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首宜昌秭归县,风景如画。客轮货轮穿流不息,长江“黄金水道”航运繁忙。
长江航运繁忙。郑家裕摄
清洁能源变“绿色引擎”
正是三峡旅游黄金季,在三峡大坝至重庆的旅游港口秭归港,游轮缓缓停靠,游客涌出船舱。不一会儿,国网宜昌供电公司服务人员为游轮接通岸电,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水上酒店”。
岸电为靠港船舶整体设备提供动力,满足船上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根据测算,岸电使用比传统用油节省约65%的能耗费用,1000度电可减少7.8吨左右的碳排放。
据了解,三峡坝区核心区每年约有4万艘船舶待闸过境,平均每天待闸船舶580艘左右。过去,船舶停靠待闸期间使用柴油发电造成的空气、噪声污染及废弃物排放,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库岸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岸电。郑家裕摄
目前,秭归县已建成秭归港、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沙湾锚地、仙人桥靠船墩4个岸电示范项目,实现港口、码头、待闸锚地岸电全覆盖,每年为过往临时停靠船舶供电14.6万千瓦时,替代燃油37.27吨。
清洁能源还不止电能。今年4月,秭归县归州镇屈原庙村的水运应用LNG码头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气化长江”的动力引擎。
总投资1.3亿元的LNG项目,是三峡库区首个船用LNG码头,也是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第二批试点示范项目,运营后每年可为三峡库区减排碳氧化物6560吨、碳氢化合物720吨、烟尘56吨、硫氧化物100吨。
黄金水道变“风景画廊”
高峡平湖、碧水东流,船行江面,犹如置身山水画卷。作为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三峡秭归环保码头成为长江绿色航道重要“生态滤芯”。
目前,秭归县7家保洁公司承担着水上垃圾回收转运工作。在锚地待闸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和生活垃圾只要通过手机APP申报,就有免费接收转运船舶来清运,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生活垃圾及漂浮物“接收-转运-处置”环节形成闭环,有效保护了长江生态环境。
进入主汛期后,秭归县境长江水域的清漂船格外忙碌,机械与人工作业打捞的长江漂浮物集中上岸后,被运到华新水泥(秭归)有限公司的水泥窑,与秭归县城的生活垃圾一起被处置为衍生燃料。
清漂工人将装满漂浮物的船舶开往专用码头进行转运。郑家裕摄
作为三峡库区清漂的最后一道防线,秭归接纳了整个库区上游各地清漂作业时间以外的漂浮物。自2004年以来,全县每年投入清漂船只达3500船次以上、人工1.6万人次以上、打捞漂浮物2万立方米以上,累计打捞漂浮物50多万立方米。
近年来,秭归县高标准推进长江库岸生态修复,关停取缔长江岸线非法码头16个,规范提升码头18个,关停整治20家砂石码头,创新推进消落区植被重建和生态修复,综合整治河湖库岸线,打造长江生态景观带,在库岸荒滩上建起天问公园、望江公园等网红公园,让昔日“乱石堆”变身“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