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惜别能源局
2011/1/19 9:14:33 新闻来源:《财经》
来源:《财经》 作者:马克
1月10日下午2时30分,国家能源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到会的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宣布了国家能源局首任局长、国家发改委排名第一的副主任张国宝退休的消息。
正部级官员的退休年限是65岁,1944年11月出生的张国宝超期服役已逾一年,2009年8月,就有他即将退休的传闻见诸网络。去年秋冬,同为1944年出生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相继退休,张国宝的退休传闻也在年底达到高潮。
由于与会者均有思想准备,一小时的会议波澜不惊,先后讲话的李建华和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均高度评价了张国宝的工作,认为他在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尤其是风电、核电、水电,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国际能源通道建设等方面贡献突出。末了,张国宝的继任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在回顾了与张国宝共事的岁月后,提议为自己的老领导鼓掌,会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
张国宝也在会上发言,但他真正的告别感言是在三天前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在为会议作完总结讲话后,面对国家能源局、各地方能源局、诸多大型能源企业的数百位与会代表,张国宝说:“我国能源行业这几年高速发展,一次能源生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创造了世界能源发展史上的奇迹。对此,我非常自豪。”
接下来,他对能源体制改革停滞的批评作了回应,结语是:“能源领域留下的难题仍有不少,我有许多事情来不及做或者没有做好,对于各地上项目的要求也不能全部满足,请同志们谅解。一个人只能完成一个历史阶段的任务,但社会一定会继续前进,我相信中国不仅是能源大国,也一定能够成为科技先进的能源强国!”
与更高级别领导的告别,是在去年12月29日的国务院重大项目汇报会上。那天,张国宝早晨5点半起床,项目材料早已烂熟于心,但他离家前又仔细看了一遍。与往常一样,他对项目的说明干净利索。十多年来,他无数次在国务院的这间会议室进行汇报,但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与往常不同,张国宝在最后增加了对领导们的感谢,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能源工业大发展
从1999年升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至今,张国宝主管能源工作11年。
其间,随着一大批能源项目的建成投产,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大国。而中俄、中缅(缅甸)、中哈(哈萨克斯坦)输油管道,中土(土库曼斯坦)输气管道的建成,又让中国能源进口摆脱了只有途经马六甲海峡这一单一海上通道的窘境。内外兼修之下,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能源瓶颈极大缓解。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在1月6日到7日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张国宝提及最多的是电力。“十一五”期间,中国新增电力装机超过4.3亿千瓦,“5年干了过去近50年的活儿”,2010年末,全国总装机达到9.5亿千瓦,仅次于美国11亿千瓦的装机量。
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电力的发展最令张国宝满意。
水电装机过去五年新增9000万千瓦,“五年干了过去近95年的活儿”,全国水电装机总量则突破2亿千瓦。核电,运行机组增加到了13台、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在建机组28台、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占全球40%以上。风电的发展更是惊人,2010年末,风电装机跃升至4183万千瓦,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比五年前的规划目标整整高出了一倍。
1999年,全国风电的装机量为48万千瓦,到2005年末,也只有126万千瓦。由于风机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导致风电价格高达每千瓦时1.5元左右,而火电的价格是0.3元至0.4元,水电的价格不到0.3元。
“这么高的价格,风电就只有科普价值。”张国宝在多个公众场合如此表示。当时,国务院已把“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例也随之变得紧迫起来。
张国宝力排众议,推行了三项政策:
一是建设大型风电场,提出打造若干个“风电三峡”。他认为风电价格贵在风机,而风机只有大规模使用,才能把成本摊薄,从而降低价格。
二是通过规定国产化率70%的硬性指标扶持国产设备,为解决国内风机制造企业过多过散的问题,张采取引入竞争的办法,重点扶持优势龙头企业。
三是打破政府制定电价的传统,引入风电特许权招标制度确定电价,公开竞争,谁报的电价低,谁就获得风电场的特许经营权。
这三项措施,加上《可再生能源法》对补贴基金和全额收购可再生发电的规定,中国风电价格迅速降至每千瓦时0.5元左右,风电行业迎来爆发性增长。
猛药固然见效快,但副作用也很大。由于电网无法消纳暴增的风电,数百万千瓦风电机组无法并网,意味着数百亿元投资闲置。
另一个批评是,成本软约束的国有发电企业只图中标不求盈利,竞相报出低电价来跑马圈地,而民营企业被迫出局。
扶持龙头风机制造企业的做法也引发了国内二三线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广泛抱怨,认为这令自己丧失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张国宝对这些批评颇为重视。1月7日,在完成对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总结后,他专门就风电问题为自己作了辩护。
他承认有弃风现象,但不像媒体报道那样,有500万千瓦或900万千瓦那么多,因为风机从吊装到并网有个时滞,不能简单用吊装量减去并网量得出弃风量。
他不同意亏损中标的说法:“瞎报价,报一回可以,两回也可能,但不可能老是瞎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无利可图,风电投资怎么会越来越多?”
