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降温考验“十二五”减排总目标
2011/3/24 9:18:44 新闻来源:中证网
受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影响,3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业内专家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核电既有规划目标有可能“缩水”。
同样于3月16日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1.4%。按照政府既有承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其中核电将贡献4%的比重。核电规划如果调整,核电比重的下降无疑将影响整个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的实现以及能源结构的转型速度。
市场人士表示,核电规划目标若下调,可能为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让出空间”,11.4%比重的内部分配将面临变局;但在现有的新能源发展体系下,水、风、光等能源,包括传统火电的开发利用也是各有各的“难题”。此外,如果我国整体核电规划目标调整,那么各地方正在准备或已出台的核电规划也将面临调整。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刚刚公布的情况下,调整核电规划目标,显然还涉及一项庞大的工程。
CFP图片 合成/王春燕
目标激进存风险
历史上每一次核电事故都会导致核电产业发展陷入一定时期的低迷,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是否重蹈覆辙,让核电界人士担忧不已。实际上,对于任何清洁能源而言,都面临着摸索过程中的挫折,关键是能否确定一个理性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应急机制,既要避免盲目冒进,又要避免因噎废食。
据了解,此前国家能源局之所以决定积极发展核电,是出于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了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15%的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大核电的开发利用强度。
如今,日本核泄漏事故催生我国对核电规划的调整预期。与此同时,水电、风电及光伏板块却出现显著涨幅。在清洁能源总体发展目标基本确定的前提下,不同清洁能源行业发展目标面临的“此消彼长”关系可见一斑。
实际上,上述两种现象都体现了带有行政规划色彩的发展思路,这种思路不仅在实际落实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且很容易因一时的挫折而走入极端。
此前,我国也制定出颇为激进的水电发展目标,但水电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在“十一五”期间一度陷入停滞,主要原因是水电站项目被质疑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可能引发灾害等原因及遭受国际社会舆论批评。但如今,为了实现我国政府所承诺的2020年减排目标和非化石能源目标,与核电一样,水电开发目标也亟须上调。
然而,实际上,恰如核电产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产业发展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水电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争议和困难。例如水电站的选址、环境评价、移民安置等系列问题,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足以使水电项目的审批搁浅。
同样,对于风电、光伏也是如此。去年业界广泛讨论的关于风电、光伏发展速度超预期并一再修改规划目标的现象,尽管有业内人士表示,光伏与风电行业的发展是由于政策及市场导向的高增速带动了规划目标的向上修订,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规划目标的上调在很大程度上也反过来促进了产业的继续“高歌猛进”。
如果说针对水电开发以及核电开发本身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仅为了实现某一项行政化的目标而制定带有导向色彩甚至强制色彩的发展目标的话,很可能会对行业本身的科学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目前,无论是水电、风电,还是光伏,目前各自都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想让这几个清洁能源行业补足核电的“缺位”,不仅经济性上不允许,在可行性上也面临巨大挑战。例如,目前基本确定的风电发展目标面临着实现的困难,主要来自大容量特高压电网网架的建设滞后,而电网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光伏装机总量基数仍很小,发展规模仍受限,尽管确定的目标并不算太高,但由于国内光伏市场迟迟不能启动,国际光伏市场放缓,今年全年的国内光伏发展增速低于去年几成定局。因此,业界担忧,若核电规划显著下调,很可能最终还要靠传统火电来补足“缺口”,这将对整个清洁能源的发展都带来负面影响。
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在制定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同时,着力强调综合理性判断行业发展特性,制定科学、良性的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一旦长期目标确定,即使遭遇了类似日本核电事故的冲击,也不会乱了阵脚,影响到整个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记者 邢佰英)
“冒进”势头应声而止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可以说,国务院关于“核电项目暂停审批”的决定给近期多个省份争相申报建设核电项目的热潮泼了一盆冷水。
中国核能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包括已运营、建设中、筹建中的核电站项目多达43个,累计投资已高达1.8万亿元。我国核电建设甚至被业界专家担忧存在“过热”现象。
近年来,因能源供应形势紧张和减排压力增大,我国核电发展政策从此前的谨慎有逐渐转向积极的趋势,近几年我国获得审批以及在建的核电规模也有了大幅度增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建的核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居于全球第一位。正是由于政策对核电的支持,各地方开始投入力量争相开发核电,内陆核电项目的申报数量也大幅增加。
