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绿色崛起耀三峡——宜昌科学发展纪实之一
2010/8/30 8:25:07    新闻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消息 (记者 小明 通讯员 玉林 陈芳 章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追求绿色增长,走出了一条具有宜昌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湖北日报今日起刊登系列报道,介绍宜昌的探索创新之举。 

  自古“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宜昌,如今肩负着省委、省政府“要走在长江沿线和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前列”的重托。 

    415万宜昌人民抢前争先,交出一份“绿色崛起”的答卷:主要经济指标提前1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总量在长江沿线和中部地区同等城市中分别跃居第4位和第3位,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 

    同时,宜昌在全省率先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宜居之地、昌盛之城的魅力光耀三峡。 

  三大课题催生统筹之举 

    主要经济指标4年翻番,生产总值突破1270亿元,宜昌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引人瞩目。 

    然而,决策者头脑清醒:2.1万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八成以上是山区、库区,科学发展面临三大课题—— 

    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承担保护三峡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如何找准发展与保护的结合点? 

    主城区带动力仍然不强,县域经济虽然走在全省前列,但还有3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如何找准区域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全市大部分地区属于国家限制开发区域,只有沿江少数地方可以重点开发,如何找准产业统筹布局的着力点? 

    沿江突破!市委、市政府绘出蓝图:优化全市资源配置,产业、项目、生产要素全面向沿江地区集中。 

    宜昌亿吨新港、汉宜高速铁路……国家和地方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上投资超百亿元,增强了沿江地区的产业承载能力,100多个投资过亿、过10亿的大项目接踵而至。 

    如今,一个长达百公里的沿江新型工业走廊迅速崛起,其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市的85%以上。 

    沿江在腾飞,山区、库区怎么办? 

    突破行政樊篱,实施飞地经济。市委、市政府再施创新之举。 

    基础共建、产业共育、环保共担、利益共享。统一的优惠政策吸引兴山、五峰、远安、秭归等县,纷纷“飞”到沿江地区异地兴办工业园。 

    兴山县在宜昌沿江办起3个大型工业园,仅精细化工园一个项目,年销售收入就超过30亿元。 

    长江与清江交汇处的宜都市,实行税收、统计指标全归对方的特惠政策,帮助宜昌最偏远的五峰牛庄乡等贫困地区兴建“飞地”工业项目,开辟了异地扶贫的新路子。 

    如今,宜昌“飞地经济”不断完善,已形成城区与县市、县市与县市、县市与乡镇联动的多层次协作模式。 

    统筹兼顾推动城区和县域经济两翼齐飞。目前,宜昌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上升到51%,龙头作用日益显现;宜都、夷陵、当阳、枝江等4个县市区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前10强,山区小县远安也跃入前20名。 

    与此同时,宜昌三峡库区土壤流失总量下降15.56%,全市森林覆盖率上升至55.4%。 

    产业升级推动结构之变 

    方圆百公里范围内水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世界第一!宜昌以“世界电都”闻名,水电产业多年稳坐区域经济头把交椅。 

    而今,局面正悄然变化:今年上半年,现代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以70.53%的增幅跃居宜昌七大产业之首。 

    产业龙头的更替,标志着宜昌工业结构“漂亮转身”。1100多米长、150多米宽,一个车间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厚厚的略带锈迹的钢板从生产线这头进去,那头出来时已变成光滑闪亮、厚度仅0.35毫米的极薄涂镀板。“太震撼了!过去只知道宜昌有三峡大坝,没想到还有如此壮观的现代化工业。”总投资160亿元的三峡全通公司,让慕名而来的众多参观者惊叹不已。 

    不久前,欧洲17家大学的生物工程专家联名向欧盟疾呼:迅速增拨科研经费,应对来自中国酵母企业的挑战。 

    令现代酵母工业发祥地惴惴不安的是宜昌的安琪酵母。拥有自主发明专利30余件,在国内外注册商标和专利100多件——安琪依托当今生物发酵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将产品销售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同行业的旗手。 

    创新,引领宜昌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 

    近年来,宜昌以61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技术支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新兴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7%,今年上半年达到215亿元。 

    传统产业也在“绿色升级”中焕发青春。 

    宜化集团自主开发60余项专利技术,挺进煤、磷、盐三大化工深加工,攻克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的世界性难题,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 

    如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创造了宜昌83.2%的工业总产值,有19个产品产销量居世界和全国首位。 

  大小循环开拓低碳之路 

    “发展没有留下后顾之忧,是最值得我们欣慰的。”采访中,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蓝天如洗,绿水环绕。走进宜昌猇亭工业园,眼前的靓丽风景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是千亿规模的重化工基地。 

    大大小小的循环经济“魔环”,让这里摆脱了“有化工、必污染”的魔咒。 

    在兴发精细化工园的排污口,记者看见,清澈的水底,一群五颜六色的锦鲤在嬉戏。 

    园区负责人介绍,这个规模过百亿的园区内,有一个依托国内领先技术设计,连接不同产品、车间、工序之间的循环产业链: 

    烧碱生产草甘膦和特种磷酸盐,副产的氯气用于生产三氯化磷和甘氨酸,三氯化磷和甘氨酸又变成草甘膦的原材料……20多个环节首尾衔接,完整闭合,将废料吃干榨尽,每年捡回来的效益过亿元。 

    如今,在工业密集的宜昌开发区,园区之间、企业之间互为依托,形成更大范围的循环产业链。 

    宜化集团运用“热电联产、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年节电2.3亿千瓦时,热能回收率达95%以上。其节约的蒸气、电力等资源,成为周边众多企业的稳定供应源。 

    循环之路拓开企业发展新空间。稻花香集团围绕主业,构建跨区域的“绿色种植—食品加工—全混饲料—规模种植—有机肥料”五级产业循环链,企业跳跃式发展,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磷矿业是宜昌的优势,但低水平开采加工使其一度成为破坏环境的“祸首”。 

    市里出台“限量开采,矿企对接,定额供矿”的狠招,倒逼企业向产业高端进军。如今,宜昌磷化工产品已上升到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产业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 

    目前,宜昌化工、建材、冶金三大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去年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