他坚持扶持龙头企业的做法是对的,认为如果任由一哄而上的散乱局面自生自灭,外资企业垄断风机市场的状况不可能迅速改变。“70%的国产化率政策在2009年就已取消,但经过几年准备,国产设备已经无惧外资品牌的竞争。”
“这是典型的国宝风格。”一位国家能源局的官员私下评价说,“认准了一件事就坚持到底,先把事情做起来再说,有了问题回头再解决。”
电力改革功过
事实上,让张国宝招致更多批评的还不是风电,而是停滞多年甚至有所倒退的电力体制改革。
2002年3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家电网公司和五家发电公司,是为“厂网分开”,并要求电网公司剥离设计、施工、修造等辅业单位,是为“主辅分离”,国务院还设计了输配分开、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深化区域电网体制改革等后续改革任务。
国务院将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表述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但除厂网分开顺利实施外,时至今日,其余改革措施无一落实。电价仍由政府制定、电力市场无从谈起,为监管电力市场而成立的电监会处境尴尬。
2010年2月,在一片反对声中,国资委批准国家电网公司收购电气设备龙头企业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据报道,国家发改委也很快放行。业界普遍认为,这是电力体制改革倒退的标志性事件。
张国宝对外界把电力改革停滞的责任归咎于他颇感委屈。
在1月7日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他公开回应道:“2002年的三大改革,电力、电信、民航,我都是主要参与者。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朱基是组长、曾培炎(时任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是办公室主任、我是副主任,我怎么可能反对改革?国网公司收购许继平高,我可没同意,你们可以去查,我没批过任何东西。”
但在同一个场合,他又对当年设定的改革路径表示了些许犹疑,谈到主辅分离时,他提及了2008年的南方冰灾和汶川地震,认为施工单位保留在国家电网对抢险救灾确实有效。
谈到输配分开时,他提及了一些老领导对当年改革的质疑,也提到了当年的改革方案是参照英国经验制定的,但就世界范围而言,电力改革并没有统一模式,法国就既没有输配分开,也没有厂网分开。
此前几天,在一个非公开的场合,张国宝也被问及相关事宜,他的回答是电力改革完全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但国家能源局并未被赋予相关职能。他也不认为应当把责任归咎于国家电网公司:“最终能不能改,关键是决策层有没有想清楚、有没有决心,厂网分开电网愿意吗?不愿意不也改了吗?”
