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水电:“世纪工程”开创新世纪
2010/9/27 9:09:08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三峡泄洪。
  黄正平/摄




  三峡右岸厂房大厅。 
  刘华/摄




  长江三峡,一个雄伟、壮丽、充满传奇色彩的地名。当中国人历经百年的水电梦想变成现实之时,三峡已不仅仅是雄奇险峻山水的代名词。它倾注着中华民族整整一个世纪的英雄主义情怀,更赋予了整整几代水电人的精神魂魄。

  二十世纪初,孙中山面对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于三峡之间的长江水这样写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构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更以诗言其志:“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为此,几代水电人披肝沥胆,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圆梦而奋斗。1992年4月3 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7月10日,三峡工程第一台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 2010年7月20日,三峡大坝成功消减了每秒7万立方米的洪峰……这个“世纪工程”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延续百年的水电梦想。

  一座综合效益“富矿”

  三峡工程处于“西电东送”、南北互联的中心位置,是全国电网的中枢和支柱。通过超高压输电线路,三峡电被送往沪、苏、湘、鄂、渝、粤等11个省市,供电范围覆盖华东、华南、华中地区。三峡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平均每台机组年均发电32亿度,相当于一个百万人口城市的全部用电量。

  然而,发电只是三峡工程的诸多主要功能之一。防洪、抗旱、航运、供水、渔业、旅游,都是三峡的综合效益所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陈飞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水电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困扰中国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发展水电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没有这四个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解决。”

  一个多月前,每秒7万立方米、大于1998年峰值的洪峰安然到达三峡大坝,削峰后仅以每秒4万立方米流量下泄,三峡工程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她确保长江安澜的实力。

  科学有效的调度让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得到了全面充分地发挥。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此前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

  “没有有计划的移民,就有无计划的灾民。没有有计划的生态修复,就会有洪水过后满目疮痍的生态破坏。”今年汛期长江经历的“考验”,让陈飞对防洪有了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即使长江安澜了,我们还需要每5年或10年利用三峡工程进行一次防洪演练,检验一下防洪体系特别是长江堤防的安全性。”

  而除防洪、发电之外,三峡工程的第三大效益,正在这条黄金水道上日益显现。

  “一条长江等于四十条铁路”,但长时间以来长江巨大的航运能力却没有发挥作用。但三峡工程建成后,百万吨船队可从上海直抵重庆,重庆至汉口的年单下行通过能力达到5000万吨,使长江航道成本降低35-37%,长江干流及几大支流的航运事业进一步发展。

  记者从三峡公司获悉,从9月10日开始,三峡水库已经开始第三次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175米蓄水方案实现后,随着行驶在长江上的船舶型式进一步向标准化、编组大型化发展,将更能充分发挥长江的水运优势。

  需理顺长江流域调度机制

  尽管三峡水库的调节可以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长江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缺乏统一的调度不仅影响流域梯级水电工程的整体效益,还可能导致防洪、水资源安全和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统一调度涉及通天河、金沙江宜宾至重庆河段,大渡河、雅砻江、乌江、岷江、嘉陵江等重要支流,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等省(市、自治区)的众多支流水库和上亿人口。长江干支流涉及的水库工程众多、行政区域广大、管理主体复杂,实现联合统一调度,需要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需要相关的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和国家法规政策支持,且协调工作量巨大。

  很显然,充分考虑到长江流域干流和支流、各个河段水电站发电效益和航运效益、长江流域居民用水需求和水质等方面的长江流域统一调度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要实现最优化,仅有三峡工程还不够,还需加强长江流域水利水电工程的调度管理,协调兴利与防洪、电调与水调的关系,对水资源的调度管理专门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江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法规体系和监控体系。

  借三峡做好经济发展大课题

  三峡工程的顺利建成,推动了上游金沙江上大量巨型电站和水库的兴建;水库深水航道的形成,促成了航运事业的空前大发展和大型船舶的大型定型化;由于水土保持等工程发挥作用,入库泥沙量急剧减少……所有这些对防洪、发电、航运、泥沙等方面所产生的正面影响都超出了三峡工程原来设计时考虑的范围。

  在谈及未来发展时,陈飞向记者表示:“生态、环境、地质和河流变化都需要长时间的关注,它们都是构成三峡工程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的运行寿命涉及到泥沙、地震、地质灾害、边坡稳定问题和两岸老百姓生活的长治久安问题,这都是三峡要始终关注的。”

  借三峡工程拉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庞大课题,这其中包括诸多细节。落实到三峡工程本身就是如何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总调控功能,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长江沿线区域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且多为良田或绿地,明显具有发展航运的综合优势。当三峡工程航运效益全部发挥时,受益的将不仅仅是某一个城市、某一段航道,而是整个长江航运体系的港口、航道和广阔的港埠腹地。

  三峡工程建成之后形成的长江黄金水道降低了运输成本,将对产业布局形成辐射性影响,从而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但如何有效地利用三峡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仍然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深入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中国能源报》 (2010-09-20 第20版)记者  傅玥雯 胡学萃 发自湖北宜昌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