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电力工业历史的长卷
1882年7月26日
中国的第一盏电灯
在上海外滩点亮
在中国有电141年后
让我们再次回到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源地
重温初心使命
感受中国电力工业
从筚路蓝缕到全球领先的
创新、创业、创造历程
11月15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电力工业史》出版发行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座谈会上,各方专家学者从前期周密筹划、系统部署、多方组织的角度讲述了丛书出版的艰难历程,也从史料收集、篇目设置、修改完善等角度回忆了作为参与者的体会感受,高度评价了《中国电力工业史》的出版价值和意义,并就丛书的学习宣传和发行推广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现场气氛热烈 专家各抒己见
“传承电力文化、弘扬电力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郝振省
我想从编辑出版的角度,对这套八卷本700多万字的《中国电力工业史》谈点感想和感悟。
第一,选题重大,填补了空白。数代中国电力人都为共和国的电力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只有对电力工业的历史进行有组织的、全覆盖的、长距离的修史工作,推出自己的“史记”的时候,我们才能更清晰、更深刻地发现,随着中国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经过数代电力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力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跃居世界电力工业先进行列,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发展之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这套大书填补了中国电力工业历史研究的空白,是推动我国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读本。
第二,内容厚重,经验珍贵,在电力工业领域展现了中国智慧、中国道路。我们能从本书中读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基础;党中央关于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先行官”的战略定位及其长期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性决策,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根本性保障;党领导下的中国电力工人阶级的长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这些厚重内容实际上是中国电力工业得以发展、得以崛起的根本性经验。这些根本性经验也表明了中国电力人对社会主义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及把握。这是弥足珍贵的。
第三,编撰精细,堪称精品。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高度重视下,英大传媒集团、中国电力出版社组织专业团队,凝聚各方智慧,深耕文稿内容,精心编辑加工,这套大书终于得以出版问世。
《中国电力工业史》这部大书的出版问世,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办成事的优越性,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电力出版社的深厚功力。
“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作”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席浩
《中国电力工业史》丛书的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电力工业历史研究的空白,全景呈现了我国电力工业从筚路蓝缕到领先全球的创新创业创造历程,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叙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时更是一部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珍贵史册,为后人研究电力工业历史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总而言之,这部巨作资辅当前、存鉴后世,是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作。
电力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始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望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经过数代电力工作者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卓著成就。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筹组织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有幸作为丛书《水力发电卷》的牵头编写单位,并按照要求完成了编写任务。水电编写组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实地考察和访谈专家等,力争全面呈现水力发电技术在中国的引进、吸收、发展、创新的过程。我们特别关注水电站建设的历史背景、技术难题、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成就等重要史料的收集,力求真实反映中国水力发电的历史全貌。
丛书已正式面世,做好宣贯工作至关重要。就此我谈一些想法供参考。
一是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宣传贯彻工作的重要意义。电力工业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二是制定宣传方案,有力有序指导开展宣传工作。三是结合全国读书日等有关国家主题日活动进行宣传。四是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举办小型专家研讨会、知名学者研读讲座等活动,为智库建设提供支撑。五是发挥有关行业团体的作用,将宣传工作融入社团学术会议活动中。
“讲好中国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赵毅
《中国电力工业史》既具有史书的严肃性,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中国电力工业史》对于激励中国电力工业战线广大职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早日实现能源强国、民族复兴拼搏进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同时,《中国电力工业史》还是一部难得的科普教科书,记叙了中国电力工业技术装备和核心技术从无到有,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赶超、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的艰难历程和曲折路径,能够成为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青年学子系统了解中国电力科技、学习电力科技和研究电力科技宝贵的参考书。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中国电力工业史》编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全过程参与了本书的编撰工作,并牵头承担了其中《火力发电卷》《核能发电卷》《可再生能源发电卷》编纂工作,与中国电力出版社密切配合成立了各卷编纂委员会,组织了中国华能、国家电投、国家能源、西安热工院等单位老领导、资深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坚持“真实、科学、共识”的原则,分工编纂,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组织会议研讨,反复推敲修改,精益求精,力求全面反映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史,充分展现中国电力工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他们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令我非常钦佩。
今天举办的《中国电力工业史》出版发行座谈会意义重大。本书的出版发行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真实写照,是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成就的载体,是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下一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将积极组织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开展本书的学习宣传推广活动,讲好中国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用好中国电力工业史教育资源 培养高素质能源电力人才”
上海电力大学党委书记 李明福
