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水电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第一重点
2011/3/2 9:01:26    新闻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月28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并提出支撑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

  上述战略研究结果指出,能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首先是转变能源供需模式,使其由“以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向“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转变。

  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预计到2030年前后我国能源发展将出现历史性转折点。到205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能源体系的变革,实现能源供需模式的科学平衡。”

  能源总量控制应降低GDP增速

  根据中国工程院预计,如果我国能源消费保持近年平均8.9%的增速,2020年我国能源消耗将达79亿吨标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即使能持续实现每五年GDP单耗下降20%,但继续保持9%的年经济增长,2020年我国能耗也将占目前世界能耗的三成。

  “我国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石油消耗量,必须要设置"天花板"。2015年能源消耗总量宜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2030年约45亿吨标煤,2050年约55亿吨标煤。”杜祥琬说。

  2015年的能源总量控制目标,这一点已基本为政府采纳。本报了解到,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称:“到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到42亿吨标准煤。”

  报告指出,实现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这一目标,既要控制GDP能源强度,也要控制年均GDP增速过快。按照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煤来计算,“如果十二五的节能指标为16%的话,只有将GDP平均增速控制在8%,才能实现2015年上述目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

  但本报记者了解到,从各省公布的2011年发展规划来看,目标低于10%的只有5个省市,大部分省市的GDP增速都定在了12%-13%,这意味着,产能扩张的趋势仍然十分明显,对2015年的能源总量控制目标形成很大挑战。

  杜祥琬对本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应当抑制高GDP的冲动,根据我们研究,我国高耗能产业已进入饱和期,可以满足相当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需求,适当降低GDP发展速度非常必要,否则能源总量控制的目标难以实现。”

  清洁能源将占半壁江山

  在该战略报告中,煤炭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主力能源,备受关注。

  报告主张,应当减少煤炭在我国总能耗中的比重。205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所占比重可望降至40%甚至35%以下,其战略地位应调整为重要基础能源。

  同时,在煤炭产量设计中,中国工程院首次提出“煤炭科学产能”概念,即指在安全、高效、洁净、环境友好的条件下生产煤炭。

  中国工程院建议我国2030年~2050年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产能规模不宜超过38 亿吨。

  此外,报告还给出了煤炭“清洁化度”的概念和定量描述,建议作为该行业的一个新的考核指标。

  该报告还详细地列出了煤炭之外的能源发展的战略路线图。

  “未来几十年,石油仍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支柱之一,天然气则将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工具。”报告指出。

  杜祥琬介绍说,“国产石油每年2亿吨(或近2亿吨)可继续保持几十年,但我国石油储采比较低,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走高。天然气是较洁净的化石能源,应把它放到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地位上来。”

  报告认为,在清洁能源中,水电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重点,预计2020年、2030年、 2050年水电装机可望达到3亿千瓦、4亿千瓦、4.5亿至5亿千瓦。同期,非水可再生能源总贡献分别达到2亿吨、4亿吨和8亿吨标煤。

  “可再生能源(水和非水)的战略地位将由目前的补充能源逐步上升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之一。”杜祥琬说。

  报告指出,核电是中国能源长期重大战略选择,可以成为中国能源的一个绿色支柱。2020年核电装机可望建成7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3亿千瓦,2050年达到4亿千瓦。2050年核电将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之后,核电将继续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通过实施上述低碳能源战略,预期到2050年,清洁能源将在能源结构中占一半以上。” 杜祥琬总结。(作者:王尔德 王秀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