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新型储能提速发展须过“三关”
2022/9/5 20:52:20    新闻来源:三峡集团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三峡集团牵头产学研合作伙伴,初步建成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打造了一座“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能源系统发展模式的“样板间”。示范园内,“储”是一大亮点。从当前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路由器设备,到国内规模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储能系统动态模拟平台,再到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一批科研成果创下多个“国内之最”和“行业首次”纪录。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打造能源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和量化了储能产业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利好政策助推下,新型储能发展步入快车道,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解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高效消纳间的矛盾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任务。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优势逐渐凸显,加快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面向世界能源科技竞争,支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机不可失。

  立足创新驱动,是新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加强新型储能规划设计、调度运行机理研究和新兴技术集中攻关,实现多元化储能技术健康发展依然刻不容缓。近年来三峡集团积极探索新型储能方式,积极推动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三峡庆云独立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和技术实践,大力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光热电站等储能技术研究。面向世界能源科技浪潮,三峡集团还需进一步调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推进国家级储能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探索多元化应用场景,是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储能快速发展离不开市场,也更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通过市场引导,以技术、工艺、流程等制造过程中的创新降低制造成本,以应用模式、工程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等市场应用过程中的创新降低使用成本,总结储能应用经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以星星之火形成储能高质发展的燎原之势。同时,更需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推动新型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完善与新型储能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为逐步走向市场化发展破除障碍。

  守住安全底线,是储能行业发展的生命线。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安全可靠是其根本。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峡集团承担着“在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升级中发挥带动作用”的光荣使命,在推动储能发展的进程中,应致力于为储能应用模式蹚出一条新路,更要为储能安全应用打造“三峡标准”,推动建立健全新型储能技术标准、管理、监测、评估体系,保障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运行的全过程安全。

  捕风追日逐海浪,存能储热转电力。在新能源与储能市场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三峡人更要勇担责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牢牢牵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这个“牛鼻子”,扎扎实实过好新型储能提速发展的“技术关”“市场关”和“安全关”,助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更多三峡力量。(辛楚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