改革比发展更难
逾30年改革之后,能源行业可谓市场经济中国的最后几块行政垄断高地。
传统电力行业虽然实现了厂网分开,但基本上是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电网公司的垄断地位也日益巩固。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准入从来就没有放开过,不要说民营企业,三大之外的中央企业想进入都难。
煤炭行业是最早放开市场准入、最早实现市场定价的,但却始终解决不了安全生产问题,在煤电博弈的过程中,政府对煤炭企业近乎明目张胆的价格共谋似乎也无可奈何。
新能源是一个市场化起点的领域,怎奈规模太小,并且最有条件大规模应用的风电,已经遭遇了电网瓶颈。
令人揪心的还有不知何时才能理顺的能源价格体系。
在学者们看来,价格是由市场发现的,但中国电油气均由政府定价,如何在一个垄断的产业基础上,定出一个同时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度的电油气价格,这对政府的智慧是极大考验。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煤价虽然市场化了,但却并未考虑到环境、安全等外部性成本。
能源工业的效率也始终遭人诟病。以发展最快的电力行业为例,电力央企重规模轻效益几成行业潜意识,无论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企业,其净资产收益率在最好的年份,也都低于五年期贷款利率。石油公司尽管盈利巨万,但外界始终质疑的是,有多少是基于自身实力,有多少是拜垄断之赐,亦大有疑问。
在没有内外部约束的环境下,行政垄断体制似乎问题不大,并且屡屡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问题在于,在国际气候谈判年复一年的外部环境下,在国内各界对低碳经济日益认同的内部环境下,靠扭曲能源等要素价格来维持增长的旧模式已越来越不得人心,高污染高能耗的增长模式已越来越不合时宜。
据了解,国务院已拟定了“十二五”期间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但从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代表发言来看,多数地方官员都认为这个目标定得太高,要求调高能源消费总量的呼声很高。
显然,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节能减排,是各级政府在未来必须同时实现的两个目标。是靠传统的行政命令和国家垄断公司来实现,还是靠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来实现,目前的思路并不清晰。
“确实,改革比发展更难!”张国宝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感慨。对这位66岁的老能源人而言,改革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对比他小十岁的新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而言,舞台灯光才刚刚亮起。
和张国宝一样,刘铁男也在国家发改委工作了近30年,从科员、处长、司长一路干到副主任,是一位业务娴熟的技术型官员。
“张重战略,刘重政策。”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评论说,“刘是一个低调少言之人,但谈起任何一个行业,都能从国外到国内,把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讲得一清二楚。”
据报道,2008年底2009年初,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出台了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1月10日下午2时30分,国家能源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到会的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宣布了国家能源局首任局长、国家发改委排名第一的副主任张国宝退休的消息。
正部级官员的退休年限是65岁,1944年11月出生的张国宝超期服役已逾一年,2009年8月,就有他即将退休的传闻见诸网络。去年秋冬,同为1944年出生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相继退休,张国宝的退休传闻也在年底达到高潮。
由于与会者均有思想准备,一小时的会议波澜不惊,先后讲话的李建华和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均高度评价了张国宝的工作,认为他在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尤其是风电、核电、水电,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国际能源通道建设等方面贡献突出。末了,张国宝的继任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在回顾了与张国宝共事的岁月后,提议为自己的老领导鼓掌,会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
张国宝也在会上发言,但他真正的告别感言是在三天前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在为会议作完总结讲话后,面对国家能源局、各地方能源局、诸多大型能源企业的数百位与会代表,张国宝说:“我国能源行业这几年高速发展,一次能源生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创造了世界能源发展史上的奇迹。对此,我非常自豪。”
接下来,他对能源体制改革停滞的批评作了回应,结语是:“能源领域留下的难题仍有不少,我有许多事情来不及做或者没有做好,对于各地上项目的要求也不能全部满足,请同志们谅解。一个人只能完成一个历史阶段的任务,但社会一定会继续前进,我相信中国不仅是能源大国,也一定能够成为科技先进的能源强国!”
