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19日,青海省水力和新能源发电工程学会联合青海大学分会赴龙羊峡水电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追寻建设足迹 传承奋斗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参加活动的教师和学生38人,大家共同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情怀的参观学习。
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龙青段规划中的第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单机容量32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0亿千瓦时,库容247亿立方米,是黄河上库容最大、调节性能优良的多年调节水库,是西北电网的主力电厂,承担着主要调频、调峰厂任务和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功能。
在展厅,看到了龙羊峡水电站的建设历程,见证了国家在困难时期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决心,彰显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建设伟大祖国的奉献精神。
展厅涵盖了沙盘、景观、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包含了电站建设历程、领导关怀、挑战性工程、荣誉墙、辉煌成就、抗洪抢险、龙羊精神等板块,将龙羊峡水电站的“前世今生”以故事脉络的形式清晰展示,重温龙羊峡水电站的建设历史,身临其境感受国家水电事业发展从艰苦奋斗到走向辉煌的过程。辉煌成就的背后是艰苦卓绝的创业史,更是水电建设者的奋斗史,也是艰苦奋斗红色精神的象征。
1976年,大批水电建设者向黄河上游西进,开始建设龙羊峡水电站。龙羊峡地处青藏高原,“奇、幽、深、异、险、密”,建设者踏入龙羊峡时“路无一尺、树无一株、房无一间”,岩羊奔跑,野狼出没,黄沙漫天,氧气稀少……在那样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在这里建成“三最”水电站,就如在峭壁上作画。
没有先进机械,开挖封堵都靠人工人拉肩扛,从基坑到岸坡302级的台阶要靠人工一点点凿出来……大家在工地白天连着黑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下班回到宿舍,常常累得端不起饭碗,但没有人叫苦喊累,更没有人逃跑掉队,所有人在困难面前,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必胜的信心,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用汗水和智慧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爱国赞歌。历经16年艰苦努力,龙羊峡水电站终于建成投产,它在中国水电发展历程中意义重大,它是万里黄河第一坝,是中国水电先辈用青春和血肉在高原点亮的第一颗水电明珠,以当时的“三最”开启了32万千瓦水电机组的水电时代,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随后大学生们站在水库大坝,俯瞰脚下滔滔黄河,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更激发着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龙羊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传承,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成为爱国情感的源泉与寄托。再看峡谷两岸,峭壁如削,山峰耸立,仿佛是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光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紧接着大学生们在万里黄河第一坝纪念碑,见证了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记录了一代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挑战、敢于胜利的时代风采,也铭刻了一个伟大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和勇气,他们的精神像是从高原蓬勃的朝阳照亮后人的行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相信新时代的建设者,必将能从中汲取更多力量,续写更高的新时代水电建设丰碑。
最后大学生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所见所想
他们说:龙羊峡水电站在发挥水电能源优势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他们加强了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措施和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他们说:如今的龙羊峡地区,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景色宜人。每到旅游旺季,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还可以亲身体验到绿色发展的成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他们说:以后有人提起龙羊峡时,我们就会想起那些为了国家建设而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们,想起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想起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宝贵生命。这种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勇攀高峰的强大动力。
他们说:龙羊峡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是一个让人心生敬畏与向往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见证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壮丽篇章。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发扬龙羊峡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