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随着云南小湾4号机组的成功投产,中国水电装机正式突破2亿千瓦大关,水电大国和水电强国的地位得以名副其实。这个荣耀背后,是中国人60年来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水电科技和装备的奋斗史。
中国水电科技以筑坝技术的不断升级为基础,不仅带动了我国水电机组单机容量向70万千瓦以上呈几何级数的跨越,促成了泄洪消能技术、边坡工程技术和地下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拉动了“西电东送”长距离输电技术尤其是特高压的研发。
近年来,以三峡、小湾、溪洛渡、锦屏、龙滩等大型工程为标志,我国水电正式迈入大电站、大机组、自动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截至目前,我国不仅在高坝工程、泄洪消能、高边坡、地下工程、大型机组工程设计与施工、抽水蓄能工程等工程技术方面全面突破,创造了中国大坝和世界坝工史上的多项第一,而且在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机电设备制造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技术体系。
60年完成三个跨越
记者从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了解到,60年来,水电科技面向工程建设主战场,以重大水电工程为依托,以解决工程关键技术难题为支点,攻克技术难关,完成了三个跨越:1949年到1979年是“艰苦奋斗建基业”的30年,1980年到2000年是“突破瓶颈赶先进”的20年,2001年至今是“自主创新引未来”的10年。
建国初期,我国水电装机仅36万千瓦,水电技术力量薄弱,又面临国内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外经济封锁、建筑材料奇缺等重重困难。水电科技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艰难起步,掌握了100米级混凝土坝和土石坝、100万千瓦左右电站建设关键技术,为新安江、刘家峡等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初步奠定了我国水电科技技术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电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水电科技也迎来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灿烂春天。上世纪80年代至世纪末,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六五计划”开始,连续4个五年计划,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开展了水电行业重点科技攻关。
21世纪之初,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水电开发拉开序幕。我国水电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了一大批专项技术攻关研究,取得了拱坝沿拱座基面滑动机制及控制标准、特殊地质工程、非常规水工建筑技术、深覆盖层地基上面板坝筑坝技术、引水式水电站气垫式调压室关键技术、高心墙坝坝料特性及结构优化等重大技术成果,发挥了科技创新对大型水电工程开发建设的支撑作用。
科技支撑的高坝大库
为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和生态的要求,我国水电建设多为“高坝大库”,这些高坝大库背后都有科技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在水轮发电机组方面,通过三峡工程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成功实践,我国成功掌握了单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目前正在建设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单机容量正在向77万千瓦和80万千瓦迈进,白鹤滩和乌东德水电站正在开展100万千瓦级水轮机组的设计和机组制造的研究工作。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世界上70万千瓦级及以上的机组将有100台,其中79台在中国并由我国安装队伍安装,有42台水轮机和53台发电机由我国水电设备企业制造。
在高坝工程方面,目前我国已成功建设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三峡水电站,建成了世界最高的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图一)(196m),建成了世界最高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233m),正在建设世界最高的锦屏一级混凝土拱坝(305m)和双江口心墙堆石坝(312m),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超高坝筑坝技术。也正是这些技术引领中国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在泄洪消能技术方面,我国是世界上高坝建设最多的国家,大规模的高坝工程建设,促进了水力学、高速水流和泄洪消能技术的发展。目前,以泄洪流量大、功率大和水头高的小湾(图二)、锦屏一级和三峡为代表的重点工程昭示着我国泄洪消能指标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边坡工程技术方面,21世纪以来,龙滩、小湾、溪洛渡、锦屏、拉西瓦等一大批高坝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工程边坡呈现高陡(500-700m级,坡度 70-80o)、开挖量巨大(数百-数千万方)、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应力高等新特点。新的挑战和丰富的实践使边坡工程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和质的飞跃, “少开挖、弱扰动、强支护、预加固、治坡先治水”的边坡治理理念日益成熟;快速反馈、动态设计与施工、预警预报等现代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未来技术更关注环保
据统计,在我国常规能源剩余可采总储量中,水电资源所占比高达44.6%(按使用100年计算),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常规能源资源。但目前我国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仅占技术可开发量的34.1%,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然而,我国待开发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这些地区开发水电资源,需要建设一批200m级、300m级的超高坝和特高坝,以及大型和超大型地下引水发电系统。
尽管我国水电技术已经取得巨大发展,但面对如此复杂的条件,我们没有国外先例可循,必须自主创新,应对诸如高水头窄河谷泄洪消能、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围岩稳定、高陡工程边坡稳定性及综合治理、高参数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安装和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特高压电力输送等方面的挑战。
在上述各项硬科技之外,我们还将面临环保“软”科技。未来水电开发,我们还将面临更加敏感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要处理好水电开发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水水源保护区的关系,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认识逐步深化,水电开发在环保方面的技术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例如我国已加强针对珍稀鱼类而设的鱼类增殖站和鱼道,以及为改善野生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而增加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等。与此同时,我国向世界公布的减排承诺也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水电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未来西南水电战场围绕环境保护展开的技术革新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记者胡学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