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光:水电应加快 风电须加强与电网协调
2011/3/16 7:46:25 新闻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能源结构调整是“十二五”期间不可回避的议题,更是不折不扣的难题。
政府工作报告为非化石能源发展提出约束目标:“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4%。”与2010年相比,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
煤电必须为水电、风电、核电发展腾出空间。煤电比重能否下降、清洁能源比重如何提高,是此轮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说:“首先必须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其二为非化石能源提供政策支持。煤电占比及发电小时数减少是必然,世界其他国家火电比例正不断下降,这是大势所趋。三年前,国务院下发《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结构调整的信号已经释放出来。”
“十二五”前四年最关键
《21世纪》: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比例15%的目标,必须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如何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设限?清洁能源的开发规模应达到什么水平?
胡兆光:“十二五”我国能源管理应由供应侧管理为主,向能源需求侧管理转变,严格控制能源需求过快增长。2020年尽最大努力将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煤左右。
同时,水电、核电、风电并举。加快水电开发,确保水电2020年达到3亿千瓦以上,并尽可能加大,争取3.5亿千瓦;核电充分发挥国内技术、制造能力,并引进海外资源,力争核电2020年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
大力发展风电,做好风电与其他电源及电网的协调规划,满足2020年大规模风电的接入、可消纳要求;做好太阳能热利用、生物燃料的推广利用,确保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
《21世纪》: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实现15%的目标,关键在哪个时间段?
胡兆光:关键在“十二五”前四年。
考虑水电、核电项目的规划、论证等前期工作时间较长,迫切需要加快水电、核电建设进度,保证“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大批水电和核电项目。特别是提前开展水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规划、核准水电项目。
水电项目的关键在于最近4年,一些大型水电项目至少在2013年底前开工建设;核电关键在最近5年,相关核电项目至少在2014年底前开工建设。
对水电质疑不是坏事
《21世纪》:“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水电被纳入优先开发的序列。但同时,水电开发的面临库区移民以及环境影响两方面难题。如何看待对水电的这些质疑?
胡兆光:对水电的质疑早在国际上已经存在,并不是坏事。早在三峡水电建设之时,世界银行也曾明确反对。当时,国际上对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是认同的,但对大水电开发并不倡导。
自2009年开始,国际上对水电开发的观念有所改变,支持水电发展。国内目前的讨论也是有益的,促使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和环保问题。
从中国国情来看,如果在减少火电的同时放弃水电,那么用电增量从何而来?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出路何在?客观讲,水电与火电相较,水电的负面影响更小,国内水电开发应加快。
研究表明,在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构成中,水电占主导地位。如果2010年水电装机达到最大规模3.5亿千瓦,则15%目标基本可以完成。如果低于3.5亿千瓦,风电、核电必须加大开发。
风电建设和电网规划缺乏协调
《21世纪》:我国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0亿千瓦。2010年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达3107万千瓦,开发程度在3%左右。风电发展起步晚、发展快,面临并网难题,如何破解?
胡兆光:我国风电在2000年左右起步,近期发展较快。由于风电的不稳定性,必须有入网标准,否则,会给电网系统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风电并网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在我国风电起步阶段,没有相应技术标准,地方积极接受大规模投资,风电场大规模上马。如今,技术要求上去了,风电企业大喊入网难,门槛儿高了。
此外,风电建设和电网规划缺乏协调。风电场建设由地方主导,而电网线路建设则需要国家发改委批复。发电风机立起来以后,面临无网可上的尴尬局面。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以就地平衡为主,跨区跨省输电能力不足,配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今后必须加大扩大输电通道建设,通过远距离输电,可有效扩大风电开发规模和消纳市场。
政府工作报告为非化石能源发展提出约束目标:“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4%。”与2010年相比,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
煤电必须为水电、风电、核电发展腾出空间。煤电比重能否下降、清洁能源比重如何提高,是此轮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说:“首先必须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其二为非化石能源提供政策支持。煤电占比及发电小时数减少是必然,世界其他国家火电比例正不断下降,这是大势所趋。三年前,国务院下发《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结构调整的信号已经释放出来。”
“十二五”前四年最关键
《21世纪》: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比例15%的目标,必须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如何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设限?清洁能源的开发规模应达到什么水平?
胡兆光:“十二五”我国能源管理应由供应侧管理为主,向能源需求侧管理转变,严格控制能源需求过快增长。2020年尽最大努力将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煤左右。
同时,水电、核电、风电并举。加快水电开发,确保水电2020年达到3亿千瓦以上,并尽可能加大,争取3.5亿千瓦;核电充分发挥国内技术、制造能力,并引进海外资源,力争核电2020年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
大力发展风电,做好风电与其他电源及电网的协调规划,满足2020年大规模风电的接入、可消纳要求;做好太阳能热利用、生物燃料的推广利用,确保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
《21世纪》: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实现15%的目标,关键在哪个时间段?
胡兆光:关键在“十二五”前四年。
考虑水电、核电项目的规划、论证等前期工作时间较长,迫切需要加快水电、核电建设进度,保证“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大批水电和核电项目。特别是提前开展水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规划、核准水电项目。
水电项目的关键在于最近4年,一些大型水电项目至少在2013年底前开工建设;核电关键在最近5年,相关核电项目至少在2014年底前开工建设。
对水电质疑不是坏事
《21世纪》:“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水电被纳入优先开发的序列。但同时,水电开发的面临库区移民以及环境影响两方面难题。如何看待对水电的这些质疑?
胡兆光:对水电的质疑早在国际上已经存在,并不是坏事。早在三峡水电建设之时,世界银行也曾明确反对。当时,国际上对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是认同的,但对大水电开发并不倡导。
自2009年开始,国际上对水电开发的观念有所改变,支持水电发展。国内目前的讨论也是有益的,促使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和环保问题。
从中国国情来看,如果在减少火电的同时放弃水电,那么用电增量从何而来?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出路何在?客观讲,水电与火电相较,水电的负面影响更小,国内水电开发应加快。
研究表明,在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构成中,水电占主导地位。如果2010年水电装机达到最大规模3.5亿千瓦,则15%目标基本可以完成。如果低于3.5亿千瓦,风电、核电必须加大开发。
风电建设和电网规划缺乏协调
《21世纪》:我国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0亿千瓦。2010年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达3107万千瓦,开发程度在3%左右。风电发展起步晚、发展快,面临并网难题,如何破解?
胡兆光:我国风电在2000年左右起步,近期发展较快。由于风电的不稳定性,必须有入网标准,否则,会给电网系统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风电并网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在我国风电起步阶段,没有相应技术标准,地方积极接受大规模投资,风电场大规模上马。如今,技术要求上去了,风电企业大喊入网难,门槛儿高了。
此外,风电建设和电网规划缺乏协调。风电场建设由地方主导,而电网线路建设则需要国家发改委批复。发电风机立起来以后,面临无网可上的尴尬局面。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以就地平衡为主,跨区跨省输电能力不足,配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今后必须加大扩大输电通道建设,通过远距离输电,可有效扩大风电开发规模和消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