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开发与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2010/9/27 9:14:25 新闻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宜昌9月26日电(记者刘紫凌、冯国栋)长江水患曾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平均十年发生一次洪水灾害。同时,长江又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河流,也是航运条件最优越的“黄金水道”。“十一五”期间,开发与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基本建成,开始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多方面效益。“十二五”期间,随着三峡后续工程的完工,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将全面显现。
削峰拦洪保安澜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在2008年三峡工程基本建成前,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低,尤其是荆江河段行洪能力不足,洪水高出两岸地面数米至十几米,是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地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得以完善,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显著增强,中华民族根治长江水患的百年梦想基本实现。
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通过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
2010年汛期,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或多次发生大范围暴雨,三峡水库出现多次洪水过程,其中7月20日洪峰最大流量为7万立方米/秒,超过1998年最大洪峰流量。经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及时拦蓄洪水,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沙市站水位未超警戒水位。长江防汛抢险情势明显好于1998年。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初步统计,三峡工程今年的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66.3亿元。
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三峡工程航运效益显著。三峡水库蓄水后,重庆至宜昌660公里的川江通航条件得到改善,运输成本降低约三分之一,船舶运输安全性提高,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原来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的黄金水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峡工程的生态调节作用也在“十一五”期间初步显现。2006年长江上游遭遇罕见的百年一遇旱灾,对中下游航道和生产生活供水产生了严重影响。三峡工程及时启动生态补水调度机制,加大水库下泄流量,为改善中下游通航条件和缓解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工程兼具巨大发电效益,“十一五”期间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清洁电能,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送、南北互供输电大格局的形成。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2009年6月,三峡左、右岸电站26台机组实现了投产以来的首次全部并网发电,日发电量突破4亿千瓦时。与燃煤电站相比,三峡工程目前发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十二五”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三峡工程建设主要是升船机续建和地下电站工程。随着这些后续工程的完工和投入运行,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将得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挥。
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通航建筑物之一,布置在枢纽左岸,由上下游引航道、上下闸首和升船机船厢室段等建筑物组成,主要作用是为客轮提供快速过坝通道。升船机计划于2015年建设完成。建成后,3000吨级的轮船也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至百米以上的上游水道,极大提高“黄金水道”的通行能力。由于建设规模大、运行条件复杂、安全可靠性要求高,三峡升船机在设计、制造、施工难度上也是目前已建和在建升船机中最大的。
三峡地下电站计划2010年11月份下游围堰开始拆除,2011年3台机组发电,2012年剩余3台机组投产发电。这6台机组发电后,三峡水电站将有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加上电源电站安装的2台单机容量5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50万千瓦,年最大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时,最大输电半径是1000公里。
以三峡工程为基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大力开发水电资源、开拓市场空间。据介绍,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的首批机组将在“十二五”期间发电,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2012年前后主体工程开工。“十二五”期间,三峡集团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将达495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000亿千瓦时。
此外, “十二五”期间,三峡集团公司还将进一步开发海外水电项目、抽水蓄能项目、风电项目、参股投资核电项目,并参与西部资源开发。公司将从三峡工程出发,全面出击、积极进取,迈上更高的新台阶。
削峰拦洪保安澜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在2008年三峡工程基本建成前,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低,尤其是荆江河段行洪能力不足,洪水高出两岸地面数米至十几米,是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地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得以完善,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显著增强,中华民族根治长江水患的百年梦想基本实现。
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通过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
2010年汛期,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或多次发生大范围暴雨,三峡水库出现多次洪水过程,其中7月20日洪峰最大流量为7万立方米/秒,超过1998年最大洪峰流量。经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及时拦蓄洪水,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沙市站水位未超警戒水位。长江防汛抢险情势明显好于1998年。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初步统计,三峡工程今年的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66.3亿元。
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三峡工程航运效益显著。三峡水库蓄水后,重庆至宜昌660公里的川江通航条件得到改善,运输成本降低约三分之一,船舶运输安全性提高,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原来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的黄金水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峡工程的生态调节作用也在“十一五”期间初步显现。2006年长江上游遭遇罕见的百年一遇旱灾,对中下游航道和生产生活供水产生了严重影响。三峡工程及时启动生态补水调度机制,加大水库下泄流量,为改善中下游通航条件和缓解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工程兼具巨大发电效益,“十一五”期间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清洁电能,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送、南北互供输电大格局的形成。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2009年6月,三峡左、右岸电站26台机组实现了投产以来的首次全部并网发电,日发电量突破4亿千瓦时。与燃煤电站相比,三峡工程目前发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十二五”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三峡工程建设主要是升船机续建和地下电站工程。随着这些后续工程的完工和投入运行,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将得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挥。
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通航建筑物之一,布置在枢纽左岸,由上下游引航道、上下闸首和升船机船厢室段等建筑物组成,主要作用是为客轮提供快速过坝通道。升船机计划于2015年建设完成。建成后,3000吨级的轮船也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至百米以上的上游水道,极大提高“黄金水道”的通行能力。由于建设规模大、运行条件复杂、安全可靠性要求高,三峡升船机在设计、制造、施工难度上也是目前已建和在建升船机中最大的。
三峡地下电站计划2010年11月份下游围堰开始拆除,2011年3台机组发电,2012年剩余3台机组投产发电。这6台机组发电后,三峡水电站将有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加上电源电站安装的2台单机容量5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50万千瓦,年最大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时,最大输电半径是1000公里。
以三峡工程为基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大力开发水电资源、开拓市场空间。据介绍,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的首批机组将在“十二五”期间发电,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2012年前后主体工程开工。“十二五”期间,三峡集团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将达495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000亿千瓦时。
此外, “十二五”期间,三峡集团公司还将进一步开发海外水电项目、抽水蓄能项目、风电项目、参股投资核电项目,并参与西部资源开发。公司将从三峡工程出发,全面出击、积极进取,迈上更高的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