与更高级别领导的告别,是在去年12月29日的国务院重大项目汇报会上。那天,张国宝早晨5点半起床,项目材料早已烂熟于心,但他离家前又仔细看了一遍。与往常一样,他对项目的说明干净利索。十多年来,他无数次在国务院的这间会议室进行汇报,但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与往常不同,张国宝在最后增加了对领导们的感谢,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能源工业大发展
从1999年升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至今,张国宝主管能源工作11年。
其间,随着一大批能源项目的建成投产,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大国。而中俄、中缅(缅甸)、中哈(哈萨克斯坦)输油管道,中土(土库曼斯坦)输气管道的建成,又让中国能源进口摆脱了只有途经马六甲海峡这一单一海上通道的窘境。内外兼修之下,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能源瓶颈极大缓解。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在1月6日到7日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张国宝提及最多的是电力。“十一五”期间,中国新增电力装机超过4.3亿千瓦,“5年干了过去近50年的活儿”,2010年末,全国总装机达到9.5亿千瓦,仅次于美国11亿千瓦的装机量。
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电力的发展最令张国宝满意。
水电装机过去五年新增9000万千瓦,“五年干了过去近95年的活儿”,全国水电装机总量则突破2亿千瓦。核电,运行机组增加到了13台、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在建机组28台、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占全球40%以上。风电的发展更是惊人,2010年末,风电装机跃升至4183万千瓦,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比五年前的规划目标整整高出了一倍。
1999年,全国风电的装机量为48万千瓦,到2005年末,也只有126万千瓦。由于风机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导致风电价格高达每千瓦时1.5元左右,而火电的价格是0.3元至0.4元,水电的价格不到0.3元。
“这么高的价格,风电就只有科普价值。”张国宝在多个公众场合如此表示。当时,国务院已把“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例也随之变得紧迫起来。
张国宝力排众议,推行了三项政策:
一是建设大型风电场,提出打造若干个“风电三峡”。他认为风电价格贵在风机,而风机只有大规模使用,才能把成本摊薄,从而降低价格。
二是通过规定国产化率70%的硬性指标扶持国产设备,为解决国内风机制造企业过多过散的问题,张采取引入竞争的办法,重点扶持优势龙头企业。
三是打破政府制定电价的传统,引入风电特许权招标制度确定电价,公开竞争,谁报的电价低,谁就获得风电场的特许经营权。
这三项措施,加上《可再生能源法》对补贴基金和全额收购可再生发电的规定,中国风电价格迅速降至每千瓦时0.5元左右,风电行业迎来爆发性增长。
猛药固然见效快,但副作用也很大。由于电网无法消纳暴增的风电,数百万千瓦风电机组无法并网,意味着数百亿元投资闲置。
另一个批评是,成本软约束的国有发电企业只图中标不求盈利,竞相报出低电价来跑马圈地,而民营企业被迫出局。
扶持龙头风机制造企业的做法也引发了国内二三线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广泛抱怨,认为这令自己丧失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张国宝对这些批评颇为重视。1月7日,在完成对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总结后,他专门就风电问题为自己作了辩护。
他承认有弃风现象,但不像媒体报道那样,有500万千瓦或900万千瓦那么多,因为风机从吊装到并网有个时滞,不能简单用吊装量减去并网量得出弃风量。
他不同意亏损中标的说法:“瞎报价,报一回可以,两回也可能,但不可能老是瞎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无利可图,风电投资怎么会越来越多?”
