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2)——煤电篇
2023/2/2 20:51:44    新闻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王雪辰

第四篇 煤电节能减排持续推进

王雪辰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一、政策与大事

1.迎峰度夏期间煤电发挥顶梁柱作用

2022年入夏以来,全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不少地区加速复工达产,多个省份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用能需求明显回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曾在《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指出,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局部有缺口、供应有保障。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超过12.5亿千瓦,在持续大范围高温情况下,可能达到13亿千瓦左右。华东、华中、南方等区域部分省份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年夏季高峰时段,全国最高负荷同比增长6.4%,创历史新高。由于燃料供应情况较好,迎峰度夏期间一次能源得到保障,煤电机组发挥了顶梁柱作用,煤电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占比降至历史低位。随着支撑性电源投产和出力情况改善,迎峰度夏顶峰能力较2021年同期提升1.5亿千瓦。

2.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活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2年8月2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煤电能效和灵活性标准的通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煤电能效和灵活性标准,以标准支撑和规范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活性水平提升。

“十三五”以来,我国90%以上的煤电机组达到与天然气发电相当的排放水平,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截至2021年底,我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节能改造规模近9亿千瓦、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背景下,我国全面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在2021年完成2.4亿千瓦基础上,2022年将继续实施2.2亿千瓦,为实现“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基础。“三个一批”标准制修订,并依托“三改联动”组织开展先进适用标准示范,不仅可发挥标准在煤电“三改联动”过程中的引领、支撑和规范作用,也可通过节能降碳的改造实施对标准进行验证。

3.煤电行业持续淘汰落后产能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21年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2021年底至2022年初,部分省份陆续公示了本省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安徽、江苏、河北、吉林四省共淘汰了171.1万千瓦。2022年以来,各地和各中央发电企业中持续梳理符合淘汰关停条件和服役期满的煤电机组,提出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已累计淘汰关停煤电落后产能超1亿千瓦。

4.对煤电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22年1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全面进入供暖期以来,全国统调电厂电煤供应量保持高位,下一步将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大对煤电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为更好地分析研判2023年我国能源保供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近期还与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2022年冬季保暖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大对煤电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采取有力举措纾解企业实际困难。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充分利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为煤电企业购买电煤保供提供低成本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提升煤电企业顶峰发电能力,全力保障去冬今春能源电力供应安全。

5.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持续加快

202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构建支撑能源清洁生产和能源绿色消费的装备供给体系,推动电力装备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提出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保障电网输配效率明显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及示范应用不断加快,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本满足适应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火电装备、水电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装备、氢能装备等电力装备10个领域,提出装备体系绿色升级、电力装备技术创新提升等6项行动。

我国电力碳排放在国家总排放中占比近50%,推动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电力能源供给将由主要依靠传统煤电逐渐转变为更多依靠风电、光伏等低碳排放的新能源发电,能源生产将从主要依靠资源转变为更多依靠装备,电力装备成为落实“双碳”目标、实现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此背景下,《行动计划》聚焦解决电力装备发展中的难点、重点、特点问题。注重可操作性,围绕供给结构改善,电网输配保障效率提升等目标,部署了重点任务和措施。在发展方向上,既加快传统煤电装备改造升级,又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注重创新驱动,瞄准电力装备创新发展方向,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构建龙头企业为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注重示范引领,开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加快推进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6.全国首个百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示范项目建成投产

2022年4月26日,国家能源集团福建罗源湾项目2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至此,罗源湾项目一期工程两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机组全面建成投产。作为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全国首个百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示范项目和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2个机组集国际国内20余项先进技术于一体,机组性能领先,运行优势突出,是国内清洁绿色、高效低碳、灵活安全、智能智慧煤电机组的典型代表。

7.全国首个煤电碳捕集与矿化利用项目开工

2022年3月,全国首个煤电二氧化碳捕集与矿化利用全流程耦合示范项目—浙能兰溪二氧化碳捕集与矿化利用集成示范项目正式开工。项目设计规模为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5万吨,相当于1.5万亩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捕集的二氧化碳一方面用于矿化养护制加气砌块,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用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且捕集过程中只需为部分吸收剂加温,大幅减少所需的燃料,实现吸收剂再生能耗低于2.4吉焦/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国内最大煤电CCUS示范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2022年11月,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顺利完成塔器底座吊装,这标志着国内最大煤电CCUS示范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该项目通过优化大型碳捕集系统与电厂热力系统耦合,可彻底解决大型火力发电厂的碳减排问题。项目建成后实现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年捕集量50万吨,每吨捕集电耗小于90千瓦时,每吨捕集能耗小于2.4吉焦,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9.首台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完工发运

2022年11月25日,国内首台自主研制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在东方汽轮机的燃机总装车间内正式完工发运,即将进入工程应用阶段,标志着我国在重型燃气轮机领域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相较于同功率的火力发电机组,东方电气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一年可减少碳排放超过50万吨,联合循环一小时发电量超过7万千瓦时,可以满足7000个家庭1天的用电需求,将积极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二、问题与展望

1.充分发挥煤电“压舱石”作用

2022年以来,我国经济稳定恢复性增长,全社会用电需求较快增长,局部电力供应出现偏紧情况。特别是进入夏季,罕见热浪席卷国内南方多省市,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遭受连续多日的高温,用电需求持续走高,电力高峰供需矛盾凸显,同时,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导致电力保供持续面临较大压力。

当前,煤电仍是我国最主要的电源,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约60%的电量,满足了超70%的高峰负荷需求。为保障我国民生用能和经济社会用能发展需求,煤电将进一步发挥“压舱石”的作用。首先,要保障电煤供应。在煤源落实、铁路运力等方面做好协调,确保中长期合同能够严格执行。提前制定电力用煤保供方案,做好电煤储备。其次,要增加电力稳定供应。加强机组运行维护,保障发电机组有效出力。增加清洁电力供应,促进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低碳能源发电多发满发。再次,要充分发挥电网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电力有序供应前提下,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发挥好火电、储能、多能互补等调节作用,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及消纳。此外,还需继续在需求侧管理方面发力。

2.持续推进煤电行业低碳高效发展

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承担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重要作用。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聚焦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持续抓好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结合行业需要抓紧修订一批能效标准,推动煤电能效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煤电机组供热改造,优化已投产热电联产机组运行。新建项目方面,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优先采用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调节能力好的发电机组。对于存量煤电机组,一方面进行结构优化,按照延寿运行、淘汰关停、“关而不拆”转应急备用等方式,统筹行业发展和电力供应,分类处置、逐步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煤电“三改联动”。重点推动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煤电灵活性改造、“三北”地区和工业园区供热改造,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水平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

此外,煤电企业不仅承担保供压力,还承担转型和改造任务。我国有近4亿千瓦煤耗明显偏高的亚临界煤电机组需要进一步提升能效。为完成《“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的优先提升30万千瓦级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和累计超过2亿千瓦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目标要求,发电企业在资金方面承压,需要对煤电价格成本疏导给予政策支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