包括五大电力集团在内的不少央企甚至开始垂涎核电的垄断经营权,并多次呼吁将核电的控股经营权放开,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核电建设和运营中去。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业内很多核电老专家的担忧。有专家表示,核电发展过快,很可能在核电安全方面存在隐忧,因此呼吁核电安全方面的法规和制度早日出台。
截至2010年底,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13台,包括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等;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8台,占全球在建核电规模的40%。
据了解,2009年之后,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内陆省份争相上报当地核电规划。例如尚无核能发电的河北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两座核电站,不过因国务院宣布暂停新核电项目的审批,河北“核电之梦”暂时遇阻。
日本核危机将令有关各方能够对我国核电发展战略和速度规划进行及时充分地反思,从而保障核电规划与发展更为科学、健康。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核电下达“暂缓令”,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可能随之调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国务院的决定对中国核电发展的总体战略没有影响,但将影响其发展速度,此前定下的核电发展时间表可能将随之延后,近年来的核电跃进现象也将终结。
核电规划调否之辩
3月16日,中国政府网披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核电比较明确的提法包括:“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区发展核电。”可见,我国对核电产业的发展大方向仍没有改变。
但分析人士表示,核电板块相关上市公司可能进入重新估值阶段。原因是,随着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核电类公司的业务量必然受到影响。
事实上,受到日本核泄漏以及我国暂停新项目审批政策冲击,与核电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出现暴跌,比如东方锆业、中核科技、东方电气、中国一重、二重重装、沃尔核材、南风股份等股价跌幅均接近20%。
关于国务院“暂停核电审批”对核电领域企业的具体影响程度,一家核电设备商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我国整体核电规划目标调整,那么各地方正在准备或已出台的核电规划也将面临调整,加上国外有的国家也在调整核电战略,企业原定的业务增速的实现将比较有难度。
而齐鲁证券的一位分析人士则相对乐观。他表示,由于已获得审批开建的核电站项目并未停止建设,对于相关核电设备制造公司而言,未来订单和制造量还是饱满的,未来这些公司业绩可以得到保障。
消息人士透露,中广核集团和中核集团制定的公司自身核电建设目标,有可能随着政府规划目标的调整而变动。眼下,对于涉及核电运营业务以及装备方面的公司而言,最担忧的就是我国核电发展目标将如何变动。
据估计,目前国内正在筹备及等待批文的核电项目有几十个。中广核有关人士表示,公司部分尚未拿到批文的核电项目组已经着手对相关工作小组的解散工作。
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核电专家,发现意见并不统一。有的专家认为,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肯定是要缩水,核电发展也应该更加稳妥一些,应当采取措施、增加投入来确保核电开发利用的安全性;也有的专家表示,可以在核电安全上多做努力,但并不愿意看到核电发展规划目标出现调整,原因是除了核电之外的水电、风电、光伏也各有各自的发展瓶颈,至少在目前看来,核电产业总体的经济性和发展前景还是应予肯定的,况且“十二五”规划纲要刚刚公布,调整核电规划还涉及一项庞大的工程。
11.4%比重分配迷局
16日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目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只有8%左右。
若市场对“十二五”乃至2020年的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缩水的悲观预期变为现实,由于11.4%的目标已经确定,11.4%的比重如何分配就可能存在重大变局。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5%,而“十二五”期间实现11.4%的目标正是根据上述目标推算出来的。目前,我国可利用的主要非化石能源依次是水电、核电、风电、光伏以及生物质能等能源形式。具体而言,在到2020年实现15%的目标中,核电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占到4%,水电将占到9%左右,风电、太阳能和其它非化石能源占到2%。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只有108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只有1.12%,距离中长期规划的4%的目标距离很远。
据了解,根据此前调整后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到2015年有望达到4000万千瓦,到2020年有望达到8600万千瓦。
核电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如果下调,那就很可能需要水电以及风光等能源形式加快发展来补足“缺口”。这也是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之后,反映到我国A股上,核电板块暴跌,而水电、风电、光伏等板块出现上涨的主要逻辑。
但问题是,如今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究竟如何调整、调整多少仍是未知数。可以预见,未来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组织还要就此掀起一轮调研以及讨论来予以确定。
国家能源局权威人士表示,11.4%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尽管目前来看核电开发速度面临一些变数,但总体而言,水电、核电以及风电未来都将是“挑大梁”的,缺了谁都很难实现上述目标。因此,核电长期来看还是必须要发展的,但究竟如何兼顾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也给决策者带来很大的难题。