他坚持扶持龙头企业的做法是对的,认为如果任由一哄而上的散乱局面自生自灭,外资企业垄断风机市场的状况不可能迅速改变。“70%的国产化率政策在2009年就已取消,但经过几年准备,国产设备已经无惧外资品牌的竞争。”
“这是典型的国宝风格。”一位国家能源局的官员私下评价说,“认准了一件事就坚持到底,先把事情做起来再说,有了问题回头再解决。”
电力改革功过
事实上,让张国宝招致更多批评的还不是风电,而是停滞多年甚至有所倒退的电力体制改革。
2002年3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家电网公司和五家发电公司,是为“厂网分开”,并要求电网公司剥离设计、施工、修造等辅业单位,是为“主辅分离”,国务院还设计了输配分开、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深化区域电网体制改革等后续改革任务。
国务院将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表述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但除厂网分开顺利实施外,时至今日,其余改革措施无一落实。电价仍由政府制定、电力市场无从谈起,为监管电力市场而成立的电监会处境尴尬。
2010年2月,在一片反对声中,国资委批准国家电网公司收购电气设备龙头企业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据报道,国家发改委也很快放行。业界普遍认为,这是电力体制改革倒退的标志性事件。
张国宝对外界把电力改革停滞的责任归咎于他颇感委屈。
在1月7日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他公开回应道:“2002年的三大改革,电力、电信、民航,我都是主要参与者。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朱基是组长、曾培炎(时任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是办公室主任、我是副主任,我怎么可能反对改革?国网公司收购许继平高,我可没同意,你们可以去查,我没批过任何东西。”
但在同一个场合,他又对当年设定的改革路径表示了些许犹疑,谈到主辅分离时,他提及了2008年的南方冰灾和汶川地震,认为施工单位保留在国家电网对抢险救灾确实有效。
谈到输配分开时,他提及了一些老领导对当年改革的质疑,也提到了当年的改革方案是参照英国经验制定的,但就世界范围而言,电力改革并没有统一模式,法国就既没有输配分开,也没有厂网分开。
此前几天,在一个非公开的场合,张国宝也被问及相关事宜,他的回答是电力改革完全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但国家能源局并未被赋予相关职能。他也不认为应当把责任归咎于国家电网公司:“最终能不能改,关键是决策层有没有想清楚、有没有决心,厂网分开电网愿意吗?不愿意不也改了吗?”
改革比发展更难
逾30年改革之后,能源行业可谓市场经济中国的最后几块行政垄断高地。
传统电力行业虽然实现了厂网分开,但基本上是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电网公司的垄断地位也日益巩固。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准入从来就没有放开过,不要说民营企业,三大之外的中央企业想进入都难。
煤炭行业是最早放开市场准入、最早实现市场定价的,但却始终解决不了安全生产问题,在煤电博弈的过程中,政府对煤炭企业近乎明目张胆的价格共谋似乎也无可奈何。
新能源是一个市场化起点的领域,怎奈规模太小,并且最有条件大规模应用的风电,已经遭遇了电网瓶颈。
令人揪心的还有不知何时才能理顺的能源价格体系。
在学者们看来,价格是由市场发现的,但中国电油气均由政府定价,如何在一个垄断的产业基础上,定出一个同时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度的电油气价格,这对政府的智慧是极大考验。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煤价虽然市场化了,但却并未考虑到环境、安全等外部性成本。
能源工业的效率也始终遭人诟病。以发展最快的电力行业为例,电力央企重规模轻效益几成行业潜意识,无论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企业,其净资产收益率在最好的年份,也都低于五年期贷款利率。石油公司尽管盈利巨万,但外界始终质疑的是,有多少是基于自身实力,有多少是拜垄断之赐,亦大有疑问。
在没有内外部约束的环境下,行政垄断体制似乎问题不大,并且屡屡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问题在于,在国际气候谈判年复一年的外部环境下,在国内各界对低碳经济日益认同的内部环境下,靠扭曲能源等要素价格来维持增长的旧模式已越来越不得人心,高污染高能耗的增长模式已越来越不合时宜。
据了解,国务院已拟定了“十二五”期间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但从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代表发言来看,多数地方官员都认为这个目标定得太高,要求调高能源消费总量的呼声很高。
显然,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节能减排,是各级政府在未来必须同时实现的两个目标。是靠传统的行政命令和国家垄断公司来实现,还是靠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来实现,目前的思路并不清晰。
“确实,改革比发展更难!”张国宝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感慨。对这位66岁的老能源人而言,改革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对比他小十岁的新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而言,舞台灯光才刚刚亮起。
和张国宝一样,刘铁男也在国家发改委工作了近30年,从科员、处长、司长一路干到副主任,是一位业务娴熟的技术型官员。
“张重战略,刘重政策。”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评论说,“刘是一个低调少言之人,但谈起任何一个行业,都能从国外到国内,把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讲得一清二楚。”
据报道,2008年底2009年初,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出台了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