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领悟战略安排 认清能源使命
2022/10/26 22:38:11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报

领悟战略安排 认清能源使命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能源新闻网评论员

  重要的时间节点,关键的奋斗坐标。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的二十大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明确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党的二十大对能源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新安排。新征程上,我们意气风发再出发;新征程上,能源事业充满光荣和梦想。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减污降碳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当前面临降碳任务之重、时间之紧迫前所未有,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行业务必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必须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以保障安全为前提,协同推进低碳转型与供给保障,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逐渐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制度设计,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关键支撑。“十三五”时期我国能耗强度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增速较“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明显回落,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更加鲜明地突出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加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减排,有利于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能源战线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有力支撑服务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明确了能源行业工作方向,把这些战略部署转化为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具体行动,将凝聚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确保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百年变局之下,能源安全,举足轻重。“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确保能源资源安全上升到“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高度,作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源发展必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才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构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激励着我们逐浪扬帆新时代,昂首奋进新征程。能源行业要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