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钱智民署名文章《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国家电投改革实践》
2023/2/10 22:07:45    新闻来源:国资报告

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国家电投改革实践

文 · 钱智民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国资报告》杂志2022年第8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监督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和基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监督体系顶层设计。国家电投作为特大型能源央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论述精神,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大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一认识,凝聚大监督思想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这是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监督独立性权威性不够、监督力量分散、监督效果不理想、人民群众不够满意等现实问题的战略部署和制度性安排。国家电投深刻地认识到,以往监督工作中,存在监督力量分散、职责界面不清,协同作战和成果共享不够,质量不高;缺少统筹协调、系统集成,监督多头对下,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增加了基层负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职工群众不满意;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浮于表面,沉不下去,问题整改不彻底,追责问责力度不够,监督权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国家电投建立大监督体系,就是紧紧围绕党中央对监督工作的要求,遵循监督的内在规律,立足解决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发挥大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完善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顶层推动,创新监督治理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是权力正确运行的必要保证,是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国家电投运用“学习-研究-创新-落实”工作方法,从健全领导体制、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制度程序等方面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四梁八柱”。一是明确职责。国家电投设立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董事长亲自抓,总经理、专职党组副书记参与抓、纪检监察组组长靠上抓,设立大监督首席协调官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由纪检监察组承担大监督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牵头协同党建部、审计部、巡视办等13个大监督成员部门,压实各自在大监督体系中的监督职责。二是完善制度。制定《构建大监督格局实施意见》《大监督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大监督工作手册》等多项制度程序,为规范开展大监督工作提供制度支撑。三是建立体系。构建1个平台(大监督平台)、2个载体(大监督联席会议和办公室例会)、3张清单(监督检查任务清单、协同事项清单、再监督事项清单)、4项机制(责任落实、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考核评价机制)的“1234”大监督格局,形成了统一指挥、全面覆盖、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

协同共进,贯通各类监督协调统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国家电投大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作为各类监督发挥作用的方向引领和根本支撑,同时通过大监督平台,发挥出资人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内控合规监督、法律监督、安全环保监督、职工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作。一是计划协同。党组书记亲自主持联席会议,研究监督计划,明确协同事项,发布《监督任务清单》,纳入集团公司“计划-预算-考核-激励”体系,刚性管理、半年调整。二是主体协同。每个党组成员牵头一项监督任务,年中对实施效果进行复盘。业务相近部门打“组合拳”,开展“1+N”协同监督,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强化由“单兵作战”向“协同共进”转变。三是过程协同。联席会议办公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协调时间进度、资源保障,共享监督成果、经验做法等,推动协同有效有序;对国家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监督,审计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过程中充分沟通,有些问题先“三堂会审”,最后党组决定。通过协同,国家电投监督检查总量逐年下降,近三年平均下降20%;协同监督数量逐年上升,2022年协同监督占监督检查总量比例达到85%。

共享信息,促进监督信息互联互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和国家各方面监督总体上有力有序,但协同衔接不够顺畅的问题比较突出,日常监督不够严格,办法不多,效果不强。国家电投将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作为解决各监督主体衔接不够顺畅的重要方法。一是共享问题清单。在监督检查前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问题交底,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带着问题精准监督。通过大监督平台,对查办案件涉及的违纪违法供应商进行排查,建立涉案供应商“黑名单”,纳入集团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进行一票否决管理。二是共享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开发大监督信息管理系统,设置监督计划、推进进度、问题汇总、整改跟进、追责问责等模块,实现监督全过程共享。三是共享监督成果。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审计、巡视巡察信息通报机制,强化成果运用,用审计的方法核查问题线索,用巡视巡察发现问题线索、督促问题整改,用纪检监察的手段确保后墙不倒,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聚焦重点,提升监督效率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国家电投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集团公司战略落地和高风险领域,以制度和问题整改为主线、以严肃追责问责为抓手推进监督工作。一是强化政治监督。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节能减排等开展监督。二是聚焦关键少数。紧盯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加强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情况的监督。三是紧盯重点领域。强化对“三重一大”、海外项目、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决策环节的监督。四是狠抓制度和问题整改。培育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制度文化,强化按制度办事、用规矩管人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把制度是否完善、有效、执行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审计、巡视等发现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查找问题背后的制度原因。今年以来,集团公司本部完善制度程序105项,督促二级单位整改制度问题1341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树立“问题不整改还不如不监督”的理念,对去年遗留的1097个未完成整改项抓住不放,不断“减存量”;对今年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7550个问题,推动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持续“遏增量”;建立责任落实、闭环管理、协同共享、追责问责4项机制,一体推进问题整改抓常抓长。五是严肃追责问责。制定“零容忍”问题清单和“零容忍”问题处理规范,将企业经营管理和干部行权用权中“最不应该发生”的12个方面40个问题列为“零容忍”问题。2022年,分两批对33个“零容忍”问题追责问责121人次。通过追责问责,保障问题整改有效落实,让制度程序“长牙带电”。

集成规范,推动大监督一体化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健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工作融合。国家电投坚持把集成规范、一体运行作为大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是集成工作规范。针对部门之间监督职责差异化、监督方式多样化的问题,大监督联席会议办公室统一制定监督工作流程和模板,促进标准化。二是集成监督类型。细化职能监督、协同监督和再监督的多层次监督工作模式,实现有效对接、捆绑发力。发挥各责任主体的作用,做好自我监督,把好第一道关口;发挥各职能监督主体的作用,把好第二道关口;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专责监督的作用,做好监督的再监督,守好最后屏障。三是集成上下贯通。集团公司通过示范引领,指导各二级单位结合实际建立本级大监督体系,初步形成集团公司系统上下贯通的集成监督体系。

督察督办,保障改革措施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要投入更多精力抓督察问效,加强和改进督察工作,拓展督察工作广度和深度,点面结合,多管齐下,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效。国家电投始终把督察督办摆在重要位置,通过督察督办保障决策部署和行动举措落地见效。一是督办会议行动项。大监督联席会议办公室履行督办职责,督办联席会议行动项,进行“销号”管理。二是督办计划落实。建立监督计划台账,进行“滚动”管理,每月汇总、及时评估、定期跟进,督促计划落实。三是督办问题整改。紧盯问题整改不放,各部门按照监督职能联合督办、联合验收,确保真改实改,改出成效。

国家电投三年多的大监督工作实践,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有力促进了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深化企业改革,提升管理效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最直接的变化是监督检查数量减少、协同增加、效率提高、效果更好,转变了工作作风,减轻了基层负担,得到了上下的广泛认同。下一步,国家电投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国企改革方向,创新思路,丰富内涵,不断完善大监督体制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