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光荣与梦想:中国水电百年走向世界之巅
2010/8/25 8:22:24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报
  我国水电开发100年来,水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并在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综合效益,对保障水安全、能源供应以及减排温室气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0年8月,中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于昆明郊区螳螂川开工建设。一个世纪以来,从这里出发的中国水电之流已经开山劈岭,集水成洋,蔚为大观。如今,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水电站,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稳居世界水电第一大国地位。

  历史和现实 

  螳螂川细细的溪流,连接着历史、现实和未来。

  1912年,抱着“实业救国”理想的爱国人士众志成城,修建成石龙坝水电站。480千瓦的电流为昆明市民送来了第一缕现代工业之光。虽然起步不算太晚(1878年法国建成世界第一座水电站),但是旧中国的水电开发速度远不及欧美等强国。至解放时,旧中国总的水电装机容量只有区区16.3万千瓦。

  新中国成立后,主权和资源都回到国家手中,水电发展展开新的局面。改革开放前,是中国水电事业起步与曲折发展阶段,中国水电在缺乏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和经验落后的基础上,努力开展水电规划、勘测、科研、设计和施工等工作,从小型、中型水电工程入手,再到上马大型骨干工程,并逐步进行流域梯级开发。我国自主设计、自制设备、自己建设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一五”过后,水电总装机容量便超过100万千瓦,达101.9万千瓦。1975年,新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电站(135万千瓦)全部建成。此后,水电建设者又陆续建成白山水电站(150万千瓦)、乌江渡水电站(121万千瓦)、龙羊峡水电站(128万千瓦)、葛洲坝水电站(271.5万千瓦)等一批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五五”结束时,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为2031.8万千瓦。

  改革开放后,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水电的开发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水电建设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云南鲁布革水电站(60万千瓦)、四川铜街子水电站(60万千瓦)等先后开工。在鲁布革工程建设中,我国首次引进外资办电,从而引发了震撼中国建筑施工业的“鲁布革冲击”,建设招标制、项目法人制、多家集资办电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水电建设体制的改革,给水电建设带来勃勃生机。此后,名噪一时的“五朵金花”——水口(140万千瓦)、隔河岩(120万千瓦)、岩滩(121万千瓦)、漫湾(125万千瓦)、广州抽水蓄能电站(240万千瓦)相继开工建设。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水电开发又迎来了一个小阳春:五强溪(120万千瓦)、李家峡(160万千瓦)、天荒坪抽水蓄能(180万千瓦)等水电站开工建设并投产。世纪之交时分,更有万家寨(108万千瓦)、二滩(330万千瓦)、小浪底(180万千瓦)、天生桥一二级(共252万千瓦)、大朝山(135万千瓦)等一批大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到2000年,中国水电总容量达到7700万千瓦,超过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二。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西电东送”的步伐加快,我国水电建设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三板溪(100万千瓦)、公伯峡(150万千瓦)等大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并建成。2004年,以公伯峡1号30万千瓦机组投产为标志,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水电第一大国。

  迈过1亿千瓦大关后,电力体制改革后的中国水电开发乘势而上,强音迭起。龙滩(630万千瓦)、小湾(420万千瓦)、水布垭(160万千瓦)、构皮滩(300万千瓦)等超大型水电站陆续投产;堪称巨型水电站的锦屏一二级、溪洛渡、向家坝、瀑布沟、拉西瓦等水电站相继开工。跨世纪的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三峡工程也全面竣工。

  2010年,随着小湾4号机组的投产,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中国稳居世界水电第一大国地位。

  光荣与梦想 

  螳螂川细细的水流,不过是从雪峰之间奔涌而下的沧海一粟。

  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奔腾而下的条条大江大河,为我们造就了丰富的水能资源。2005年,我国最新一轮水电普查显示,无论是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还是经济可开发量,中国水力资源均世界第一,分别达到7亿千瓦、5.4亿千瓦和4亿千瓦。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当上天在能源领域为中国关上“石油”这扇门时,也为中国打开了“水力”这扇窗。中国水电大国的地位,几乎亿万年前就已经注定。 

  与世界头号水电大国相适应,中国的水电建设能力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修建了20多座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数以百计的中型水电站。在世界前十大水电站中,中国占有四席,包括总容量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和单机容量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我国在面板堆石坝、混凝土双曲拱坝、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几种坝型的坝高方面占据了多项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坝博物馆;中国的水电建设技术已具世界先进水准,其中有的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中国水电建设者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承建了多个水电工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水电开发和建设管理机制也不断完善。从1984年鲁布革水电站引进外资实行国际招标,到1988年广蓄开始全面实施以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水电建设管理体制,一系列跟随时代脚步的变革,使水电建设队伍增强了竞争意识,缩短了建设工期、降低了造价、提高了施工质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加快水电建设的滚动开发机制。各主要流域的水电开发公司纷纷组建,“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机制形成。

  投资体制方面,中央拨款、实报实销的投资管理体制也早就成为历史。1981年开始实行拨改贷,1985年开始实施集资办电,云南省首先与中央合资建设漫湾水电站。之后,五强溪、隔河岩等大中型水电站都开始由中央与各省各行业共同集资建设。2002年启动以“厂网分开”为主要标志的电力体制改革后,电源建设领域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以五大发电集团和长江三峡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央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地方能源企业等开发水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开发理念方面,更加重视解决好移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等问题。

  水电开发者不再一味固守“有百利而无一弊”等传统观点,他们逐渐更多地认识到并承认水电开发也存在对环境和社会不利影响的一面。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都在观念上发生着可贵的转变。生态环保问题和移民问题已经不是环保人士的“专利”,也成为水电开发者格外注重的问题。开发水电时,已经更加重视工程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

  百年来,水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新中国成立60年中,我国水电累计发电量达到67273亿千瓦时。在提供发电量的同时,还发挥了电力系统调峰、调频、事故备用和防洪、灌溉、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时至今日,水电又在节能减排大略中承担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60年中,水电发电量相当于节约了26.4亿吨标准煤,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0亿吨。为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还将开发1亿千瓦以上装机容量的水电,到2020年左右,我国水电开发程度将接近发达国家开发水平。

  从螳螂川出发,流淌了百年的中国水电之流,在继续前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