《中国电力工业史》是一部国家兴衰史,是一部百年红色电力史,是“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电网铁军精神和“忠诚担当、求实创新、追求卓越、奉献光明”的电力精神的形成发展史。这套书的出版,充分体现了修史修志的价值和作用,是电力特色“大思政课”的历史资源和最新素材,对培养高素质能源电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电力工业建设,针对电力人才奇缺的现状,提出了培养电力人才、培训电力职工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上海电力大学的前身上海电业学校应运而生。伴随着共和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脚步,上海电力大学七十多年的发展是缘电而生、倚电而立、随电而进的一段历史,可以说也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电力大学作为能源电力类高校,要学好、用好《中国电力工业史》这个重要教育资源,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助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我们学校从2019年起,结合学校能源电力特色,连续五年开展“读懂中国从电说”系列活动,相关成果得到教育部高度评价。学校开设的《能源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等课程都设置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史的专题,回顾中国电力工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强国有我、奋进新时代的动力。
我们要打通教育场域,串连教育内容,将《中国电力工业史》融入思政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思政,融入社会实践,推动形成具有能源电力特色的“大思政课”格局,通过《中国电力工业史》这个系统教育资料,让思政课与时代同向、与现实同频、与实践同行,引导学生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和现实,真正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切实增强育人实效。
“为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 房方
八卷规模的《中国电力工业史》囊括了电力各个专业门类,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不仅填补了我国工业历史研究领域的一页空白,也为后人研究电力工业历史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们学校参与了《中国电力工业史》的相关编撰工作,在丛书中也留下了华电印记,贡献了华电智慧。
电力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华北电力大学伴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而发展起来,因电而生、因电而变、因电而强。学校始终是中国能源电力创新进步、跨越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
近年来,华北电力大学通过开设《百年电力史》通识教育必修课,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档案馆、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等单位校企联动,共建电力特色“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把电力工业史展览引入校园等多种方式,传承弘扬行业优秀精神文化,使学生建立对中国百年来的电力工业史的总体印象,让学生在更亲、更近、更浓、更熟的文化滋养中成长成才。
铭记来路,才能锚定未来的出路。新时代电力人责任十分重大、使命无比光荣。面向未来,华北电力大学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紧扣国家重大战略,主动答好时代命题,以培养能源电力领域未来战略人才和工程领军人才为己任,加快打造能源电力领域战略人才力量和战略科技力量,为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华电智慧和力量。
“盛世修史 鉴往知来”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 毛文涛
《中国电力工业史》共八卷,其篇章设置富有科学性,在时间轴上完整覆盖了自19世纪电力工业诞生伊始到今天的历史全貌,兼具广度和深度。具体来讲,本书有几个特点:
一是全面系统梳理历史,填补学术空白。从编撰角度看,编纂团队恪守史学研究规范,尽力收集第一手史料,甄别、分析、整理出翔实、可靠的百余年史料,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从萌芽时期的初创探索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飞速发展,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跨越式进步,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编纂团队坚持史料和史论相结合,论从史出,填补了中国电力工业史的学术空白。
二是突出时代特征,展现辉煌成就。本书突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和重大事件,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力工业恢复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改革与技术创新等,同时通过大量数据和案例,生动展现了中国电力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是弘扬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中国电力工业史不仅是一部发展史,更是一部奋斗史。本书通过对史料的挖掘展现出了电力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这种奋斗精神是中国电力工业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后人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我相信,《中国电力工业史》的出版,将有助于电力工业更加深刻地总结和把握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由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能够有更大的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坚持唯物史观 编纂电力工业历史鸿篇巨制”
中国电力报社原副社长 赵文图
我参加了《中国电力工业史》主要的编纂会议和审稿活动,有一些体会和感受。
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编纂思想。本书序言中,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史书质量的根本保证。对史志类图书来说,客观、真实是最主要的要求,也是编纂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电力工业发展长河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要矛盾,电力工业的发展也有不同的突破点,或者说显著进展。编撰者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出发,注意编纂内容的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尽量避免同质材料的罗列。
第二,认真制订并不断完善编纂大纲。《中国电力工业史》的编纂大纲明确了“以史为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全面展示”的编纂原则,明确了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的通史体例,明确全书共分四编,下设章、节、目三级的基本结构,并列有详细的子目。这个大纲不仅具有很强的原则性,而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编纂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主要遵循。这也应该是《中国电力工业史》成功的经验之一。
第三,高度重视史料工作。真实、全面、丰富的资料,是史志编修的基础,资料的认真选取和恰当运用,决定着成书的质量。史料的收集、鉴别、选择工作非常重要。在编纂工作启动之后,我们在起草大纲的同时,就开始了资料收集工作,而且资料工作贯穿始终。
最后,建议强化电力行业文化传承,利用《中国电力工业史》开展学史用史活动,把学用电业史纳入相关的思想教育活动之中。
“为中国电力工业立传 我们责无旁贷”
中国电力作协副主席 陈富强
《中国电力工业史》这部史著的编纂出版,体现了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电力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是盛世修志在电力行业的具体体现。
我参与了《中国工业史·电力工业卷》和《中国电力工业史》的编纂。能够参与这两部巨作的编纂,是我写作生涯的一个重要印记。
十多年来,我先后创作出版了8部电力工业题材的长篇文学作品。我之所以把这些年的创作重点放到电力题材领域,其实也很简单,几代中国电力人身上闪耀的光芒,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中国电力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应该为其立传。这件事,电力行业的作家不做,或许有人会来做,但我们是第一责任人,我们责无旁贷。
电力行业是一个创作的富矿,蕴藏着大量值得作家去挖掘、采写的题材,只要我们端正创作态度,明确写什么、为谁写、怎么写的问题,我们就有可能写出与时代同步、与行业同频的好作品。
在参与编纂《中国工业史·电力工业卷》和《中国电力工业史》的过程中,我有一个体会,就是作家的写作习惯,在语言叙述和对重大电力事件的处理上,有其天然的优势,作家参与史志的编纂,有助于提升史志的文字质量。
在今后的写作中,我将持续关注电力行业,在有生之年,为这个行业尽可能多留下一点作品。这是我的职业生涯使然,是使命,也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