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科技创新 青年先锋—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代表人物风采
2024/6/5 9:58:55    新闻来源: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编者按:奋斗者,正青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首都人才战略,深入实施《北京市科协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意见》,切实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北京市科协设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经学会申报培养方案、北京市科协组织专家评审、立项单位公开遴选等程序确定。在此,让我们一起认识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举荐培养的2024-2026年度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他们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青春之我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奋斗不息。

 

多能并进的科研先锋

 —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 王汉斌

 

王汉斌博士,中共党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科普委员会委员,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程勘测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秘书。主持或参与了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专项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11篇,参与编写行业标准2项、专著1本,曾多次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励,入选北京市科协2024-2026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王汉斌博士致力于水电、风能、太阳能及油气等多种能源的研究探索,专注于工程地质难题破解、前沿技术评估与突破以及能源设施的战略布局。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高效的管理水平,在水电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防控、新型储能技术(如压缩空气储能)、氢能技术、化石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为国家重特大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国家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专业的战略建议。

在水电工程地质研究中,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快速发展的趋势,王汉斌博士与团队深入探究抽水蓄能工程地质勘察技术革新与核心竞争力构建,系统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潜在风险,明确了各类工程地质挑战的应对重点,为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水电工程地质挑战,王博士与团队成功推进多个关键研究项目,有力支持了国家重大水电站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审批进程。

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与发展研究中,王汉斌博士全面审视技术体系、发展路径、国际国内应用现状、商业模型、定价机制、标准框架、核心技术装备及储库技术等,精准剖析核心议题,准确预判技术演进趋势。其丰富的研究成果不仅直接指导了近十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规划与建设,还获得了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为行业未来发展铺设了清晰路径。

此外,2023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借调工作期间,王汉斌博士作为能源处核心成员,深度参与能源领域技术研究工作,所撰写的十余份能源技术分析报告获国家发改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认可,部分报告以信息专报和专题报告形式呈报党中央和国务院,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为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展望未来,王汉斌博士将继续立足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深耕水电和新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不断探索能源领域的未知与可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创新服务水电发展的践行者

 —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 赵汗青

 

赵汗青博士,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届科技英才“河流模拟与调控”攻关团队负责人,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河流动力学专业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专题2项、省部/集团级项目4项,获得行业学会奖励荣誉2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篇,主导取得国内、国际知识产权20余项,参编著作4部、行业/企业/团体标准4项,水资源保护青年编委以及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入选北京市科协2024-2026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依托长江流域重大水电工程,我国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在水资源时空配置、防洪发电航运、流域生态环保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赵汗青博士长期扎根生产一线,以保障和提升水电工程综合效益为目标,聚焦水库淤积控制与水电生态环保,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与工程服务工作。

在水库淤积控制方面,建立了水沙全要素优化观测技术体系,提升了现场测验的时效性;预测了入库水沙的新趋势,提出了基于水沙时空变化的典型水文过程;揭示了入库洪水组成对库区洪峰传播的影响机制,量化了水电工程的拦洪削峰效益;研发了水库泥沙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历史资料分析、运动过程模拟与调度效果评价等自动化功能;提出了面向坝前减淤的闸门群优化调度方法。通过科研成果的现场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水库泥沙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在水电生态环保方面,建立了面向鱼类产卵的水动力仿真与数据管理系统,发明了刺激鱼类产卵的水动力、水温调控方法与鱼道优化结构;揭示了河漫滩植被对洪水传播、泥沙冲淤与物质输移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表征公式;阐明了泥沙运动对应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伴生过程,揭示了河床表层孔隙水的污染物富集作用机理。

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要求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更高质量地推进水电运行管理工作。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赵汗青博士始终保持谦虚勤勉的学风作风,牢记初心,不负韶华,踏实践行着以科技创新服务水电保质增效的使命担当。

 

致广大 尽精微 争做水科青年“排头兵”

 —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 任炜辰

 

任炜辰博士,中共党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水力学所团支部书记,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等,参与南水北调、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和市政工程相关科技服务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SCI 7篇)、授权专利9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科普奖励3项。入选北京市科协2024—2026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水科院优秀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任炜辰博士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和市政工程水力学问题研究。在市政排水工程方面,面向城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阶梯式泄水道竖井,系统研究验证了阶梯式竖井过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形成了高落差大流量市政排水竖井的设计新思路,并在工程中应用。在水电泄洪工程方面,同团队共同提出将跌坎式戽池设计引入组合消能工设计,构建了新型宽尾墩-阶梯-跌坎式戽池组合消能技术,可应用于环境脆弱地区水电工程开发建设,有助于消除或减少泄洪消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在引调水工程水力学方面,参与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特殊输水期调度运行关键技术,为南水北调等长距离调水工程精细调度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支撑。