券商观点: 非核电资源增长或超预期
对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核电发展的决定,不少券商做出了点评。其中主流观点是长期仍旧看好核电产业的发展,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核电发展的暂时放缓,会为光伏、风电、水电、火电带来超出预期的发展空间。
中邮证券研究员邵明慧在报告中指出,国务院的决定比较温和,核电发展的大方向不变,决定提到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这里重要的是时间概念,即何时能够批准核安全规划,在核电发展方向上并未改变,但对安全性给予了重点强调。
对于核电设备商而言,邵明慧表示,由于目前我国核电设备整体供不应求,因此主要核电设备商在手的订单将保证企业能够平稳“过冬”,此次国务院决定并未叫停已通过审批的核电项目,而且大型核电设备制造周期普遍较长,预计在新项目恢复审批前的一段时间内,核电相关企业的业绩不会有明显影响。
渤海证券研究员陈慧在报告中提到,日本核泄漏事件之后,各国纷纷表示对核电站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部分国家暂停新建核电站或冻结核能规划,全球核电发展速度将放缓,而光伏、风电和水电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核电。在日本核危机引发国内核电板块大跌的同时,大量资金流入光伏板块,使其明显跑赢大盘,也是市场预期光伏产业将加速发展的体现。
然而,国都证券研究员刘斐在报告中提出,如果4000万千瓦核电装机项目被暂停一年,则此缺口将主要由火电弥补,以核电发电利用小时数7700小时计算,则每年将多耗原煤1.46亿吨,相当于2010年电煤消耗量的9%,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煤炭供应稍显过剩的局面。(记者 邢佰英)
日本核危机之后 各国有关核电表态不一
面对日本的核电危机,各国政府对于核电发展方向的态度迥然有异,派生出不同的阵营。
德国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将加快退出核电步伐。德国总理默克尔3月15日宣布,国内7座1980年以前开始运行的老旧核电厂将暂时关闭3个月,接受全面安全检查;同时,暂停核电站延长使用计划。印度政府3月14日下令,全国所有核电厂实施安全检查,保证它们可抵御地震或海啸袭击。
英国能源大臣克里斯·休恩也明确表示,会更加慎重地考虑核电政策。而瑞士已停止修建核电设施申请的审核,同时将对境内所有核电厂提前进行安全检查。欧盟在15日召开有关核电安全的紧急会议,宣布将对核电站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检查核电站是否能应对地震、海啸等突发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法国及俄罗斯等国则表示,不会动摇发展核电的决心。美国政府称,仍会把核能作为其发展美国新能源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对核能是否安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今年1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
在电站数量上,美国104个,法国58个,日本54个,德国17个,四个国家中美国核电站最多,德国最少。在核电发电的权重方面,美国约为20%,法国为80%,日本为30%,德国为23%。(记者 邢佰英)
同样于3月16日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1.4%。按照政府既有承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其中核电将贡献4%的比重。核电规划如果调整,核电比重的下降无疑将影响整个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的实现以及能源结构的转型速度。
市场人士表示,核电规划目标若下调,可能为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让出空间”,11.4%比重的内部分配将面临变局;但在现有的新能源发展体系下,水、风、光等能源,包括传统火电的开发利用也是各有各的“难题”。此外,如果我国整体核电规划目标调整,那么各地方正在准备或已出台的核电规划也将面临调整。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刚刚公布的情况下,调整核电规划目标,显然还涉及一项庞大的工程。
CFP图片 合成/王春燕
目标激进存风险
历史上每一次核电事故都会导致核电产业发展陷入一定时期的低迷,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是否重蹈覆辙,让核电界人士担忧不已。实际上,对于任何清洁能源而言,都面临着摸索过程中的挫折,关键是能否确定一个理性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应急机制,既要避免盲目冒进,又要避免因噎废食。
据了解,此前国家能源局之所以决定积极发展核电,是出于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了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15%的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大核电的开发利用强度。
如今,日本核泄漏事故催生我国对核电规划的调整预期。与此同时,水电、风电及光伏板块却出现显著涨幅。在清洁能源总体发展目标基本确定的前提下,不同清洁能源行业发展目标面临的“此消彼长”关系可见一斑。
实际上,上述两种现象都体现了带有行政规划色彩的发展思路,这种思路不仅在实际落实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且很容易因一时的挫折而走入极端。
此前,我国也制定出颇为激进的水电发展目标,但水电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在“十一五”期间一度陷入停滞,主要原因是水电站项目被质疑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可能引发灾害等原因及遭受国际社会舆论批评。但如今,为了实现我国政府所承诺的2020年减排目标和非化石能源目标,与核电一样,水电开发目标也亟须上调。
然而,实际上,恰如核电产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产业发展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水电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争议和困难。例如水电站的选址、环境评价、移民安置等系列问题,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足以使水电项目的审批搁浅。
