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副部长:水资源北少南多格局可能进一步加剧
2010/10/8 8:13:20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记者姚润丰)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近日举行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中国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重,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可能进一步加剧。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用水方式转型最紧迫、水资源管理要求最严格的关键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胡四一说。
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显示,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更是减少了41%。
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水资源刚性需求日益增强。据介绍,“十一五”(2006-2010年)以来,北京每年增加54万人口,由此新增的刚性用水需求达6000万立方米;上海市每年增加近30万人口,由此新增的刚性用水需求达3000万立方米。北京市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水已占用水总量的44%,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
他同时表示,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加速推进,全国能源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导致工业用水“十一五”以来增长100亿立方米左右,占全部新增用水的三分之一强。人口增长、区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城市用水需求刚性增长,加上资源禀赋的变化,水资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才能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 胡四一介绍说,“十二五”(2011-201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不突破6200亿立方米,万元总产值用水量下降3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60%。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全面推进,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效提高,重要流域和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地级以上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用水方式转型最紧迫、水资源管理要求最严格的关键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胡四一说。
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显示,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更是减少了41%。
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水资源刚性需求日益增强。据介绍,“十一五”(2006-2010年)以来,北京每年增加54万人口,由此新增的刚性用水需求达6000万立方米;上海市每年增加近30万人口,由此新增的刚性用水需求达3000万立方米。北京市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水已占用水总量的44%,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
他同时表示,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加速推进,全国能源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导致工业用水“十一五”以来增长100亿立方米左右,占全部新增用水的三分之一强。人口增长、区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城市用水需求刚性增长,加上资源禀赋的变化,水资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才能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 胡四一介绍说,“十二五”(2011-201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不突破6200亿立方米,万元总产值用水量下降3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60%。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全面推进,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效提高,重要流域和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地级以上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全面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