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任炜辰博士结合个人实践经历和团队科研成果,积极参加水利科普宣传工作,代表水利部、中国水科院等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普宣传活动,作品在全国科技周等平台展播,受到认可和好评。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新时代水利事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任炜辰博士始终牢记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致力于把每一项研究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在“把小事当大事干、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创新实践中,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服务水利事业大局贡献青春力量。

 

数字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的探索者

 —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 吴倩红

 

吴倩红博士,中共党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承担/参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科技项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筹项目十余项。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曾获SCI期刊杰出审稿人、EI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究类”高被引论文称号,获得2022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三等奖、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22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二等奖、2021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第五届青年科技论坛金奖、2023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职工宣讲比赛一等奖等。入选北京市科协2024-2026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发电出力波动快、不确定性增加,电网运行方式组合巨增、方式频繁变化,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严峻挑战。吴倩红博士围绕数字孪生在电网调度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与团队一起取得了电网数字孪生平台和秒级安全稳定校核与滚动推演平台等多项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电网调度领域进行实践。

在电网数字孪生平台方面,吴倩红和团队一起突破了面向在线实时复杂分析的数字孪生电网技术难题,参与研发了电网数字孪生平台。平台实现了对4万节点电网亚秒级地实时跟踪运行状态,为运行人员应对交直流混联大电网的快速变化过程、避免因连锁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成果深入应用于湖南、湖北等调度领域。

在秒级安全稳定校核与滚动推演平台方面,吴倩红和团队一起开展了运行方式滚动推演技术研究,参与研发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秒级安全稳定校核与滚动推演平台。平台实现了对全时间尺度电网方式的安全校核,支撑实时电网监测、日内计划校正、日前计划推演、现货市场等应用,深入挖掘了电网输电潜力,保障了电网在各类场景下的安全运行。24年春节前后多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湖南电网应用该平台实时跟踪、推演预测电网发供电能力,结合冰情发展评估故障影响,统筹电网运行方式调整、融冰除冰操作及抢修安排,全力抗冰保电,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实现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一代电力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吴倩红博士将继续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以数字化技术为支点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朝着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坚定走下去。

 

绿色水电 筑梦成歌

 —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 李元可

 

李元可博士,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参与中国电建集团重大科研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检索3篇。入选北京市科协2024-2026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李元可博士在校期间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研究,针对西部盐湖盐渍土地区普通混凝土寿命较短的问题,开展氯氧镁水泥在西部地区的应用研究。氯氧镁水泥混凝具有良好的抗盐卤能力,且以氯化镁为原材料,如果大量使用,可为盐湖“镁害”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通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试验,研究了氯氧镁水泥混凝土碳化、冻融前后的内部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基于Gumbel极值I型分布,对氯氧镁水泥混凝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为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在西部盐渍土地区的应用推广提供基础。

入职电建集团北京院以来,结合公司海外业务需要,参与海外水电站设计研究项目。印度尼西亚巴塘水电站位于印尼北苏门答腊岛的巴丹托鲁河的中下游,是印尼在建的最大水电站。该电站大坝处于高震区,且基础存在岩体松弛,承载力低的问题,团队提出采用帷幕灌浆、固结灌浆以及接触灌浆的方式以提高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和防渗效果,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对固结及接触灌浆的布置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基础处理措施既能够保障大坝基础稳定,同时达到了方便施工、缩短工期、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为其他工程基础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工程经验。

在废旧矿坑矿洞改造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中,以阜新海州露天矿改造工程为依据,团队针对废旧矿坑矿洞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技术问题,通过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监测验证等技术手段,对边坡治理、电站布置、水体控制和水库填筑开展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制定了不同岩质边坡的治理方法,确定了采空区影响范围,为电站的布置方案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缓解抽水蓄能电站选点的制约问题,助力实现废旧矿坑矿洞的绿色开发再利用

作为水电工程项目工作人员,面对海外项目的考验,李元可博士将立足于工程项目,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注重科研创新的同时,努力做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及水电工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