同样,对于风电、光伏也是如此。去年业界广泛讨论的关于风电、光伏发展速度超预期并一再修改规划目标的现象,尽管有业内人士表示,光伏与风电行业的发展是由于政策及市场导向的高增速带动了规划目标的向上修订,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规划目标的上调在很大程度上也反过来促进了产业的继续“高歌猛进”。
如果说针对水电开发以及核电开发本身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仅为了实现某一项行政化的目标而制定带有导向色彩甚至强制色彩的发展目标的话,很可能会对行业本身的科学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目前,无论是水电、风电,还是光伏,目前各自都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想让这几个清洁能源行业补足核电的“缺位”,不仅经济性上不允许,在可行性上也面临巨大挑战。例如,目前基本确定的风电发展目标面临着实现的困难,主要来自大容量特高压电网网架的建设滞后,而电网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光伏装机总量基数仍很小,发展规模仍受限,尽管确定的目标并不算太高,但由于国内光伏市场迟迟不能启动,国际光伏市场放缓,今年全年的国内光伏发展增速低于去年几成定局。因此,业界担忧,若核电规划显著下调,很可能最终还要靠传统火电来补足“缺口”,这将对整个清洁能源的发展都带来负面影响。
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在制定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同时,着力强调综合理性判断行业发展特性,制定科学、良性的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一旦长期目标确定,即使遭遇了类似日本核电事故的冲击,也不会乱了阵脚,影响到整个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记者 邢佰英)
“冒进”势头应声而止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可以说,国务院关于“核电项目暂停审批”的决定给近期多个省份争相申报建设核电项目的热潮泼了一盆冷水。
中国核能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包括已运营、建设中、筹建中的核电站项目多达43个,累计投资已高达1.8万亿元。我国核电建设甚至被业界专家担忧存在“过热”现象。
近年来,因能源供应形势紧张和减排压力增大,我国核电发展政策从此前的谨慎有逐渐转向积极的趋势,近几年我国获得审批以及在建的核电规模也有了大幅度增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建的核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居于全球第一位。正是由于政策对核电的支持,各地方开始投入力量争相开发核电,内陆核电项目的申报数量也大幅增加。
包括五大电力集团在内的不少央企甚至开始垂涎核电的垄断经营权,并多次呼吁将核电的控股经营权放开,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核电建设和运营中去。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业内很多核电老专家的担忧。有专家表示,核电发展过快,很可能在核电安全方面存在隐忧,因此呼吁核电安全方面的法规和制度早日出台。
截至2010年底,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13台,包括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等;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8台,占全球在建核电规模的40%。
据了解,2009年之后,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内陆省份争相上报当地核电规划。例如尚无核能发电的河北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两座核电站,不过因国务院宣布暂停新核电项目的审批,河北“核电之梦”暂时遇阻。
日本核危机将令有关各方能够对我国核电发展战略和速度规划进行及时充分地反思,从而保障核电规划与发展更为科学、健康。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核电下达“暂缓令”,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可能随之调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国务院的决定对中国核电发展的总体战略没有影响,但将影响其发展速度,此前定下的核电发展时间表可能将随之延后,近年来的核电跃进现象也将终结。
核电规划调否之辩
3月16日,中国政府网披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核电比较明确的提法包括:“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区发展核电。”可见,我国对核电产业的发展大方向仍没有改变。
但分析人士表示,核电板块相关上市公司可能进入重新估值阶段。原因是,随着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核电类公司的业务量必然受到影响。
事实上,受到日本核泄漏以及我国暂停新项目审批政策冲击,与核电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出现暴跌,比如东方锆业、中核科技、东方电气、中国一重、二重重装、沃尔核材、南风股份等股价跌幅均接近20%。
关于国务院“暂停核电审批”对核电领域企业的具体影响程度,一家核电设备商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我国整体核电规划目标调整,那么各地方正在准备或已出台的核电规划也将面临调整,加上国外有的国家也在调整核电战略,企业原定的业务增速的实现将比较有难度。
而齐鲁证券的一位分析人士则相对乐观。他表示,由于已获得审批开建的核电站项目并未停止建设,对于相关核电设备制造公司而言,未来订单和制造量还是饱满的,未来这些公司业绩可以得到保障。
消息人士透露,中广核集团和中核集团制定的公司自身核电建设目标,有可能随着政府规划目标的调整而变动。眼下,对于涉及核电运营业务以及装备方面的公司而言,最担忧的就是我国核电发展目标将如何变动。
据估计,目前国内正在筹备及等待批文的核电项目有几十个。中广核有关人士表示,公司部分尚未拿到批文的核电项目组已经着手对相关工作小组的解散工作。
