等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目前,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流域梯级开发正在加速推进,瀑布沟、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一、二级等特大型水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四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产业基地。
近年来特别是汶川地震以来,四川省电力公司高质量地建成了一批跨区联网工程,有力保障四川省工业和居民的用电需求。
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将±500千伏德宝(德阳—宝鸡)直流输电工程确定为支援四川灾后重建的头号工程,四川电网通过德宝直流与西北联网实现了“丰枯互补、水火互济”,枯水期最高送入电力可达300万千瓦,确保了2010年全省首次实现九年来冬季不拉闸限电。向家坝至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2010年7月份建成投产,使四川电网进入到跨大区、特高压交直流联网运行的新阶段。
据了解,目前四川电网发展虽然较快,但受电源结构特性因素制约,电网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四川电力供应“丰余枯缺”的矛盾还是较为突出。
枯水期发电不足
输煤难解“电荒”
四川枯水期的电力供应仅为丰水期的1/3。今年枯水期,四川全省电力缺口将为578万千瓦,到2015年枯水期,缺口将达1400余万千瓦。
根据四川“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到2015年四川GDP将突破3万亿元。四川对能源尤其是电力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届时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0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1%,最大负荷将超过6000万千瓦,年均增长17.3%。
四川电源结构以水电为主,目前,水电已占总装机容量的71%。到2015年年末,四川发电装机将达到903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7426万千瓦,水电装机占比提高到82.84%。由于大部分水电站调节性能较差,枯水期水电最大出力仅为装机容量的40%,2015年枯水期水电发电容量将只有2970万千瓦,加上火电装机容量1600多万千瓦,届时全省枯水期发电量,距最高负荷量(6001万千瓦)的缺口将达到1400余万千瓦。
据了解,要满足全四川省的电力供应,需要大量的火电或外购电来补充。若全部由本省新增火电装机弥补缺口,则需要增加2200万吨的电煤供应,绝大部分电煤缺口需要通过外省输入解决。但受制于煤源难以落实和交通运力等因素,“十二五”期间,即使四川省加快火电建设步伐,弥补装机容量缺额,也将出现电厂建成后无煤可用的局面。继续依靠单一输煤的传统能源输送方式,将难以保障四川省枯水期电力供应。
“疆电”入川
保四川枯水期电力供应
在西部日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引擎的过程中,引“疆电”入川解能源之渴,显得尤为紧迫。
5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电力公司了解到,四川省电力公司正积极建议四川省委、省政府,尽快启动“疆电入川”特高压直流工程,以解决四川省枯水期有效装机不足和电煤供应短缺的矛盾。
之所以选择新疆的电力作为四川水电季节性“丰余枯缺”的方案,有着能源客观布局与现实操作的考虑。新疆煤炭预测储量达到2万多亿吨,占全国的40%;风力资源总储量超过8亿千瓦。但由于输送通道运力不足,新疆富集的能源无法大量运出。而通过“疆电入川”,可将新疆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一方面补川电季节性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建设新疆至四川省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功率1000万千瓦,相当于为四川省提供了同等容量的火电装机,其年输送电量5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向四川省输煤3300万吨。
有关电力专家还建议,应将“疆电入川”纳入到国家相关规划之中,用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将四川与新疆连接起来,让电在川疆两省区之间“飞”起来,共同推动两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解决制约四川电力的根本性瓶颈问题,实现“枯水期不拉闸,丰水期不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