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代燃料:富了农民 美了山川
2011/5/5 8:48:57 新闻来源:大理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 赵春祺 特约记者 陈永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旨在使用清洁可再生的小水电代替燃烧木材,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净化环境,保护生态。该项目自2003年在剑川县实施以来,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富了群众生活,美化了山川大地,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说起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甸南镇印合村村民张树芳体会最深。从2004年开始,他成为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用电户,按照国家补助规定,如果他家每个月用电数在10度至152度之间,就按每度2角3分钱的价格收取费用,这比一般的居民用电便宜了很多。为此,张树芳专门添置了些电器,他说,这些年每月的电费没有超过30元。
2003年,剑川县被列入全国26个小水电代燃料生态项目试点县之一,项目规划投资3456万元,在黑惠江建设合江生态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3200千瓦,为项目区内的2004户8530人提供用电。对项目区内群众实行优惠电价,鼓励使用水电代替烧柴,解决黑潓江沿岸群众长期以来砍伐树木烧柴的习惯,保护黑潓江两岸的退耕还林成果和生态环境。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涉及剑川县的甸南、沙溪两个镇共2004户、8530人,除了电费优惠外,还在项目区内实施修路、改电、改水、改厕所工程,完善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区内每年少烧柴10020吨,减少木材消耗13383.6立方米,有效地减少了煤炭的使用以及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巩固了退耕还林面积400.8亩、天然林保护面积34120亩,每年为农民群众减少上百万的电费支出。沙溪镇有两个行政村的848户群众被列入项目范围,8年来,仅沙溪镇共优惠电价170多万元。项目区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1250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356元,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说起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甸南镇印合村村民张树芳体会最深。从2004年开始,他成为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用电户,按照国家补助规定,如果他家每个月用电数在10度至152度之间,就按每度2角3分钱的价格收取费用,这比一般的居民用电便宜了很多。为此,张树芳专门添置了些电器,他说,这些年每月的电费没有超过30元。
2003年,剑川县被列入全国26个小水电代燃料生态项目试点县之一,项目规划投资3456万元,在黑惠江建设合江生态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3200千瓦,为项目区内的2004户8530人提供用电。对项目区内群众实行优惠电价,鼓励使用水电代替烧柴,解决黑潓江沿岸群众长期以来砍伐树木烧柴的习惯,保护黑潓江两岸的退耕还林成果和生态环境。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涉及剑川县的甸南、沙溪两个镇共2004户、8530人,除了电费优惠外,还在项目区内实施修路、改电、改水、改厕所工程,完善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区内每年少烧柴10020吨,减少木材消耗13383.6立方米,有效地减少了煤炭的使用以及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巩固了退耕还林面积400.8亩、天然林保护面积34120亩,每年为农民群众减少上百万的电费支出。沙溪镇有两个行政村的848户群众被列入项目范围,8年来,仅沙溪镇共优惠电价170多万元。项目区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1250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356元,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