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核电专家,发现意见并不统一。有的专家认为,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肯定是要缩水,核电发展也应该更加稳妥一些,应当采取措施、增加投入来确保核电开发利用的安全性;也有的专家表示,可以在核电安全上多做努力,但并不愿意看到核电发展规划目标出现调整,原因是除了核电之外的水电、风电、光伏也各有各自的发展瓶颈,至少在目前看来,核电产业总体的经济性和发展前景还是应予肯定的,况且“十二五”规划纲要刚刚公布,调整核电规划还涉及一项庞大的工程。
11.4%比重分配迷局
16日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目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只有8%左右。
若市场对“十二五”乃至2020年的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缩水的悲观预期变为现实,由于11.4%的目标已经确定,11.4%的比重如何分配就可能存在重大变局。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5%,而“十二五”期间实现11.4%的目标正是根据上述目标推算出来的。目前,我国可利用的主要非化石能源依次是水电、核电、风电、光伏以及生物质能等能源形式。具体而言,在到2020年实现15%的目标中,核电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占到4%,水电将占到9%左右,风电、太阳能和其它非化石能源占到2%。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只有108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只有1.12%,距离中长期规划的4%的目标距离很远。
据了解,根据此前调整后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到2015年有望达到4000万千瓦,到2020年有望达到8600万千瓦。
核电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如果下调,那就很可能需要水电以及风光等能源形式加快发展来补足“缺口”。这也是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之后,反映到我国A股上,核电板块暴跌,而水电、风电、光伏等板块出现上涨的主要逻辑。
但问题是,如今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究竟如何调整、调整多少仍是未知数。可以预见,未来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组织还要就此掀起一轮调研以及讨论来予以确定。
国家能源局权威人士表示,11.4%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尽管目前来看核电开发速度面临一些变数,但总体而言,水电、核电以及风电未来都将是“挑大梁”的,缺了谁都很难实现上述目标。因此,核电长期来看还是必须要发展的,但究竟如何兼顾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也给决策者带来很大的难题。
券商观点: 非核电资源增长或超预期
对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核电发展的决定,不少券商做出了点评。其中主流观点是长期仍旧看好核电产业的发展,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核电发展的暂时放缓,会为光伏、风电、水电、火电带来超出预期的发展空间。
中邮证券研究员邵明慧在报告中指出,国务院的决定比较温和,核电发展的大方向不变,决定提到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这里重要的是时间概念,即何时能够批准核安全规划,在核电发展方向上并未改变,但对安全性给予了重点强调。
对于核电设备商而言,邵明慧表示,由于目前我国核电设备整体供不应求,因此主要核电设备商在手的订单将保证企业能够平稳“过冬”,此次国务院决定并未叫停已通过审批的核电项目,而且大型核电设备制造周期普遍较长,预计在新项目恢复审批前的一段时间内,核电相关企业的业绩不会有明显影响。
渤海证券研究员陈慧在报告中提到,日本核泄漏事件之后,各国纷纷表示对核电站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部分国家暂停新建核电站或冻结核能规划,全球核电发展速度将放缓,而光伏、风电和水电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核电。在日本核危机引发国内核电板块大跌的同时,大量资金流入光伏板块,使其明显跑赢大盘,也是市场预期光伏产业将加速发展的体现。
然而,国都证券研究员刘斐在报告中提出,如果4000万千瓦核电装机项目被暂停一年,则此缺口将主要由火电弥补,以核电发电利用小时数7700小时计算,则每年将多耗原煤1.46亿吨,相当于2010年电煤消耗量的9%,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煤炭供应稍显过剩的局面。(记者 邢佰英)
日本核危机之后 各国有关核电表态不一
面对日本的核电危机,各国政府对于核电发展方向的态度迥然有异,派生出不同的阵营。
德国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将加快退出核电步伐。德国总理默克尔3月15日宣布,国内7座1980年以前开始运行的老旧核电厂将暂时关闭3个月,接受全面安全检查;同时,暂停核电站延长使用计划。印度政府3月14日下令,全国所有核电厂实施安全检查,保证它们可抵御地震或海啸袭击。
英国能源大臣克里斯·休恩也明确表示,会更加慎重地考虑核电政策。而瑞士已停止修建核电设施申请的审核,同时将对境内所有核电厂提前进行安全检查。欧盟在15日召开有关核电安全的紧急会议,宣布将对核电站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检查核电站是否能应对地震、海啸等突发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法国及俄罗斯等国则表示,不会动摇发展核电的决心。美国政府称,仍会把核能作为其发展美国新能源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对核能是否安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今年1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
在电站数量上,美国104个,法国58个,日本54个,德国17个,四个国家中美国核电站最多,德国最少。在核电发电的权重方面,美国约为20%,法国为80%,日本为30%,德国为23%。(记者 邢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